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也许,有些大学听起来你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他们在某方面的学科研究在国内高校中却是十分突出,独具“魅力”,对这些大学的独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或许可以为你在选择专业时,提供帮助。[编按]  相似文献   

2.
这是学校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班级,有很多个性的学生。怀着好奇的心理我当上了该班班主任,进入班级前我作了一份调查:全班共有学生43人,女生35人,明显阴盛阳衰。其中:独生子女35人,有11个家庭离异,6个是单亲。这些学生要么在父母百般呵护之下,要么在父母严厉管教之下,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心理脆弱、缺乏约束等毛病。所以,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帮助、理解和关爱。作为班主任,工作就从四“qing”开始。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给人们的印象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遵纪守法。但实际上在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心理发展并不健全,或者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和误区,40%~50%的优秀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其中女生比例  相似文献   

4.
胡元华 《师道》2010,(7):58-59
我在担任班主任的十几年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班级中总有“班花”和“班草”。“班花”就是受人关注的女生,漂亮、成绩好,基本上还担任班干部;“班草”是帅气的男生,有个性,仗义,喜爱运动。  相似文献   

5.
应用题中出现有“比”的一些题目,可以巧用“比的基本性质”来解答。 【例1】某班男、女生人数共48人,男、女生人数比是5:3。该班男、女生各多少人?  相似文献   

6.
胡元华 《中国教师》2010,(20):57-58
常年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班级中总有“班花”和“班草”。“班花”就是受人关注的女生,漂亮,成绩好,基本上还担任班干部;“班草”是帅气的男生,有个性,仗义,喜爱运动。优秀的孩子成为焦点,这再自然不过,但这些地位特殊的孩子亟待关注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黎民”和“百姓”两个词现在通常指一般的人民大众。由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沿革,称呼人民大众的词语很多,现摘举几例,以供大家参阅。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敌人。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如《诗·云  相似文献   

8.
张波 《中学教育》2008,(5):20-21
有这样一个学生。每天到老师处告状的10多起事件中,十有八九是关于兰明(化名)的。他常常捉一些昆虫及小动物之类的东西放在女生的书包里,经常就吓得女生哇哇大叫。什么蝴蝶、蝌蚪、青蛙、蚱猛、蜥蜴、蜻蜒等等常会出现在他手上,班上差点成了动物世界。要是他手里没这些东西了,那准会到了哪位女生的文具盒或书包里。有一次,他抓了一条蜥蜴放在一女生的书包里,那女生摸书时吓得扔下书包就跑回了家。家长找到学校,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家长还没开口,他竞摸出一把小刀要杀家长,幸亏老师们帮忙,才把他制止住了。不仅如此,打架也是他的拿手好戏。要是哪位同学有好玩的玩具,他非要“借”来玩一天才还,有时还有“借”无还。  相似文献   

9.
《南昌教育》2007,(9):40-40
据广州日报报道,一网名为“瑟瑟秋风起”的初二女生前天在佛山某论坛中发帖征集“同居结婚”者,引起了网友热议。这名女中学生称,网上同居结婚在同学中很普遍,自己只是玩玩而已。据调查了解,“网上结婚”在中学生并不少见,12岁的女生已经“结婚生子”、15岁的男生已经是“孩子他爸”的现象在中学生中比较流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每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季,都会出现一批“冷”专业毕业生“爆红”的奇特现象。这些专业在几年前曾被人误解、忽视甚至不屑。  相似文献   

11.
左沁姝 《湖南教育》2005,(22):10-11
“神六”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举国欢腾,全世界瞩目。中小学生更是雀跃欢呼,如痴如狂。一时间,“飞天”、“宇航员”、“太空飞船”、“火箭”等成了校园的热门话题。作为教育工作者,透过这场“航天热”,我们不能不有所思考:“神舟”六号与我们的基础教育有没有联系、挂不挂得起钩来?我们该如何把“神六”引入课堂?我们的教学怎样渗透有关的科学知识?“神六”飞天让每一个中小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孕育着一个充满奇趣的飞天梦想,这个梦想也许将伴随他们走过童年、走过青年,直至走向他们理想的航天事业。中小学校抓住“神六”飞天的大好时机,加强科普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自己的奇思妙想中动手动脑、探究摸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如果我们的学校、老师在这方面真正努了力,做出了成绩,则学生幸甚,教育幸甚,民族幸甚。可怕的是,有的学校、有的老师并没有这么做,甚至没有这么想,反而以为“神六”与考试成绩无关,与课堂教学无关。如果这样,则孩子们的飞天梦想终会湮灭殆尽,更遑论创新和创造的激情了。正是基于这些思考,本期我们特邀请科普工作者和部分教师、学生,就“神六”和科普、和基础教育这些话题作了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12.
角色游戏开始不久,王斯瀚、王熠梓这两个调皮蛋就被告之“下岗”了,我询问他们下岗的原因,王迪甫说,因为上班时他们不好好工作,老和别人吵架,而且今天搬积木时他们又把积木放得很重很重,所以只好让他们下岗。瞧这些小家伙,把社会上最热门的下岗问题也用到游戏中来了。可是,王斯瀚他们失去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字典家族里住着“练”和“炼”兄弟俩。他们的相貌长得像极了,说话的声音也一模一样。许多人都说他俩是孪生兄弟.连成天跟他们在一起的朋友也常常分不清他俩。仳:如,有时“锻”来找“炼”去打球,却拉走了“练”;好学的“习”来跟“练”一道做功课,又错找了“炼”。  相似文献   

14.
对“中间代”或“中生代”的命名现象,其实只是这些诗人们“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方式。他们对1990年代与1980年代的诗学差异尤为敏感,同时也就有对共同性的忽视,这导致了他们对自我存在的焦虑,并进而试图通过对自我命名的方式“标新立异”。然而“中间代”或“中生代”并不能构成一个独立于“第三代诗人”或“新生代”的“代”,他们应属于“新生代”的一部分或一种写作倾向,或者应称为“新生代后期诗人”。  相似文献   

15.
“爱心”大考验刚开学,学校就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一个女生患上了白血病,急需20万元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对于那个经济并不宽裕的家长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女生所在的班级向全校发出“爱心捐款”的倡议。说到捐款,在我们学校一个学期就有几次。就在“爱心捐款”之前不久就有了一次捐款,所以同学们的反应都有些冷淡。于是,我把班干部找来商量,他们都非常支持,但也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班上大多数同学自己可支配的金额不多。这倒是个难题。不久前的一次捐款已让许多同学“囊空如洗”了,就算有心也无力了。怎么办?正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小升初”硝烟的弥漫中,许多孩子正在经受天气的升温和升学的煎熬。家长给他们准备了好多个“证书”,印制了精美的简历,正领着他们“过五关斩六将”——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接受“面试”的甄别和“测试”的遴选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习惯于把学习困难的学生定为“学困生”,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与其它学生享有同等的待遇,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18.
<正>一、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改革中应拓宽学校体育领域的认识,使学生从生存,献身和享受等不同层次体会体育的乐趣,并促使身体锻炼习惯的养成,已成为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社会文化,高招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厌恶运动”的问题.“厌恶运动”也就是体育教学中的厌学问题,是指人们对自己进行体育活动抱厌恶的态度.它不仅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而且阻碍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它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健康,而且还将影响到整个民族体质的增强和提高.因此,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克服他们的“厌恶”心理,是当代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根据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仅对高等师范院校中女生“厌恶运动”问题做以下探讨.二、因素分析:造成高师女生“厌恶运动”心理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教师、学生,物质条件,管理方法以及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肖汉明  张晓峰 《求学》2004,(5):43-45
每年高考之后全国恐怕有成千上万名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抱憾终生。究其失败的原因。无非是估分不准、定位不合理、“冷”“热”不搭配、“梯度”没拉开、“调剂”不服从……但是有一部分考生高考失败却不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遵守规矩”,反而输得更惨,而那些“背道而驰”的考生却往往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带着困惑,我们搞了一次针对性调查,通过对数百份高考志愿表的研究。发现高考志愿填报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确实值得人们深思。现结合几个实例,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快乐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式的 ,宜打破课内与课外界限、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界限及学科界限。在教学实践中 ,我设计了如下几种类型的语文作业 :一、我来当型作业设计这一类型作业设计的着眼点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并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让学生担当老师、播音员、记者等角色 ,而“教学”、“采访”等活动又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爱表现的年龄特征 ,使他们在从事“教学”、“采访”等活动中兴趣盎然。另外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正是他们学习上弄不太清楚的地方 ,缘于他们的角色 ,他们会主动探索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