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瑾 《华夏文化》2000,(4):58-59
王徵是一位有才华有思想、有作为的科学家。他的多项发明三百年后仍施惠普通百姓,被誉为我国历史上最早介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的“科技之星”;在明末驻华耶稣会史上,王徵又重重地写下了一笔,他积极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从他们身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思想,尤其是他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很多影响较大的书籍,在中国古代翻译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糖是一种能给人带来甜蜜口感、让人愉悦的食品,也是中国美食五味"酸甜苦辣咸"中甜味的来源。唐朝则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王朝。糖和唐朝有关系吗?有!中国是从唐朝开始,才有了制糖技术,中国人是从唐朝开始才尝到了糖的味道。而这有赖于丝绸之路。正是通过丝绸之路,邻国印度的制糖技术在唐代传入中国。印度的制糖技术传入中国,是印度科技在中国传播和影响的一个重要例证。在古代,有三项西方科技发明被引入中国,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和深远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一座联系古代与未来的桥梁雪鸿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所占有的地位,举世公认。中国是最早发明陶器、瓷器、纺织、火药、冶炼等技术的国家;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化学等领域的成就,曾处于世...  相似文献   

4.
一般的中国学者都主张古代的中国文明不是从西方传入的,而是由中国自己发展出来的。根据新的考古资料,作者怀疑此说法,认为在中国西部发现的考古资料在时间上及特征上都拥有过渡性。井从巴蜀文化中的昆仑山神话研究,说明早期西方域外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刍议儒家哲学与中国古代朴素公关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刍议儒家哲学与中国古代朴素公关学李朝鲜经济、文化、思想、意识都具有承继性,中国现代公关学也并非纯属西方国家的舶来品,在一定程度上,亦滥觞于中国古代朴素公关思想。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很早以前就存在着朴素的公关活动,而且还形成了颇为丰富的朴素公...  相似文献   

6.
道教与古代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古代科技华文在儒、释、道三者中,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恐怕莫过于道教了。关于道教与科学的关系,著名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卷2第10章"道家与道教"中说了这样一句话:"道教能将理论付诸实践,所以东亚的化学...  相似文献   

7.
张勇 《华夏文化》2004,(4):31-33
柏拉图和孔子是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时代相近的两位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及教育活动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和东方的教育传统。本文通过代表两人思想的重要著作《理想国》和《论语》以管窥东西方的教育传统,与今天全面和谐的教育要求相共鸣。  相似文献   

8.
刘作忠 《寻根》2008,(6):77-81
古代中国虽有多种多样的旗帜,但一般都是战争时用的旌旗或是皇室用的御旗,而代表主权国家的国旗,则是晚清在西方主权国家影响下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刘作忠 《寻根》2009,(6):77-81
古代中国虽有多种多样的旗帜,但一般都是战争时用的旌旗或是皇室用的御旗,而代表主权国家的国旗,则是晚清在西方主权国家影响下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西学东渐”以来,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如何看待西方文化,成为一个热烈讨论的问题。有人信仰欧洲中心论,认为必须全盘西化,中国才有希望。有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感情,认为必须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保卫民族的独立。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也有种种不同的看法。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化的讨论迤逦不绝,经过几十年的研讨,虽然还没有达到一致的结论,但是多数学者也达成一些初步的共识。这就是:第一,西方自然科学和技术确属先进,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赶上西方科学先进的步伐,改变科技落后的情况。科学…  相似文献   

11.
《滇中文化》2005,(3):39-46
农村化的教化功能是由化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化”一词出现很早.但其含义与西方化学家的解释迥然不同。在中国古代,化通常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施行的治和教化的总括。如今,化的内涵与外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教化功能.却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中国古代宗教和西方的基督宗教等相比较,也许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似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古代中国缺乏有强烈人格色彩的至上神观念,缺乏至上神创造、主宰、拯救世界的观念,也缺乏人应该信仰神、归顺神从而向神祈祷、祷告的观念。在古代中国宗教思想发展历史上,原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中国文化遭受西方文化;中击及其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纪。20世纪初,以科技、制度为先导的欧洲文化陆续进入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濒于解体。智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动摇,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由抗拒、怀疑到学习,进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撷取。在此历史环境中,西方绘画也顺利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步成长为中国本土艺术;20世纪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以油画艺术的灿烂多彩为特点的世纪。  相似文献   

14.
陶然 《华夏文化》2000,(3):13-14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在启蒙思想的呼唤下,终于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潮流。古老的中国开始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君主专制政体向民主共和政体转变、古代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在诸多方面与西方不同,这种不同点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兹不赘言。  相似文献   

15.
国语探源     
李志超 《寻根》2003,(2):87-89
外国人看汉语汉字很奇妙,其实中国人自己也并非都十分了解,除了专家,一般人也没有深入考察的必要。我不是汉语言文字专家,只是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领域作了些探索,因而涉及古代语文,稍有所得。科技是全部文化的基础。古人做的科技探索最能反映他们的思维特征和历程,这种特征信息保存在古文献中,而现存的古文献只是文字的集合。历经三千多年,汉字的形音义有很大的变化。好在中国与外国不同,五千年文化史没有中断过,一直连续发展。因此,现在我们能有很充分可靠的史料供作科学化的研究。我们在这里仅对一些最常用的字和词的上古源头…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在红墙绿瓦的故宫或是气氛庄重的国家美术馆陶醉于民族艺术的不朽杰作之时,是否想到过在巴黎或是伦敦的那些金碧辉煌的艺术圣殿里,白皮肤蓝眼睛的人们也在为自己传统的艺术圣物而激动不已。当你胸怀五千年历史的荣耀走出国门,却突然发现西方拍卖行里中国古代大师的那些杰作常常不抵西方作家价格的零头,你内心情绪的反差会激起何等强烈的波涛!轻视,好奇,视如未见,客气,喜欢,几乎构成了西方人对中国画的各种反应。甚至那些表现出惊喜和赞叹的西方人,当你说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同样伟大时,他们往往就要收住笑容而摇头不已了。就…  相似文献   

17.
泰戈尔在集会上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蜚声国际文坛,在中国也为文化界熟知。他的著作已大量译成中文,其中许多诗篇充满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至今广为传诵。早在1881年,泰戈尔仅20岁时就发表了题为《死亡的贸易》的文章,严厉谴责英殖民主义者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此后,在他的诗文中多次愤怒斥责西方列强侵华、火烧圆明园、毁坏并掠夺中国大批古代珍贵文物的罪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西方人散布“黄祸”调言时,法国著名作家阿纳托尔·费朗斯尖锐批判这种荒唐论调。泰戈尔高度赞扬费朗斯的观点,并发表了5封公开信,…  相似文献   

18.
庞震 《华夏文化》2006,(3):26-27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拥有光辉灿烂的科技文明,但近代科技却首先在西欧产生,我们虽然拥有丰厚的科学积淀,但却并没有走上近代科学之路,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也是“李约瑟难题”所提出的基本观点。而15世纪末、16世纪初是这一问题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货币文化中,有两技流芳百世的奇葩。一枝是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的货币文化,它曾经影响了亚洲许多国家货币文化千余年;一枝是古希腊的货币文化,它是西方货币文化的发源地。从货币形制上来说,中国的古代钱币注重于文字,将书法美蕴藏于钱币的方圆之中;古希腊货币则以图案见长,神像、英雄、动物和植物构成了货币的主图案。两种货币文化,一个从东方向西方迈进,而另一个从西方向东方走来,最后,经过无数的磨难,这两种货币文化在中国新疆终于相遇了。相遇的结果是在100-220年时,在当时的于闯国出现了一种有着两种货币文化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晓庆 《寻根》2008,(2):100-103
古代,商人们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过甘肃、新疆,源源不断地把我国制造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送到波斯、罗马等地。与此同时,中亚、西方等地的骏马、佛教、医药等也陆续输入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