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全中国。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展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依靠人民群众的团结斗争,依靠人民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打败了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正如同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一样,党和革命报刊事业在这个时期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个时期,党在敌后革命根据地的报刊活动空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以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利益整合、精神激励为主要内容,引导、教育、帮助人民群众激发起革命的潜能,树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识和斗志,把革命潜力变为现实的革命力量,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强大的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毛泽东群众思想的理论来源。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主旨的群众路线思想。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仍具有重大价值。从理论意义上讲,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从现实意义上讲,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既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方法借鉴。同时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是属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应为群众所掌握。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解决了人们在前进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迷茫与僵化问题,也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人们的认同,进而获得了坚固的意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毛泽东群众思想的理论来源。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主旨的群众路线思想。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仍具有重大价值。从理论意义上讲,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从现实意义上讲,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既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方法借鉴,同时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6.
王秀英 《考试周刊》2014,(70):24-25
伟大领袖毛泽东亲手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始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总结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使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先进性,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带领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革命传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柱 《江西教育》2005,(5):37-38
一、革命传统的内涵与作用 中国革命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实践的精神凝聚.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革命传统萌芽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伟大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中,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群众,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弘扬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优良作风,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以优良作风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化论坛》2011,(1):F0002-F0002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阶段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历史文化,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载体,具体指革命时期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能体现伟大精神的革命事件、遗迹、文物等。她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的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得已的选择.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1.
一、革命传统的内涵与作用中国革命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实践的精神凝聚,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革命传统萌芽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伟大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历经北伐战争、井冈山时期的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日益完善,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扬光大。这一传统有着丰…  相似文献   

12.
论艰苦奋斗     
(一)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历史。从建党到长征,从八年抗战到新中国建立,从恢复国民经济到社会主义建设,无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才取得胜利的。艰苦奋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是与中国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毛泽东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作为一生都为人民谋幸福的新中国缔造者,他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群众思想,也典型地体现到了其编辑出版工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群众观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邓小平的群众观中,人民群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指引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和工人阶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5.
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政治立场。从思想渊源看,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华民族重民美德分别为坚持人民至上奠定了理论基石、供给了文化基因;从现实意义看,坚持人民至上能够为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凝聚民心、汇聚民智、集聚民力;从实践进路看,坚持人民至上要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为旨归,进而紧紧依靠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16.
毛译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回顾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长期斗争中所经历的曲折道路及其宝贵的经验教训,正确地阐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对于坚定执行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加速“四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地位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历史的发展和人民斗争的需要,把党同广大劳动群众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它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由于中国共产党是这样一个最伟大最正确最革命的工人阶级政党,所以它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地领导了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彻底地改变了旧  相似文献   

18.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遵循,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凸显人民群众在大众化中的实践主体、接受主体、创新主体、评价和检验主体地位。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在科学分析人民群众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科学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变化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及其子弟兵,经过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个革命把奴役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封建势力,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二、三十年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势力一齐推翻了;这个革命,使历来被压迫、被剥削的中国劳动群众,变成了国家的主人。一句话,这个革命,推翻了黑  相似文献   

20.
报刊是政党宣传自己政治主张的重要武器和传播载体,中国共产党自创建时期开始,就十分重视报刊的创办和宣传工作,将其置于“党的基本工作之一”。黑龙江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组织、开展革命工作较早的地区之一,报刊宣传是其革命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报刊活动与组织发展形成交互关系,报刊的发展与革命的斗争形势休戚相关,黑龙江地区中国共产党艰苦的斗争历程蕴涵着中共报刊曲折的发展轨迹,因此,该地区中共报刊的曲折性历程和宣传话语的差异性特征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