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陈独秀是五四运动中很有影响的启蒙思想家,是这个运动的左翼的代表者之一。在五四时期的前期(1915—1918),陈独秀作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急进民主主义者,在宣传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民主主义思想中,在提倡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在五四时期的后期(1919—1921),他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逐步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1920—1921年,他在和无政府主义、研究系的伪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中,传播了初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以陈独秀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的新思想新启蒙运动和五四革命运动惊醒了许多人,其中有不少先进分子后来成了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文学概述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时期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新文化运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一样,在其开始,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致力于新文化的启蒙运动,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为“五四”文化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然而,多年来,不少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在评说这段历史和文学运动时,却往往因人废文,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盘否定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文学概述 中国文学现代部分主要讲授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余年文学(1917年——1949年)的发展情况。对于概述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前夕,也就是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九年初,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因为时间距离五四运动很近,所以又称五四文学革命。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陈独秀在当时提出了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革命”的口号,随即就有几个人起来响应。由此,后来就有人把它誉为那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现代部分主要讲授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文学的发展情况。一、现代文学概述对于概述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春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国现代文学以一九一七年发难的文学革命为开端。自此,中国古代文学终于被现代文学所取替,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把锐利的矛头直指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发出震聋发聩的战斗呼声,形式上也运用了现代文学的体式和手法,显示了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小说特征,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一、如何看待《文学革命论》所宣扬的民主主义“五四”文学革命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不是发生在1919年5月,而是发生在1917年2月.这个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因此,如何看待“五四”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首先就有个如何看待《文学革命论》所宣扬的民主主义的问题.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帝反封建的过程中,实行过各式各样的民主主义.总起来也可以说有两大民主主义,一是与资产阶  相似文献   

8.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高举文学革命旗帜的是陈独秀。他团结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战斗阵地,向腐朽的封建旧文学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并提出了建设民主主义新文学的一系列有益主张,为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反转来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文学革命的过程中,陈独秀不是孤立地看待文学问题,而是把文学的革命和社会的改造联系起来,重视文学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强调文学在改造社会的政治革命中的巨大功能。如何正确地看待陈独秀的这一主张,关系到对于初期文学革命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也关系到对于陈独  相似文献   

9.
新文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从文学内容到形式的彻底革命。“五四”运动前夕,为了广泛宣传民主和科学,开展对封建政治、文化思想、道德伦理的批判,也必然要求在文学界上实行变革。因此,《新青年》杂志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同时,又成为以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的发难者。在《新青年》杂志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以提倡白话文而显露头角,并成为新文学运动的发难者的,无疑是胡适。  相似文献   

10.
▲第一个白话文杂志:《青年杂志》。陈独秀于1915年9月5日在上海创刊并担任主编,第二期改为《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第一次真正伟大的革命是五四文学革命。它开始于1917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与陈独秀均享有“文学革命之急先锋”的美誉。胡适191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逐渐萌发了文学改良思想。1915年,胡适写诗为梅光迪送行,诗云:“梅生梅生毋自鄙,神州文学无枯馁,百年未有王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吾辈势不容坐视,且往号召二三子,革命军前杖马箠,鞭挞驱逐一车鬼,再拜迎入新世纪,作歌今送梅生行,狂言之道臣当烹,我自不吐定不快,人言未足为轻重”。诗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并认定文学革命将迎来一个新世纪。1917年1月,胡适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1917年初发动的“五四”新文学革命,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旧文学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这个革命中,钱玄同响应最早,行动最速,他与刘半农并肩作战,成为众所周知的文学革命的先驱与闯将。复古派首领林纾把他与陈独秀、胡适并列,进行口诛笔伐。尽管“五四”风暴过后,钱玄同“退隐”了,逐渐落伍了,但他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它是晚清以来近代文学和思想启蒙运动逐步推进的结果,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产物。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以空谷之音震动了文坛;同年2月,陈独秀又在随后出版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阅读鉴赏准备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17年至1927年这一时期的文学始于新文学革命,迄于五四落潮、大革命失败。其主导倾向体现了鲜明的五四精神,文学的主要部分被称之为“五四文学”,用文学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的意识”的觉醒便是这一时期提出的响亮口号,“个性解放”“人的解放”也成为五四文学的基本主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如下:《呐喊》和《彷徨》是鲁迅这一时期的两部小说集,其中既包括了他于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包括《阿Q正传…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新青年》上首倡人道主义文学、人的文学的是周作人. 一九一七年初,胡适和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先后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他们提出的“八不主义”、“三大主义”,在批判封建文学上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但是,如果把这作为新文学的指导思想和创作原则,则还远远不够.前者更多地是从文学革命的形式上着眼:后  相似文献   

16.
谁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一种说法是陈独秀,一种说法是李大钊。从广义的五四运动来看,陈独秀、李大钊二人都是总司令。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发展,引领着当时全国一大批先进的知识青年,也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阵地。1915年9月至1918年6月这个时间段的总司令是陈独秀。在1918年7月至1919年4月间,陈独秀的思想落后于李大钊,这期间的李大钊应该是总司令。  相似文献   

17.
1915年9月第一期《青年)问世,陈独秀主持其事,并发表《敬告青年》的文章,提出了许多支配着以后几十年理性革命的重要问题。1919年,胡适回国,在此前后他参与了几乎全部的《新青年》前期的文学活动。胡适在这些文学活动中,始则锋芒毕露高举批判的大旗,继则抱实验怀疑反对传统的评判态度,最终与《新青年》同人中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分道扬镳。对胡适的这一历程,以前的评论者大多认为胡适的这种转向是投机,也有人认为胡适代表资产阶级争夺新文化运动包括对《新青年》的领导权。本文则侧重从分析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目的的认识,对旧文化旧文学的态度,对《新青年》及其政治观点等方面探讨胡适在《新青年》前期的文学活动意义,以求正于专家同仁。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宣传“科学”、“民主”思 想,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树立了一面反对封建主义的光辉旗帜。五四运动后,《新青年》逐步转向 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广大革命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克分反映了五四时代反封 建的文化思想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及其变为思想运动的主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陈独秀等人主要从理论上倡导文学革命,而在创作实践上真正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是鲁迅的小说。鲁迅《狂人日记》等短篇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文学革命的主要发难者陈独秀读后,表示“实在五体投地的佩服”,胡适也深感自己和其他几位极力鼓吹新文学的人,都是“提倡有心,创造无力”。茅盾后来论及《狂人日记》时,更明确地指出,在文学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前,北京天安门前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促使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历史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政治革命,又是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1915年9月,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进行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宣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个口号,向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思想展开猛烈的进攻,揭开了五四文化革命的序幕。当时所谓“民主”,系指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所谓“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