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从教育史上已发生的三次教育技术革命,即以学校的产生为标志的教育模式革命、以文字的使用为标志的传播方式革命和以印刷术的发明应用肇始、以电化教学为标志的媒体技术革命来看,教育技术革命引起教育活动方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根本性变革和飞跃,教育效果获得整体性优化。 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整体效应,使得人类教育活动、知识积累、智能水平呈现出渐进与突变交织,波浪式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一场新的世界技术革命正在蓬篷勃勃地兴起。以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新材料、新能源、遗传工程、海洋工程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必须导致社会生产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西方学者预言,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即将到来,人类正由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或叫知识、智力社会,亦即大量生产知识的社会。信息化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其来势之猛、影响之深、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远远超过了历次的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3.
动力工程学、生物学、航空学等的飞跃发展为农业的技术革命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习惯的耕作和栽培方法成为历史的时刻即将来到。今天,自动化技术正在迅速成长,遍及工业的各个部门。然而当我们在赞美这一成就时,往往不会注意自动化技术是怎样潜入农业生产中去的。初看起来,把多种经营的农业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技术革命即将到来成为共识,中国能否率先发生第四次技术革命,中国未来应选择何种发展战略以应对技术革命?这成为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尝试着进行解答。主要结论是:从历史来看,技术革命发生的条件是创新环境、创新基础和需求拉动三大要素形成完整体系,但是中国目前并不具备这些条件或者说中国在这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率先发生新技术革命的难度很大。中国处于产业链低端,受困于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发达国家,鉴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和技术革命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中国需要利用技术革命走出与众不同发展道路,即利用旧有技术革命的技术红利的“产业链提升战略”和实现技术赶超的“新技术革命扩散战略”。  相似文献   

5.
到五十年代,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即所谓科技革命阶段。这一革命的特征,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融合为一个单一的过程,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这期间,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大学、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的一定地理空间上相对集中,形成科技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6.
第6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500年里,世界上先后大约发生了5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3次技术革命。目前,第6次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本文从人类文明和世界现代化的需求角度,分析了第6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等。第6次科技革命将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融合,它有可能以生命科学为基础,融合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提供满足人类精神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新科技。从科学角度看,它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从技术角度看,它可能是一次再生革命。  相似文献   

7.
巴西是农牧业大国,农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经历了土壤改良和热带动植物生产系统,免耕直播,以及农林牧一体化生产3次技术革命;巴西的大豆也经历杂交大豆、热带大豆和转基因大豆3次技术变革。巴西农业技术变革主要依赖于由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创新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以及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未来,巴西还将在转基因大豆、热带水稻栽培、动物疫病防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上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以后经过了两个高潮时期:第一个高潮即科学革命,以牛顿的成就为顶点;第二个高潮即19世纪,以物理学的成熟为标志.18世纪是科学发展的平稳时期.这一时期,爆发了两次并行发展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第一次是由于17和18世纪以力学为首的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进展,确立了牛顿力学体系,接着又建立了应用力学,出现了以蒸汽机和工作机为主的机械工业,从而引发了以蒸汽动力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和  相似文献   

9.
技术革命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由行业来定型的,技术革命导致行业中的生产方式彻底转换,技术革命分为单个行业内部的革命和由半个行业的技术引发的多个行业或行业际的革命,发生行业际革命的标志是通用技术的发明。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正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就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和发展趋势来看,不久也将发生一场变革。这种变革的标志是农业生产出现高度的专业化、对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为了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除了采用良种化外,耕作制度要由粗到细,彻底改变盲目的不合理施肥现象,以求获得增产。要做到合理施肥,就要有一整套作物营养诊断理论和技术来指导施肥。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农业技术革命的挑战。植物营养诊断应用研究如何迎接这场挑战,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从不耕作到刀耕火种、人畜力耕作和传统机械化耕作,耕作技术经历了三次革命,带来农业生产一次次的飞跃。保护性耕作是第四次,将把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转变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了人们千百年来所追求的,用少投入获得高产出,而且保护环境的理想目标。中国农业大学高焕文教授便是投身我国第四次耕作革命实践的领头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外有关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文著日趋增多,人们纷纷预测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即将来临。法国总理也在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九日对出席第九届世界信息大会的人说:我们大家都共同地注意到一个新的挑战,它将导致一场可与蒸汽机、电力相媲美的新的工业革命,这个革命即电子革命,信息革命。在日本,也出现了“新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3.
党的三中全会给甘肃农业带来全面复苏的契机。通过党政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科技人员蹲点示范,省委制定了“以农为主,农牧并举,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农业生产方针,并提出要树立两个观点、实行两个转变,即“树立大农业的观点,由单纯抓粮食,转变到同时抓多种经营;树立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观点,由单纯抓水利工程,转变到同时抓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这一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方针和要求,必将鼓舞全省各族人民为改变甘肃农业落后面貌而努力奋斗。现就“两西”农业建设问题,谈点个人管见。  相似文献   

14.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系指与信息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利用有关的产业群,亦称第四产业。人们传统地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三个产业部门,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这就是所谓的三分法或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但是,传统的三分法不能揭示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而导致的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于是人们提出了四分法,把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从三个扩展为四个,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三分法是1957年在世界开始用来分析国民经济结构的,四分法是1977年由美国商务部在组织研究的美国信息经济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15.
生物经济是建立在生物资源、生物技术基础之上,以生物技术产品、服务的生产、流通、使用为基础的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正在成为继信息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产业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通过连续20多年对新科技革命、生物经济的跟踪研究,以及对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生物经济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技术引领、多项技术共同推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革命不是某些个别的重大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也不是某一具体学科或生产部门中的单项突破。它的最本质特点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一和相互渗透,从本质上改变了整个生产力,跃到下一个发展水平上,科学和技术这两股潮流紧密结合,汇成科技革命的强大洪流。科技革命不仅改变着生产的各个方面,而且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艺术、教育,服务等领域。在生产领域,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动力基础、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技术、管理、科学、干部等七个方面。动力基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迅速  相似文献   

17.
王志章 《情报科学》2002,20(6):669-672
20世纪 90年代中期 ,世界舞台兴起了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其意义不亚于蒸汽机革命和电力革命 ,即“通过电子方式 ,在网络基础上实现物质、人员过程的协调 ,以便商业交换活动”,或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 ,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中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形式”,这就是作为“新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商务 ( E- commerce)。电子商务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 ,其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演化突破 ,经历了由早期的 ISP到 ICP服务 ,再由 B2 C到今天在电子商务中占主导地位的B2 B几个阶段。因此理…  相似文献   

18.
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江总书记对我国农业提出的战略要求,从科技角度来看,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改造或替代传统的农业技术体系.因此,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新的科技革命中必然要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应起先锋和主导作用.可以预言,21世纪农业将出现第三次革命,其特点和内涵是:在深入揭示生物生命奥秘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科学与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交融,从深度与广度上大大推进农业科学的更新与拓展,并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农业技术革命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结合内江农业科技的实际,提出了发展内江农业生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七十年代世界经济的主要变化本世纪七十年代是战后世界经济的重要转折时期,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 1.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势头相对趋弱,第四次科技革命还未到来,世界正处于这两次科技革命的交替时期,科技革命对生产的推动有所减弱,西方发达国家由战后的相对繁荣阶段转入了“滞胀”时期。不仅生产发展停滞,而且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1955—1970年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平均增长率为4.7%,但1970—1982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仅为2.8%。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则由1960—1970年的4.3%上升到1970—1982年的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