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翅雀     
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比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寓言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借此喻彼,借古寓今,借小寓大,具有哲理性和讽刺性。  相似文献   

2.
《辞海》对寓言这一概念的定义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寓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相似文献   

3.
焦文林 《语文知识》2002,(10):33-34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它多采用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手法,寓深刻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如我国的先秦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 2001年高考中,江苏考生蒋昕捷一篇寓言《赤兔之死》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被评为满分作文。寓言这种文学样式也随之身价倍增,许多考生尝试采用这种形式作文。  相似文献   

4.
殷小新 《成才之路》2012,(20):10-11
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很多作者把寓言故事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论说文里,这样一来,原本比较抽象、枯燥的论说文立刻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激发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相似文献   

5.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我们教学寓言的一个难点.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一、摘句法.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第四册第15课)文未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寓言主题的提示和运用广西百色民族师范李民浩寓言是寓哲理于故事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人物或拟人化的动植物、无生物的活动来表现作者对某种人、某种社会现象的评价,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从简单的故事情节里显现出深刻的道理来。为此,怎...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较难弄懂。这就是说,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教学时的一个难点,要着力研究合适的解决办法。下面以教材中的成语寓言为例介绍几种揭示寓意的方法: 一、摘句析义 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文末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叶公好龙》文末一句“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  相似文献   

8.
所谓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作者把所要说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通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往往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和鲜明的教育功能。寓言的篇幅大多简短,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如《愚公移山》《盲人摸象》等;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如《狐假虎威》《蚊子和狮子》等。寓言的表现方法多为借喻,通过讲述故事,来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此喻彼。  相似文献   

9.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单,主人公可以是人、物,但都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寓言往往是通过一个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小故事来寄寓和表达某种道德教训和生活哲理。  相似文献   

10.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学习 时,同学们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寓言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2)一些文言实、虚词的含义、用法。 (3)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以及对比鲜明的 写作特色。 一、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 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寓言故 事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生物,也 可以是无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 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  相似文献   

11.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简短,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近喻远、借小喻大,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方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寓言丛林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短小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相似文献   

13.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这是寓言的定义,也是寓言最基本的特点。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曾说过:“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这是对寓言特点最形象的描述。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里,选编7课寓言,共10个故事。这些寓言可分两类:一类是人物寓言,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一类是动物寓言,如《坐井观天》、《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等。寓言是教育儿童的艺术工具,教育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寓言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儿童形象地去认识抽象的哲理,提…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最早的儿童读物是伊索寓言,它有资格同圣经故事、佛教故事放在一起来叙说。连中国最早从西方舶来的儿童故事也是伊索寓言。那是在我国明朝,介绍进来的时候叫“况义”,就是讲个故事让你明白一个道理的意思。“况义”这个名词虽不能与西方接轨,但很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寓言一定得给人讲个道理。讲道理,人往往不爱听,人爱听故事。既然你爱听故事,那么,好,我就给你讲故事,我把道理含蓄在故事里。这种内蕴在寓言里的道理就该是一个普遍性的准则,就该是一个真理。   据说寓言是一个女神。女神漫游四方,流落在街头小巷,一群…  相似文献   

15.
精讲就是抓住课文的重点讲授。《狼》的重点是什么呢?这得先弄清它的体裁。《狼》是一篇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形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得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其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  相似文献   

16.
一、激情导入。营造古文“场”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寓言,还记得吗?寓言,往往借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去逛逛吧。  相似文献   

17.
一、激情导入,营造古文场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寓言,还记得吗?寓言,往往借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去逛逛吧。瞧,街  相似文献   

18.
黄珍 《陕西教育》2007,(10):17-17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寓言。它们都是通过讲述一个情节简单、形象显明的故事,进而告诉人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每则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通过寓言教学让学生分析寓言形象,了解故事内容还不够,还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寓言教学的难点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寓言,顾名思义,即有所寄托的故事.据此,寓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故事和所蕴涵的道理.寓言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寓言有着其他文本体裁无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寓言教学就是要行走在故事简约而韵理深刻的语文教学“风景线”上.  相似文献   

20.
叶传标 《考试周刊》2012,(42):58-58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寄也,寓言就是有所寄托的语言或故事。寓言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就是用故事来说道理。寓言最早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初始于民间,后由文人整理并创作。其特点是:故事是虚构的,是为了讲道理而编造的;因为故事是编造的,所以表现手法喜剧性极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