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近两年,新闻媒体在播报新闻、特别是播报突发性事件新闻时,经常出现不交代具体时间的“XXX(书记、市长、领导或记)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到记发稿时……”、“截至记发稿时……”这类语言形式。对这种语言形式,笔有点武断地认为:大为不妥,不该使用。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事件新闻是新闻摄影记梦寐以求的拍摄对象,这类新闻有很大的偶然性,且常常是稍纵即逝,它的画面冲击力十分强烈,能引起受众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故新闻价值较高。但突发事件常常突然爆发,令人措手不及,让人难以把握,以至于不少摄影记感叹:突发性新闻是“可遇而不可求”啊!突发性新闻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吗?笔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偶然性的背后有其必然性,摄影记只要留心观察,仔细分析,通过敏锐直觉判断,一部分突发事件完全是可以提前预见的。  相似文献   

3.
如何写出生动鲜活而真实深刻的经济新闻,为读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提升所在媒体的人气值,成为众多经济新闻记编辑研究的课题。笔认为,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写作方法来写活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4.
康健  李阳 《今传媒》2006,(9X):35-36
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可奉告”不知流行于何时,竞成了对付新闻记的“法器”。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来获取信息,也就要讲究交流的方式、方法,反映到新闻工作实践中就是采访实战技巧。舆论监督类的新闻采访,笔认为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良知,还有新闻记干预依法对“无可奉告”说不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硝烟炮火、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还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成为“新闻”的事实。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准确地采访和报道,关键取决于记实力的强弱。笔认为,记提高实力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闻摄影记,如何在报道上不断创新,满足读的需求呢?笔认为,这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部队当新闻干事的10多年历程中,笔深深体会到,作为新闻干事.与新闻记比较而言,在能力素质上,既有共同的要求,又有着一些独特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马良柱 《视听界》2002,(5):36-36
长期以来,人们对记的考察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其思想素质及新闻敏感性和新闻作品的写作,拍摄技巧等方面,而往往容易忽视其性格特征,笔在20年多的新闻采编及10多年的新闻管理工作初中中,深感两种性格十分有碍记的成长,一是过于腼腆。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往往性能内向,言事极少,且很少主动与人交谈。因此作为个人在上大学选择新闻学专业时,在选择记职业时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而高校新闻院系的新闻教育也有较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刘世松 《青年记者》2006,(14):102-103
行业报记需要具备哪些意识呢?笔认为,行业报记除应该具备一个新闻工作最基本的全局意识、新闻意识以外,还必须注重五种意识的培养,即策划意识、发现意识、专家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陈瑾 《声屏世界》2005,(4):38-39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的不断深化改革,现场报道、录音报道等独具特色的报道形式已在各地广播电台广泛兴起,记口播、记连线使长期被称之为幕后“英雄”的记走到了话筒前,用各不相同的语音、语调、语速担当起播报新闻的主角,使广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然而,一段时间来我们发现,地方广播电台的部分记在“播”的过程中存在着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认为:地方广播记应在“播”字上下点工夫。  相似文献   

11.
新闻图片是报纸的眼睛,也是不受语言字限制的、可以让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看后都能理解的一种新闻表现方式。新闻图片在报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让好图片为版面生辉,笔认为报社的总编辑、图片编辑和摄影记应该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每一环节的作用都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12.
“野战部队”出新闻。这是许多新闻干事和报道员挂在嘴边上的话。由此可见,搞好院校新闻报道工作并非一件易事。然而,如何把院校新闻工作搞上去?笔结合自己在院校担任驻站记期间的经历,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搞好院校新闻报道工作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李丹 《青年记者》2006,(4):70-71
企业在营销策划中,运用较多的是广告、公共关系、促销等于段,但是笔以为,在企业的营销中,有一种更有效的手段,那就足新闻策划。运用好丁,它与广告、公共关系、促销等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效果比以上手段更明显,而且相对而言,费用更为低廉。当然新闻策划有一定难度、一定特点,需要策划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特别是综合素质,如新闻知识,要懂新闻。而在具体操作上,比广告、公关更要复杂、慎重一些。  相似文献   

14.
马旭 《新闻前哨》2006,(8):47-48
如果把新闻作品视为一种产品的话,新闻编辑的工作基本上相当于这个产品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毕竟,新闻编辑所面对的主要是专业记所采写的稿件,相对比较成熟,编辑似乎只需要对这些报道进行打磨、润色、核实、定题等后期加工即可。这种理解当然没有错,这个工作的确是新闻编辑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事实上,很多新闻编辑也正是这样做的。但笔认为,在新闻竞争日渐激烈,读阅读选择面越来越广,对新闻产品口味越来越刁的新形势下,新闻编辑仅仅满足于做好上述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自觉加强“前期介入”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李遵红 《青年记者》2006,(12):61-61
何为新闻角度?就是指记写作时选取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新闻角度选得好与否,对确定好主题、抓住读心理、提高报道效果、写出“三贴近”的新闻精品至关重要.角度选对了,章就成功了一半.如何选取新闻的角度呢?笔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新闻稿件多是“急就章”,任务急,时间紧,容不得细细“打磨”,记出手必须要陕,但有的新闻稿件虽然也发表了,见了报,读读起来却觉得不“解渴”,不过瘾,感觉少了什么。这就是因为稿件写得浅显、单薄、粗略,缺乏深度,没有分量。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记采访深入不够,没有完全做到身入、笔入、心入。  相似文献   

17.
浅议广告新闻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舒允 《新闻传播》2005,(11):26-27
只要稍加注意目前的新闻传播媒体,有心人即可发现广告新闻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纸质媒体中尤以都市类报纸为甚,电子媒体中尤以广播为最,而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广告新闻化现象也越来越多地见诸网络。广告新闻化的运作者也由此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广告新闻,又称新闻广告。广告新闻,按其运作者的话来讲是一种带有广告性质的经济型信息,也就是一种与经济有关的新闻。而广大受众目前在媒体所见的广告新闻化,实际上只是借用了新闻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质仍然是广告,既然是广告,则根本不能与事实等同。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对于同行们能获得全国性的新闻大奖,笔向来是很佩服的。因为,新闻工作需要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牺牲多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大奖实在不易。然而,笔读到《新闻与写作》杂志2004年第6期一篇章,标题为《用“心”拍摄》,说的是《三秦都市报》摄影记杨小兵拍摄的一幅图片《孩子上学“走钢丝”》获得中国新  相似文献   

19.
郭增彬 《新闻三昧》2004,(12):34-35
让新闻短下来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了,现在还有这样的呼声。换句话说,“该短下来的新闻有的没短下来”这个事实,过去有,现在还有。而让新闻短下来的呼声,不但新闻媒体内部有,广大读更有这样的要求。短新闻能否反映出重大新闻事实?短新闻能否出好作品?短新闻能否反映出记、通讯员的高水平?……就这样一些问题,笔从新华社7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找出10件短新闻作品予以研读,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记站的违规现象很多已经上升到违法的层面上来了。这些违规违法现象主要表现在:1.借宣传之名索取好处笔曾经和某报社驻江西记站站长就人员招聘问题做过一次长谈。该站长毫不隐讳地告诉笔,他们招人非常不喜欢应届毕业生,尤其是新闻专业的科班毕业生。原因是新闻专业应届毕业生虽然字功底不错,但是胆子小,不懂人情事故。[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