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从批判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剥削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之上开始,进一步把仅在私有制社会中存在的剥削扩展到"社会主义剥削",直至泛化为一种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存在。他企图用一种普遍性的剥削取代马克思主义历史性的剥削。其在基本方法论、主要观点和理论归宿上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1 857年,马克思提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问题比较难以理解,世界各国有不同的解释。迄今为止各国研究的世界史,都是以国家民族史为基础的世界市场史。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资本主义把工人阶级异化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逐渐形成。"作为世界史的历史"主要靠无产阶级革命来完成。世界上消灭了阶级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全世界人类都能够自由平等地进行生产和生活,人类才能由阶级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才是马克思所说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相似文献   

3.
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把它变成为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制度.殖民主义的形式和内容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不同而发生变化.早期(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殖民主义,是通过海外移民、海盗式的劫掠、欺骗性的贸易、奴隶贩卖等方式,从"落后"国家掠夺巨量财富.资本主义确立后,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的殖民主义,是通过对"落后"国家的占领、控制,直接或间接的统治,使它在不同程度上丧失独立、自主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垄断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来榨取超额利润.在帝国主义时期的殖民主义,资本输出是它的剥削的主要形式.因此,在殖民主义残酷地掠夺和压迫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生产力不能发展,长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第一次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现象的一把钥匙。 初三《思想政治》教材安排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一  相似文献   

5.
矛盾的性质不同,决定着解决矛盾方法质的不同,也决定着结果质的不同。因此,科学地看待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正确进行改革的前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剥削是对私有生产资料所有者从生产者身上榨取剩余劳动关系的理论概括。它产生和存在不可缺少的基本前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它具有强制性、对抗性、私有财产不断增大的共同特点。因而它只能被界定在私有制范围以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公有制经济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还不可能消除从旧社会带来的弊病,但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人剥削人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建立公有制才成为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弊端必须改革,但并非只有归结为剥削才有改革的必要和可能。把公有制经济中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归结为剥削,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而且势必导致彻底否定公有制。那样,就会做出在倒洗澡水的同时连婴儿也一起倒掉的蠢事。  相似文献   

6.
矛盾的性质不同,决定着解决矛盾方法质的不同,也决定着结果质的不同。因此,科学地看待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正确进行改革的前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剥削是对私有生产资料所有者从生产者身上榨取剩余劳动关系的理论概括。它产生和存在不可缺少的基本前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它具有强制性、对抗性、私有财产不断增大的共同特点。因而它只能被界定在私有制范围以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公有制经济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还不可能消除从旧社会带来的弊病,但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人剥削人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建立公有制才成为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弊端必须改革,但并非只有归结为剥削才有改革的必要和可能。把公有制经济中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归结为剥削,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而且势必导致彻底否定公有制。那样,就会做出在倒洗澡水的同时连婴儿也一起倒掉的蠢事。  相似文献   

7.
剥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道德批判的重要理论依据。像马克思一样,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一些学者也把剥削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重心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重要人物——罗默、柯亨以及埃尔斯特等人关于资本主义剥削不道德性的论述,并结合当今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主要学者——麦金泰尔与埃塞尔、布尔扎克、德马蒂诺等四人对于剥削不道德性的批判,说明罗默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集中证明的是,剥削的不正义在于生产资料占有的不正义和交易的不正义;而麦金泰尔等人则证明了剥削的不正义在于资本主义对工人权利的侵犯,他们共同形成了对伍德论断(即认为在马克思文本中,资本主义剥削是合乎正义的)的反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一个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会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正是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端,把实现更好的公平和更高的效率作为其目标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但20年来始终有人曲解其中关于消灭剥削的内涵,错误地认为"消灭剥削"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是指消灭非公有制所存在的剥削。对此,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马克思是否认为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就消灭了剥削;马克思在揭示剥削的秘密时,向我们昭示了什么样的消灭剥削的路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剥削现象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有何本质区别。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沿着马克思和邓小平的思路继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工资是马克思<手稿>中经济研究的起点.马克思的分析表明,工资尤其是最低工资体现了劳资间深刻的利益对立;工资始终是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异化劳动相一致的,它体现了劳资伦理关系在契约形式平等下的实质不平等.劳资伦理关系不是自由与平等,而是以资本对劳动的占有与剥削为本质的雇佣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全部作品,特别是《资本论》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剥削系统的罪恶方面,因而包含着强烈的道德判断.对于马克思而言,资本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其积累欲.马克思本人并不是宗教信徒,但他充分利用了路德和托马斯·莫尔这两位基督教思想家的作品,后者帮助马克思解释作为资本主义起点的“原始积累”过程,这一过程导致了诸多过度.要理解马克思成熟思想中对罪恶的认识到了何种程度,必须重视马克思对“剥削”概念的分析所处的中心地位.20世纪后半叶享有盛誉的两位法国哲学家米歇尔·亨利和雅克·德里达认为,马克思哲学可以看作是对世间大恶的批判,尽管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伦理学体系.与一般的伦理学假设不同,马克思哲学没有确保历史必然有一个“幸福的终点”.马克思关于恶的思考,其最伟大的贡献可能在于,他洞察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支配原则的极端堕落一面,即不管是19世纪还是今天,都把追求自我的物质利益看作是最高的善.  相似文献   

12.
雇工问题即"雇佣劳动"问题,是当前我国劳动体制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和认真处理的重大课题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和社会实践中,对此问题事实上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看法和意见.一种看法认为:"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范畴,实行"雇佣劳动"就是搞资本主义剥削.因此,他们反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雇佣劳动"方式.认为"雇佣劳动"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不相容的.基于这种看法,他们主张对社会出现雇工劳动现象实行严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把无产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积累起来,扩大作为继续剥削的资本。通过对资本积累过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认识资本积累的进程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认清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伟大事件,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是一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是一个从非人生活的历史到真正人类生活历史的转折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十月革命前,人类曾经有过四种社会制度,即,原始公社制,奴隶占有制,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这四种社会制度中,除了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合作的友爱关系之外,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社会,是非常不平等的社会。一方面劳动者饥寒交迫,过着非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不劳动者却坐享其  相似文献   

15.
四川知识分子的留法经历,使他们认清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加深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仇视,为他们最终抛弃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幻想、接受马克思主义打下了感性的、理性的、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原则对党的侵蚀,打退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前我们整党整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商品交换原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支配着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原则。资本家把它当作发财致富的“摇钱树”,用来掩盖其剥削秘密的“隐牙的蠔子”。并且竭力把这个原则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它从经济到政治到思想文化,无孔不入,无处不染,把一切都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所以,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原则,鲜明地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权思想:人权的演变与生产力发展密切关联,资本主义人权观的基础是商品经济,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人权,人权思想是历史地发展起来的,不是天赋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人权思想,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封建把头是旧时代的社会产物。它依靠封建势力,勾结官府,把持一方或某一行业,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奴役。封建把头是一种压在工人头上的反动势力。它在资本主义萌芽以后的发展时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许多行业中都存在。 解放前的运城盐池,也存在着封建把头制度。  相似文献   

19.
1经济平等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性1.1经济平等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处于历史性探索、求解的过程中,尚不存在完整、清晰的答案;但毫无疑问的是,社会主义不可能抛弃经济平等而生存。限制并逐步消灭剥削关系、治理和逐步消除两级分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脱离了这一要求,社会主义必然成为名存实亡的虚假概念。经济平等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经济平等意味着限制及至消灭资本的不劳而获权利,使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现象逐步从经济生活中消失。其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雇佣劳动与资本关系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在内的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具有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条件.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雇佣劳动是指在社会主义不发达的历史阶段上劳动者为他人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是技术关系,而是生产关系.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具有剥削性.另一方面,这种剥削与前资本主义剥削相比,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把这一重性叫做发展性.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