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朱增泉 《出版参考》2005,(23):20-21
电视里天天为人们评述战争进程的军事专家、国际问题专家们,也包括国外的某些将领、军事评论家和众多媒体,他们对伊拉克战争进程所作的分析大部分失灵,尤其是对巴格达战役所作的种种推断统统失灵.谁都说,美英联军将等待新调的十万援军到达战区后再攻打巴格达.结果,美军第三机枪师和陆战一师不等后援,长驱直入,以超乎寻常的推进速度直插到了巴格达城下.  相似文献   

2.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突然爆发。驻扎海湾地区的美国陆军步兵三师(简称步三师)迅速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境内,开始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方向推进。同时,美国空军F-15E战斗机部队迅速投入了空中作战,包括遂行空中巡逻和对地空中支援等任务。  相似文献   

3.
钱群 《视听纵横》2003,(3):14-16
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新的一场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电视直播的战争,现代媒体穿透层层的战争迷雾,击穿重重的信息封锁,在新闻与受众之间搭建不断的桥梁,通过CNN、BBC、FOX、半岛电视台,全球和区域电视媒介提供的信息,全球百姓真真切切地“看”着从航空母舰上飞腾冲天的导弹,巴格达耀眼的炮火和燃烧的建筑物,亲耳“听”到巴格达  相似文献   

4.
<正> 2003年3月20日开始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新的一场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电视直播的战争。这既是战争的奇迹,也是电视的奇迹。 中国老百姓通过国家电视台CCTV,在第一时间真真切切地“看”着从航空母舰上飞腾冲天的导弹、巴格达耀眼的炮火和燃烧的建筑物,亲耳“听”到巴格达刺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21日,美英两国挥军入侵伊拉克,酝酿已久的第二次波斯湾战争终于揭开了序幕。美英联军向伊拉克战略纵深推进的速度一路势如破竹,箭头直指首都巴格达大门。3月23日至24日夜间,第101空降师所属的32架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准备扫除巴格达周边伊军的防御,不料却在巴格达西南方113千米处的卡尔巴拉遭遇到伊军猛烈的转空炮火,阿帕奇机群仓皇撤离战场.成为战争期间美军唯一的一场败仗。  相似文献   

6.
美伊开打了     
美国、英国、丹麦和澳大利亚四国盟军向巴格达发动了首轮军事袭击,这意味着,伊拉克危机最终还是以战争的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2003年北京时间3月20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巴格达时间3月20日凌晨5点30分左右,空袭警报骤然在巴格达上空响起,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几分钟之内,战争的消息便随着卫星信号传遍全世界。其后,美英等国家领导人有关战争的讲话,次第起飞的战斗机,从航空母舰上腾空而起的导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新闻     
○新华社嘉奖率先报道伊战爆发的驻伊记者据新华网报道,由于在第一时间向新华社发回伊拉克战争开始的消息,新华社驻巴格达报道员贾迈勒3月20日获新华社社长、总编辑奖。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于巴格达时间早晨5:30(格林尼治时间2:30)爆发,巴格达遭到导弹袭击,新华社驻巴格达的伊拉克籍报道员贾迈勒·哈希姆·艾哈迈德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伊拉克遭到袭击的消息,中东总分社编辑部在开罗时间4∶33∶50(格林尼治时间2:33)发出快讯,时效超过世界其他主要通讯社。对贾迈勒的突出成绩,新华社总社通过中东总分社向贾迈勒转达新华社对他的嘉奖。贾迈勒感谢新…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0日晚上10点多,战争开始后12小时之际,记者拨通了正在约旦边境的凤凰卫视战地记者闾丘露薇的电话。 闾丘露薇于当地时间17日晚到达约旦边境。根据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要求,当时所有中国记者都已离开巴格达。当战争开始时,巴格达的中国人已全部撤离。 闾丘露薇所在的地方离巴格达约有二三个小时的车程。这里是荒凉的沙漠地带,  相似文献   

10.
李振盛 《新闻传播》2004,(6):F002-F002
荣获2004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日常生活类”一等奖的《巴格达拉什德大街的咖啡店》,是一幅表现伊拉克战争中人们日常生活的优秀图片。作者布鲁诺&#183;斯迪文思透过巴格达拉什德大街一家咖啡店的玻璃窗向外拍摄,画面前景是一辆停放在  相似文献   

11.
红云 《航空档案》2003,(5):14-15
在今年3月2日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拥有强大的王牌部队——共和国卫队。然而,战争还没进行多长时间,共和国卫队大量部队被炸死炸伤,大规模的抵抗荡然无存,美军迅速攻占了首都巴格达,战争出人意料地很快结束了,让世人感到了极大的震惊和迷惑。最近,美国媒体披露了萨达姆王牌部队遭到联军航空兵毁灭性打击后覆灭的真相。  相似文献   

12.
女性报道者的角色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次伊拉克战争报道中,凤凰卫视众多女记者的出色表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闾丘露薇、隗静、沈玫绮、莫乃倩、罗晓莹从战争一开始,就分抵各处战争要地,现场采访、报道。闾丘露薇在战争爆发第五天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巴格达,成为战争打响后第一批进入巴格达的华语媒体记者。一时间,舆论哗然,许多人对其“巾帼不让须眉”的胆魄投去了赞佩的目光。在美国打击阿富汗战争中,闾丘露薇三次进入阿富汗采访报道,一举扬名。此次,闾丘又成为中国记者的骄傲,凤凰台在直播报道中称其为“战地玫瑰”、“全体凤凰人的骄傲”,并将与她有关的消息大加宣扬,如…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在等待的画面。无论对这场战争持何种立场、何种判断的人,都需要从美军攻入巴格达的真实信息中,验证自己的立场和判断  相似文献   

14.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一家广播公司率先播报了多国部队空袭巴格达的镜头:像蜜蜂一样的轰炸机群在巴格达上空盘旋,市民们纷纷走出户外,在大街上仰头观看;炸弹将巴格达炸成连天火海,飞毛腿导弹划过漆黑的夜空;一辆满载土兵的战车从路灯下飞驰而过,共和国卫队指挥官用电话下达战斗命令……三组镜头给人的是现代化战争及其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而细心人则能从其中看出隐含的信息:一是巴格达市民并不关心这场战争,继而让人怀疑战争双方的孰是孰非;二是轰炸并没有重创巴格达附近的导弹基地,伊拉克仍有反击能力;三是多国部队的这场大观模轰炸并没有毁灭巴格达电力、通信设施。尽管这一例子具有特殊的典型性,但它从一个侧面证实了隐形信息在电视中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画面作为电视的基本语言,更多的是直接告诉或向观众叙说着故事、思想、情感,传递着社会信息,具有直接的告知性。而一些直接的告知性画面语言之间,隐藏着隐性信息。一般情况下,这种信息或多或少都会在直接告知性信息发布过程中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隐性信息甚至产生出比  相似文献   

15.
徐升 《今传媒》2005,(5):24-25
美军攻陷巴格达,在远离战火的华盛顿,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笑逐颜开,但处在战争风暴心脏地带的前方美军战士笑不出来。鲜血、尸体、哀号……都将在他们的余生中挥之不去。战争原始得很,就是人杀人。而死者中最多的是平民。“战争是血腥的,是残酷的。”这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将  相似文献   

16.
伊朗总统内贾德3月2日抵达巴格达,对伊拉克展开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出访伊拉克。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发生革命之后,德黑兰和巴格达之间交恶。随后是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和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两国一直没有正常的高层交往。因此内贾德的到访可以说是结束了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7.
吕碧兰 《今传媒》2003,(3):15-16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凌晨5时35分(北京时间上午10时35分),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空袭,打响了伊拉克战争。与此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围绕伊拉克战争展开的新闻大战也拉开序幕。 每场战争开战第一天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关于战争第一天的报道因此成为新闻大战的重头戏。新华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5时35分(北京时间10时35分),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空袭,打响了伊拉克战争。与此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围绕伊拉克战争展开的新闻大战也拉开序幕。基于新华社是国内媒体报道伊拉克战争最重要的新闻来源,这次新闻大战的重点就在新闻的后期制作上。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州三家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信息时报》  相似文献   

19.
年初的伊拉克云遮雾罩,剑拔弩张的双方蓄势以待,战争似乎一触即发。世界各国的新闻记者云集而至聚焦巴格达,请看——  相似文献   

20.
从3月20日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巴格达沦陷,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眼球白天黑夜地都在关注着战事的进展。而把战争画面直播到每一个家庭的则是世界各大媒体以及那些让我们有足够理由向他们脱帽致敬的战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