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条消息应有新闻诸要素,方能交代清楚报道的事实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满足读者了解新闻事实的欲望,这是消息写作做到规范化的前提。但是,在消息中如何正确和巧妙地运用新闻诸要素又大有讲究。 初学新闻写作者一般认为,新闻诸要素运用起来比较简单。写消息时把这些要素凑起来就成了。有时丢掉一两个要素也照样发稿。因此,当前一些消息存在着这样的毛病:运用新闻诸要素有的是照葫芦画瓢,造成写作上的一般化、老一套;有的丢胳膊少  相似文献   

2.
善于用事实说话,巧妙地将新闻观点寓于事实之中,这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一门艺术。认真总结新闻写作中处理观点与事实关系的经验,自觉地运用“寓”的艺术,这对于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会有帮助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又要做到观点与事实相结合,新闻报  相似文献   

3.
背景材料在消息写作中是经常被采用的.用得好,它与新闻事实紧密结合,成为消息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消息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一般说来,把新闻事实叙述清楚了,读者看后即能理解。然而,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它们各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又与其它事物互有联系.为了让读者对所报道的事实了解得更为深入、全面、清楚,在写作消息时,常常需介绍与新闻事实有  相似文献   

4.
报纸上发表消息,是给读者看的,要让人看得明了易懂,这是消息写作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看起来似乎容易做到,实则并非如此.消息作者如果稍不注意,写出来的报道就可能含糊不清,叫人看不懂.我国古人对写文章也曾有言:“读之疑有阙焉,非简也,硫也.”因此,许多富有经验的中外记者,虽然工作多年,却都十分重视消息写作要明了易懂这一条,力求做到叙事清晰,文简而事明. 认真对待新闻五要素在消息的简短篇幅里,要把所报道的主要事实写得明了易懂,一般说来,最起码的是把新闻的五  相似文献   

5.
写消息怎样运用背景材料?对于这个问题,从新闻写作学里无法找到“放2四海”皆可用的标准答案。但是,从新闻写作的实践中,依据报道内容的需要以及记者写作时的构思,倒可以总结出消息中运用背景材料的若干招数,而且使用的手法又各有不同。现在择其要者介绍如下:连释法。此法是用背景材料注释现实的报道事实。有些新闻事实就事报事,往往突出不了其意义。如果把它放在背景材料里来写作,其显著性便突出了。以《北京日报》今年7月3日刊登的《持续高温平百年纪录》一条消息为例。它是报道7月2日北京市最高气温达到39.3摄氏度,而且京城持…  相似文献   

6.
尽管消息有多种多样,写作也各有差异,但是不论写好哪类消息,都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要求: 其一,应具有新闻的要素。所谓新闻的要素,一般是指“五要素”,即在一条消息里应写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为什么,这样才能把报道的事实交代清楚.读者看到它便明白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为什么。这五要素的每个英文单词,都以英文字母W开始,因此在西方新闻学上又称它为“五个W”。早在1945年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中央的报纸——延安《解放日报》就以《从五个W说起》为题发表过一篇社论。那篇社论专门论述消息写作中五要素的作用,认为这五要素“犹之乎人的头脸必须有耳、目、口、鼻一样。缺少了一件,就会不成样子。”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无论在新闻学教材还是新闻实践的理念中,大多将新闻背景视为消息这一文体的内部构造成分或消息结构的必备要素。然而在解释新闻背景及其作用时,又认为背景是与新闻事实有关的材料,是事实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在归属和运用范畴方面发生了矛盾,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闻背景归属的争议。其实,新闻背景是事实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事实,并非消息的结构要素。之所以形成这种理论与观念的误区,关键是混淆了新闻背景与新闻结构的性质与范畴。本文拟从两者的概念、性质、地位、功能、形态及运用范畴等方面加以分析对比,在理论上作一个澄清。  相似文献   

8.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9.
展开一些企业报的新闻版。随意创览一条条消息.“近年来”、“上半年”、“最近”等现代新闻报道中最忌讳的不确切词语频频进入视线。这不仅大大削弱了新闻的宣传效果.而已使读者尤如吃了隔夜的馒饭.产生一种陈旧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消息写作中在运用时间要素上违背了“最近点”原理所致。所谓“最近点”.即新闻事件发生的最新时间。有的事件虽然时间不太新.但作者可以去找“新闻由头”,巧妙地引出最新时间。从一些企业报目前刊登的消息来看,违背“最近点”原理的突出表现为:用一段而不是用具体时间表示何时要素。例一: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穆青曾说,新华社决不能以西方通讯社的小伙计的身分进入世界新闻舞台。是的,谁能否认新闻报道内容上的政治色彩与表达上的生动活泼不可以相辅相成呢?因此我们需要同西方的新闻写作相互借鉴。1.力争准确地选择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但不是所有的事实都能成为新闻,这是一条公理。实际上,我们的新闻传媒每天都在“报什么”、“怎样报”的问题上搏斗着。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不偏不倚地报道事实和问题,不为个人见解所左右──在只描述具体事件的所谓“平实消息”中是能够做到的,例如报道天灾、事故。但是,报道有争议的事情,如政治、…  相似文献   

11.
消息体裁的新闻.目的在于客观地报道发生的事实.一般不允许作者其中发议论、作价值判断。但是有些新闻事件需要较多的解释,带有一定的社会宣传意义.那么用通讯体裁写新闻就较为适宜.因为通讯的特点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的方式报告事实,写作起来相当灵活.还可以由作者发表意见。当然,通讯仍然要以报告事实为主.不然就无法与评论相区别了。正由于通讯体裁灵活,写好通讯其实比消息要困难。  相似文献   

12.
消息标题是指运用精当的语言,对消息内容所作的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它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标出消息中的核心事实(即实题);二是通过议论或抒情点明消息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即虚题)。这两种表现形式,有时由前者独立承担标题的任务.有时则由二者共同承担标题的任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两种表现形式的具体运用作一番探讨。标题中应该有事实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所以,作为对新闻内容的浓缩和概括的标题,就不能没有事实。待别对于消息这种新闻文体,更应如此。消息标题与通讯标题有一定的区别,与文…  相似文献   

13.
采访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之后,怎样把材料组成一篇稿件,这就需要精心安排一个合理的结构,既能充分表达出报道思想,又吸引读者看下去,从而达到报道的目的。从广义来说,新闻一词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体裁。由于新闻体裁的不同,其写作的组织结构亦异。按狭义来解释,新闻即指消息而言,故又称纯新闻。本文就后者的含义谈谈新闻写作的结构布局。这些年来,在新闻改革中,  相似文献   

14.
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体裁,而导语是消息的灵魂,是消息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值得我们下大力气去写好的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导语?撰写导语的思维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呢? 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用事实说话。它有两个要素:“事实”和“说话”。这里的“事实”,当然是指“新闻事实”;这里的“说话”,则是指报道这个事实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事实”和“说话”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关系是客观和主观、点和面、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如何撰写导语,其实就是在导语写作中如何处理好这二者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文体与发挥喉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新闻媒体共同的新闻写作文体 笔者查阅了一些新闻学辞书。有“新华体”这个词条的不多。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有此词条。照录如下: 新华体 新华通讯社长期报道国内外新闻所形成的一种写作体式。关于新华体的特点说法不一,但这一概念在我国新闻界已流行通用。新华体的公认特点是:消息简洁,文字精炼、准确,篇幅短小;善于用事实解释事实,很少空发议论;层次清晰,尽量做到一个事实一段,消息中段落过渡自然;稳健中见权威,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注重通稿的信誉;善于抓大问题、关键性问题,重大事件的报道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主题开掘深刻。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的说理侧重于以抽象道理和逻辑思维启迪和说服读者,写起来难度不小,读起来往往又枯燥一些,不如侧重于以叙事为主、靠事实说话的新闻和通讯报道等体裁来得具体、生动,易于入脑。正因为如此,为了学习和改进新闻评论的写作,使得它说理有根有源,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需要适当输入一些新闻事实或最新信息。而且在写作上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的对象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既然是对“事实”的报道,这就对记者提出了既严格又基本的写作要求——准确。新闻的准确内涵有许多方面,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客观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细节、数字、引语等等,而准确表达这诸多要素,都离不开语言的驾驭。因此,运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所要表达的新闻事实,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18.
消息写作的经验告诉我们,背景材料往往对新闻事实发生或发展的历史、环境和原因进行说明。它又能解释新闻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表达报道的主题服务。因此,写消息要交代必要的背景,正是让读者全面地、发展地了解报道的事实。由此可见,背景在消息中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而是烘托报道主体必需的内容。概括起来说,背景材料在消息中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主要有如下种种:其一,人物背景。这类背景主要是交代报道中涉及的人物有关经历、爱好等内容。有些消息除告诉读者某人做什么事或什么事发生在某人身上之…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日报》1986年“短新闻和会议消息写作竞赛”评选中,我采写的百字短讯《京郊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公路》获得了一等奖。评委们对这条消息的评价意见是:作为报道北京市一条战线重大成就的报道,只有100字,而且在短短百字中,新闻的时间、地点、原因、何事等5要素完全具备,还有典型的新闻由头,现场描写,内容充实,事实准确. 获奖之后,我再次一字一句地把五个月前见报的这条消息咀嚼了一遍,回顾当初采访时所付出的劳动,写作时花费的心思,感到这偶然的成功之中也存在着一些必然之处.  相似文献   

20.
博览     
新闻五要素新说叶春华在《新闻写作》一书中认为:五个W不是新闻五要素,而只是“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一基本要求的具体化。他认为,新闻的要素也有五个,它们是: 具体性,“指的是新闻必须是具体的,它是客观事实的报道,是用事实来说话的。”真实性,“指的是这些具体事实必须是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