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如何培养科创教育人才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实践创新的“四创五步”普通高中科创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在广州市培英中学师生长期实践探索基础上凝练形成的,主要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培养方式和培养路径三个阶段。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五步”教学法、“四创”培养路径、“七种”创新方法、“六让”实施策略的科创教育机制,能够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实践创新思维能力,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先行示范区、大湾区与创新城市建设等发展背景下,走科创教育特色之路是育时代所需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文中从研究内容、培养目标、技术路线、课程体系、已有成效、反思与建议等维度深入剖析宝安中学实验学校在青少年科创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期为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创教育活动、课程建设、教师培养等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正规学校教育,科创竞赛创造了一种更具实验性的科学学习环境。其通过项目化的竞赛框架,重新弥合了传统课堂上被剥离的学习环境与知识应用环境,并激发了充满社会交互的复杂学习过程。本研究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CASTIC)上海地区的活跃参赛学校师生为样本,对围绕赛事开展的科学教育进行多案例研究,结果发现大赛通过搭建“学校—科学社—赛场”多重学习场景,促进学校形成了多元化的基于过程激励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由科创教育资源总量缺乏导致的结构性问题,依然限制着相关科创竞赛的教育效果,亟待通过系列化的环境搭建和培养机制设计,来释放科创竞赛更大的教育能量。  相似文献   

4.
曾宪一 《江苏教育》2022,(82):66-67
科创素养是创新人才需要具备的素养之一。上海市徐汇中学以科创素养培育为突破口,构建科创素养培育的“2+X”课程群,打造从分层培养到分类培养的学校教育新生态,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科技强国的核心,为了建设校园科创文化,上海市松江一中与东华大学秉承“鼓励创新,培育精英,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创建了“生命科学科创实践教育平台”,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意义深远。通过科学讲座、科创实践活动、科创项目和科创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科创热情,以实践促新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打造新时代“三全育人”理念下科创育人的良好生态、培养新工科院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激励广大学子为一流学科建设作出贡献,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基于教育治理三个向度,重点推进精准双创服务:制订《学院专业教师科创工作指南》,提出“大创/PRP-唯材杯-钱学森杯/盛宣怀杯-挑战杯/互联网+”的金字塔层次体系与“引导-聚焦-发散-再引导”的全过程深度培养模式;助力“本科生导师制”“校友导师制”双轮驱动,建立健全科创-导师资源库,协同构建科创“育人共同体”;打造“材料人·材料日”与材料大师讲坛,扎实新生教育;依托院学生科协、材风科创工作室、企业实践基地,拓宽科创育人渠道;通过“雏鹰计划”“唯材特训”“励研计划”等凝聚一批学生科创骨干,以朋辈互助引领创新之风。这些措施为科创育人提供了一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再到“科创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分别作为独立主体得以被关注同时又相互融合于教育的过程。但科创教育尚处于初探期,人们对工程、工程科学、工程教育、工程师等还存在认识盲区和误区。工程哲学确立了工程本体论,“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明确了科学、技术、工程的区别和联系,为透视科创教育、明确工程教育对于科创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供了理论视角。工程哲学视域下,工程教育打开“人工世界”的大门,让科创教育回归生活;工程教育有机整合科学与技术培养创新人才;工程教育丰富科创教育的内涵和育人价值;工程教育为科创教育提供方法和策略。当前青少年科创教育存在中小学工程教育缺位、高等工程教育错位、大中小学工程教育断层的问题。以工程教育为引擎驱动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可实施三个策略:针对中小学,以“融合”为切入点,推动工程教育普及;针对高等工程教育,以“回归工程”为要义,还原工程教育本真;针对大中小学工程教育衔接,以大学为龙头,强化工程教育辐射。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统筹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从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到区域的科创强区、品质之城的奋斗目标,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分析当前中小学创新素养培养存在的三方面问题,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为例,阐述如何进一步发挥镇海科创资源优势,形成“高校科研、产业创造、基础育人”三方协同的科创强区系统架构,构建“产—研—教”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早发现、早培育创新型人才,提出5个提升中小学生科学创新素养的实施策略,同时为教师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9.
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创客教育以创造与分享为主要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众化教育。研究探讨了创客教育的三重价值理念,具体包括以问题导向思维为核心,以“干中学”方式为基础,以快乐教育精神为支柱。这三重价值理念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共同指引着创客教育实践的推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科创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和探究实践能力,很多中小学校通过开发科创课程积极探索科创教育实践。本文提出了多元融合视角下科创课程的设计思路,从目标、工具、内容、思想、方法五个层面阐释了多元融合的内涵,并以“海岛电波”跨学科项目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创精神是新时代人才的核心素养。高校作为科创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科创启蒙教育。近年来广泛被采用的大类培养模式为低年级学生的科创启蒙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科创启蒙教育“榕树模式”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在创新思政教育、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多元联动的实践中做好低年级学生的科创启蒙教育,培育具有科创精神和爱国热情的时代新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虞海洲  陆洪兴 《上海教育》2022,(Z2):194-195
<正>当前的在线学习模式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如何将“单一、被动”的居家在线学习转变为“多样、主动”的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居家自主学习?本文向大家推荐一种适合中小学生居家环境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学习方式,即学校和家庭通过联合打造学生居家环境下“活的学堂”“活的学材”和“活的家风”,培养面向未来和与众不同的“科创先锋——家庭创客”。家庭创客是指培养热爱居家环境下因地制宜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中小学生,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创客教育活动,由上海市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学校教师共同在线或线下开展指导。2015年上海市宝山区首创的“家庭创客行动”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已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创新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科创老师师资缺少、指导时间不足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青少年课外科技创新体系。青少年网络创新平台主要由赛事动态、科创教程、文件下载、成果展示等四部分组成。通过搭建的网络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查阅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起到了指导课外科技创作、激发学生创新思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需求,文章以培养农业工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分析了农业工程创新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及育人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双创”育人的途径和实践方法;通过革新激励机制促进育人活力、优化指导途径提升育人能力、拓宽参与方式推动教学相长等方法,多维度强化教师参与科创育人的动力和拓展育人途径。实践证明,通过教师深度参与的科创实践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并形成了系列科创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文章为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双创”育人模式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福建省涌现一大批科学家,受地理、经济、历史、教育等因素影响,具有浓厚的闽派特色。闽派科学家为民族独立和复兴贡献了福建智慧。深入挖掘和凝练“闽派科学家精神”,发挥这一特殊而生动的精神载体的作用,有助于对青少年科创教育进行价值引领,为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供本土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探索了科创研学驱动的科普育人新体系,拓展了研究生科普教育新渠道。通过整合优势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师资队伍,以“问题导学”为主线,锻造研究生综合素质及实践创新能力;打造“1+1+1”浸入式科创研学模式,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反应力;构建“课堂–学生–网络”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立体网状传播路径,提升研究生科技传播力。形成了教育、科技、人才协调发展的特色科普育人体系,培养了一批拥有创新意识、掌握专业知识和具备服务社会能力的新时代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科创筑梦”青少年FAST观测方案征集活动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发挥国家大科学装置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和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而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科技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陆颖姝 《上海教育》2023,(Z2):161-162
<正>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海桐小学结合“童心教育”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创新素养培育目标,以项目为抓手,通过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科创环境建设等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发展,逐渐形成“童心筑梦,童创未来”创新素养培养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科技产业革命以及未来国际竞争,党的二十大提出“科学、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凸显全面变革科创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客观梳理和分析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科创教育发展现状与动向,归纳出政策导向注重科创贯穿教育系统、教学活动强调实践导向和项目驱动、师资队伍建设多途径标准化、生态系统校内外多元协同等特征与经验。受这些经验启示,我国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树立科创教育的政策导向,从路径选择层面推动教育评估和师资培养体系构建以及行动式教学范式转向,从科创教育生态层面构建高校引领、社会多方参与的科创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基于上述认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确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观念,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生创新、学会生存,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稻田中学借助校园电视平台,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