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实学研究的里程碑——评《中国实学思想史》方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实学研究日趋深广,产生了一批学术成果。到九十年代,中国实学研究渐趋成熟,开始形成系统的实学研究理论,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术成果,《中国实学思想史》便是这个时期中国实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联合中国有志于实学研究的学术力量,加强与海外实学研究团体的学术交流,于1992年10月“第二届东亚实学国际研讨会”上,成立了“中国实学研究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有关各方的支持下,已于1994年1月19日经民政部核准登记,正式成为全国性学术研究团体。为了庆祝中国实学研究会的正式成立,回顾十几年来中国实学研究的现状,并对实学研究的未来作出全面的规则,1994年8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实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学是深深地植根于培育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的一朵鲜花,她在百花争艳的学术领域中,以独有的魅力,享誉东方各国。时至今日的改革开放的中国,实学的基本观点,正在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为了弄清源流,需要认真研究宋代儒者对实学的开创性研究。北宋儒者面临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朝两国文化交流角度,论证了清代文化是建构朝鲜实学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朝鲜实学的各派代表人物根据朝鲜社会由虚转实的实际需要,从四方面吸取了清代文化中大量的思想资源一是坚持顾炎武、魏源等人的经世实学思想;二是学习清代的"利用厚生之学";三是高扬清代考据实学;四是继承清代学者的气实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5.
实学思潮是庆历新政的理论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学思潮是庆历新政的理论支柱石训宋学是中国宋代学术思想的总称。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宋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学派林立,人才辈出,而且创见多影响大,不愧为精华荟萃。学界过去对理学、气学、心学研究很深,成果也多;近几年,中外学者已注意到其中的实学思潮的...  相似文献   

6.
一 现代所认同的实学概念,对我而言,并没有任何魅力,所谓实业的学问、实用的学问、有用的学问,作为理论的应用的学问,这一意义上的实学,是以技术为主体,只能置于理论之下,处于回答“怎么办”这类问题的低水准上。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河南开封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50多位专家、学者。根据中、日、韩三国实学会商定,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每隔两年,分别由中、日、韩...  相似文献   

8.
“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9月16~19日在陕西眉县召开。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实学研究会、陕西哲学学会、陕西社会科学院和陕西眉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会议在张载故里——风景如画的太白山麓隆重举行,参加会议共有126人,包括11位外国学者、2位台湾学者,提交会议论文62篇。会议围绕关学与实学的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热烈的讨论,从实学的角度重评张载、用实学的方法研究关学,极大地推进了关学与实学的研究,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综述如下。一 关学的界定会议针对关学范畴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赵吉惠教授…  相似文献   

9.
由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主办、日本梅园学会协办的第三届东亚国际实学研讨会,于1994年10月27日至29日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国际会议厅召开。参加这次重要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共计七八十人。他们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东亚近世实学研究及其现代意义。根据这一会议主题,与会学者围绕三个问题而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自明中叶至清中叶,特别是明清之际,由于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总危机的爆发和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产生,随着宋明理学的衰颓及其“空虚之弊”的暴露,在社会上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的实学思潮,并且在同宋明理学特别是王学末流的辩论中,逐步成为十六至十八世纪学术发展的主流。我们把这股以“黜虚崇实”为基本特征、以揭露封建社会各种弊端和批判理学末流“空虚之弊”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思潮,称之为“明清实学思潮”。  相似文献   

11.
作为历史文化现象的西北学术文化,与其所处的地域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汉唐帝国的繁荣,曾使西北学术文化发展到鼎盛,两宋以后逐渐趋于稳定,张载关学的诞生标志着西北学术文化由经验、制度、民俗层次升华为理性哲学层面.宋明理学关中学派的起落,标志着西北学术文化由完善转向衰落之势.明清时期,代表西北学术文化的实学与史地学的学人士子精诚团结,共发"经世济用"之宏愿,使秦陇文化又一次崛起.  相似文献   

12.
颜元是清初"颜李学派"的创始人,主张"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将实学理念灌输其中。在主持漳南书院期间,颜元敢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其主张带有浓厚的经世致用的实学色彩。本文主要从改革办学宗旨、设计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颜元对漳南书院的教育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13.
王铭镜 《文化学刊》2023,(4):130-133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包容性极强,常看常新不断发展的研究性文化学科,它既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又是讲究实证精神的“实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构建科学的方法论不仅要在内涵、基本原则上与古典文献学研究相契合,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对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古典文献学科是一个多面体,依靠单一、僵硬的视角是看不到全貌的,要研究这个多面体,最重要的是视角的发展、变化以及对观察客体的透析度、契合度,用最科学的角度看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用古典文献。  相似文献   

14.
1999年至2000年,中日韩三国的多家单位共同组织了一次三国青年调查。调查报告显示,强大的全球化浪潮并未冲垮当代东亚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大堤,相当多的青年仍然具有较强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但他们并不排外,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在三国青年的价值结构中共存。同时,三国青年在共性之中也存在不少差异。从青年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模式来看,传统的“夫唱妇随”式的家庭模式,不再被现在的青年认同。三国绝大多数被调查青年都认为“夫妇自立”和“温  相似文献   

15.
鸠摩罗什在内地译出《成实论》后,引起了高僧们研究的兴趣,尤其是在南北朝成为流行的主要学说之一。可是进入隋唐以后很快走向衰落。这种现象引起历代学者的关注,但很少有人深入研究。本文尝试从成实论自身因素、南北朝时期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中国佛教自我发展的需求等四个方面探讨分析成实学派兴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南冥,姓曹,名植,生于公元1501年(明弘治十四年,燕山君七年),卒于1572年(明隆庆六年,宣祖五年)。他与李退溪生同年而后卒十四个月,同为朝鲜王朝十六世纪的性理学宗师。他的著作,后人编辑为《南冥集》,其中《学记类编》,是他的性理学代表作。南冥虽然...  相似文献   

17.
从臣民转变为公民,这是我们中国人对自已进行的一次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质变和升华。这将是8000年中国传统文化和5000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最伟大的历史变革,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哲学的伟大革命变革。必须要的历史条件,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宪依法建设中华有序民主共和制度法制体系,即建设中国共产党自内而外有序民主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人民政府自上而下有序民主的运用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公共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公民大众自下而上有序民主的参与选举、决策、监督和管理的基层社会制度体系,实现党政民三者合为一体,依宪依法治国理政,当代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根治腐败、建设廉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国才能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和古老中华文明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从臣民社会转变为公民社会,中国人才能真正实现从臣民转变为公民。在当今中国大变革时期和中国人价值观念变革的大潮中,能够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拨开迷雾看清从臣民比较顺利地转变为公民的前进方向和道路、能够帮助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哲学的新哲学观念是“新实学”。“新实学”非一人之力所能为也。然而,只要对“新实学”有兴趣的同仁齐心协力共同深入研讨,必能建成新实学。  相似文献   

18.
一 朝鲜王朝后期,也就是英祖、正祖执政的十八世纪,抬头了新的学风,是柳馨远、李晬光两人开了先河,李瀷、安鼎福、朴趾源、朴齐家、丁若镛、金正喜等人继其余绪而发扬光大的。后世的人中,开始对他们表示关心,而赞扬其成就的是朴殷植、张志渊、申采浩等韩末的先觉爱国知识分子。朝鲜王朝面临全球性变化的巨流,先采取闭关自守的态度,后来被动地开放门户,接受西方文化。当时的知识分子,惝怳惊疑中收容西方文化,不能不承认自己的落后,当时的社会,不仅流行了《民约论》、《万法精理》之类的有关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书,而且西方有关天文、医学、兵法、农业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也流传到朝鲜,因为这些学问是新时代的,故称之为“时学”。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反思了已往的权威学问朱子学,烦琐的礼说以及支离破碎的性理学已经变成无用之学。从此李朝后期的新学风渐渐抬头了。这新学风对李朝晚期的开化思想以及开化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开化运动的失败,又被乘机兴起的保守气氛压倒,终于几乎被遗忘了。在随后的日据时代,知识分子对民族文化的反思与研究,开了新局面。继朴殷植、张志渊、申采浩等人之后,又出现了崔益翰、郑寅普、文一平等人,他们努力于阐发先贤的  相似文献   

19.
高拱为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了解其思想渊源对把握高拱的整体思想情况以及明朝思想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高拱的思想受其家族、师友影响,亦获益于自己的政治经验。高拱的思想是随着环境及经历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早期高拱受家学影响遵从官方程朱之学,求学时期受到王廷相气学的影响丰富了自己的学术思想,最后高拱结合自己的政治经验,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实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郑洋 《职业圈》2012,(11):25-25,27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建党的重要方略和根本保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要做到真抓实学,长抓不懈,必须创新学习理念,强化学习意识,形成学习风气,切实增强学习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