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地区重大负面事件的网络传播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各地区形象均在逐步改善,但在改善过程中屡次出现受到本区域重大负面新闻事件网络大众传播解读后导致进程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把地区形象改善进程受到负面新闻事件阻碍作为攻坚点,从地区重大负面新闻事件网络传播有效应对、地区网络新闻发言人设立、地区网络舆情的监控、地区强影响力网络媒体营造、手机网民关注引导等五个方面来具体探讨网络传播时代如何有效面对地区重大负面新闻事件,并以此为策略进行逆转,进而改善地区形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各地区形象均在逐步改善,但在改善过程中屡次出现受到本区域重大负面新闻事件网络大众传播解读后导致进程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把地区形象改善进程受到负面新闻事件阻碍作为攻坚点,从地区重大负面新闻事件网络传播有效应对、地区网络新闻发言人设立、地区网络舆情的监控、地区强影响力网络媒体营造、手机网民关注引导等五个方面来具体探讨网络传播时代如何有效面对地区重大负面新闻事件,并以此为策略进行逆转,进而改善地区形象。  相似文献   

3.
“伪事件”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新闻,反映在网络媒体上表现为对真事件的隐喻、转义、杜撰三种方式,以此来汇聚注意力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伪事件”的运用成功还要注意媒介生态的要素,当前网络娱乐化的现状给予我们一些合理、有效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经典案例,力求能探究出一些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帆 《青年记者》2021,(1):81-82
“丁真爆红事件”中主流媒体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引流尝试,使得一个单纯的网红事件演变成一场年度现象级的网络狂欢,也极大地助推了各地的文旅宣传。主流媒体需要抓住每一次发声的机会,积极引导流量向正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暴力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才走进人们视野的一个新词汇,人们熟悉的“虐猫事件”、“史上最毒的后妈”事件、以及去年年底刚刚发生的“林嘉祥酒后猥亵女童”事件都是典型的网络暴力事件。下文将从林嘉祥事件入手,探讨网络暴力的影响、避免网络暴力的办法等。  相似文献   

6.
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涉嫌寻衅滋事和非法经营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网络谣言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对“秦火火事件”相继做出报道,网络谣言问题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本文并不讨论网络谣言问题的是非曲直,仅对媒体关于“秦火火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此例网络谣言黑手被刑拘事件的媒体报道得失。  相似文献   

7.
网络事件的产生和扩散,依赖的是能够激发网民的嬉笑怒骂、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网络事件的发生,是一个情感动员的过程,而传统社会运动理论中的资源动员和针织过程的理论范式,并不能更充分揭示网络事件的动因和意义。本文用文化分析的方法,从情感动员角度研究网络事件,并试图通过对网络事件的情感动员的分析,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解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2起城管冲突事件微博讨论的案例比较与文本分析发现,冲突性事件的网络能见度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但在具体事件上仍差别明显;影响冲突性事件网络能见度的主导因素,不再是冲突的性质和烈度,而是事件相关主体的话语策略和网络介入程度,网络大V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另外,线下抗争表演与线上话语建构的持续互动也是提升冲突性事件网络能见度的重要因素。冲突性事件网络能见度主导因素的这种变化,实则是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郑伶俐 《新闻世界》2010,(12):82-83
本文从网络流行的“凡客体”事件谈起,结合实例对目前网络事件营销的内涵、传播成因、传播策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斌  王玉娇  程栋 《新闻爱好者》2023,(11):107-109
以吉登斯提出的“脱域”概念为研究视角,分析网络直播时空分离的脱域属性以及作为“象征标志”的脱域机制。在脱域视角下,网络直播借助共情,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整合以及情感的最大凝聚。以“刘畊宏现象”为例,结合共情“认知—情绪—行动”的三个进程,提出脱域视角下的网络直播实现共情需要打造信任标识、构建虚拟“在场”场景以及互动的策略方法,同时提出要警惕网络直播中的共情陷阱。  相似文献   

11.
缺席的在场:网络社会运动的时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涛 《当代传播》2013,(1):23-26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萌发并兴盛于网络空间的网络社会运动,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运动相比,是否依循了一条不一样的逻辑路线?这背后的生成机制又是哪般?为了寻求对网络社会运动的深入理解,本文从“在场”与“缺席”这两个时空概念入手,通过比较考察网络社会运动不同于传统社会运动的时空关系、以及行动者及其关系,初步揭示了网络社会运动从“缺席”到“在场”、再到“缺席的在场”变化过程中所依循的特殊的时空逻辑.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7):52-58
本研究通过2002-2015年间191个"网络民粹事件"的媒介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测量了不同的情感动员策略使用与效果,发现了情感动员策略与行为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悲伤情绪与"网络民粹主义事件"中出现正面行为的趋势一致,愤怒情绪与出现负面行为结果的趋势一致。191个典型案例中,出现正面行为后果的次数多于负面的行为后果,这说明对于"网络民粹主义事件"的研判,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差异化管理,从而避免转化为危害更大的冲突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周洋 《新闻前哨》2010,(9):39-4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类型研究的基础上,从多学科的视角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了解析,并且有针对性地从"更新危机传播理念"、"完善危机管理组织"、"搭建网络对话平台"、"改进危机传播策略"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危机传播管理。  相似文献   

14.
“凡客体”与网络事件营销及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伶俐 《新闻前哨》2010,(12):60-61
本文从网络流行的“凡客体”事件谈起,结合实例对目前网络事件营销的内涵、传播成因、传播策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社交平台的发展,微博平台成为了舆情生态的重要显微镜.而热点话题——林生斌事件中的多次反转热议则与当下网络舆论场的过度情感倾向特征有关.在网络舆情的公共性下,后真相、舆论审判、阶层共情、社会凝视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林生斌事件中网络舆情情绪化的生成.杭州保姆纵火案作为重大社会公共事件受到多方关注且舆情经久不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媒体把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称为“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事件是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把公众对某一些事件大体一致的看法汇集起来的一种话语生成现象,从而形成某种层面的舆论。我个人认为,如果控制得当,网络群体事件是一个好现象。从这一点来说,我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闫庆文 《新闻知识》2022,(12):81-86
粉丝社群的“愚人节站姐团建”事件以“挪用”主流节日符号为起点,伴随内容的戏谑性传播在“台前”自成一场公开展演的仪式狂欢,织造起社群关系网络,并在媒介运营规则的“加魅”和“感召”下演变为社群的幕后“情感茶话会”。无论是亚文化社群还是主流文化群体都出现一种网络传播趋势,即在一些公共事件上通过“仪式化”展演建构出特殊的符号意义,力求探索新风格、寻求新刺激,对内重建社群“防护栏”,对外适应新媒体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宜黄事件"过程的梳理总结出网络,事件的一般传播路径。网络和传统媒体的互动,微博,网络和媒体互相设置议题都在舆论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网络舆论的生成,直接影响了事件的进程,促成了政府决策。  相似文献   

19.
由“魔兽丑闻”事件引发的网络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2006年4月的“魔兽丑闻”事件可以说是我国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以来隐私权保护问题的一次典型曝光与展示,事件本身虽然已经逐渐淡出大众视野,但本文仍然试图以该事件为例,探讨在网络传播环境下隐私权的认定、侵权危害及隐私权的保护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伍蔚然 《新闻世界》2013,(7):180-181
【摘要】近年来发生的“药家鑫”案、“七十码飙车”案、“郭美美”事件等均引发了舆论狂潮,并影响了实际问题的解决进程。网络舆论无疑已经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重视和熟悉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演变。本文以“表哥”杨达才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的演变情况,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