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与墨家同为先秦显学。《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显学》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有度》:“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韩非子·五蠹》:“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淮南子·主述》:“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  相似文献   

2.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子有异闻③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④而过庭。日:‘学《诗》⑤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⑥。’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⑦。’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⑧其予也。”——《论语》  相似文献   

3.
《汉书·贾邹枚路传》 :“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赋敛重税 ,百姓任罢 ,赭衣半道 ,群盗满山 ,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 ,倾耳而听。”师古曰 :“戴目者 ,言常远视 ,有异志也 ,倾耳而听 ,言乐祸乱也。”吴恂《汉书注商》 :“戴目而视 ,言举目仰视 ,《说文·目部》谓之 ,《史记·孔子世家》所云眼如望羊者是也。此乃怒目而视之义 ,非有异志之谓也。倾耳而听 ,言时有戒心 ,不安寝处 ,非寻常谛听之谓也。”杨树达《汉书窥管》 :“‘戴’‘载’通用 ,‘载’‘则’亦通用 ,‘戴目’即‘侧目’也。”按 :此句是刻绘秦时的社会状况。“赋敛重…  相似文献   

4.
三变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远望着,庄严可畏;向他靠拢,温和可亲;听他的话,严厉不苟。’”“三变”即三种变化。子夏的话是赞扬君子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并且《三颂》是有区别的,故而仅根据《毛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不足以说明三颂的各自特点。姚际恒先生在《诗经通论》中已经大致说明了这一点,“《大序》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孔氏曰:‘此特释《周颂》耳,《鲁》、《商》之颂则异与是。《商颂》虽是祭祀之歌,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老旧的故事,《论语&#183;待坐篇》记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相似文献   

7.
典故两则     
【原典】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的首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似文献   

9.
张书柏 《现代语文》2006,(11):10-11
一、“秦哀公为之赋《无衣》”的理解 《无衣》见于《诗经》“秦风”。原诗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相似文献   

10.
《庄子·齐物论》中“道隐于小成”在各校注本中有不同释义 ,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曰“小成”指小有成就之人 ,如成玄英云 :“小成者 ,谓仁义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 ,谓之小成也。”另一派则释“小成”为“偏见”、“一孔之见” ,如宋人林希逸《庄子斋口义校注》云 :“小成 ,小见也 ,一偏之见也。因人之偏见而后此 ,道晦而不明。”又王先谦《集解》云 :“小成 ,谓各执所成以为道 ,不知道之大也。宣云 :‘偏见之人 ,乃致道隐。’”此两种释义似各有合理之处 ,但经查证 ,余以为“小成”之真意当还为“仁义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  相似文献   

11.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和“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在这句话中后者更重要。可以把“女子”与“小人”理解成意义的概念,并进行情境性的解释,进一步规定为师生关系的命题,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一般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然 《语文知识》2002,(10):48-48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有一段孔子与他的两个弟子谈志向的言论: 颜渊、季路侍。子曰:“孟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 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 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本)《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为了说明古代车马并举的问题,引用了子路所说的两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课本的注释是:“愿意乘车马,穿轻暖的皮袍,和朋友们一同享用;虽然用坏了也没有  相似文献   

13.
吴心田 《华章》2011,(11):25-25
【选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北京版高中《语文》和旧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对《勾践灭吴》一文中关于“夫妇”的注释一样模糊,可待商榷。现提出来加以讨论。 勾践退守会稽之后,传说只剩三千越甲。想休养生息,鼓励生育,恢复国力。因此教材第三段说:“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相似文献   

15.
《论语》“绘事后素”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绘事后素”辨赵代根《论语·八佾》第八章: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何谓“绘事后素”?在今人的一些《论语》注译本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张汉红 《课外阅读》2011,(3):195-195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将“恕”作为终身奉行的一条准则。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七年级《语》上册有《〈世说新语〉》两则,其一《咏雪》:   谢大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①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②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  相似文献   

19.
论“宽”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篇》。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之友》2010,(7):30-3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