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管理中的自我诊断主要是指学校管理者,即校长和其他管理部门,针对学校中出现的某种现象或面对的某种挑战提出诊断要求,依照正确的教育思想,采用科学方法,按照科学的操作程序进行诊断,并领导学樟改革和促进学校发展的工作过程。一、学校管理自我诊断的特点1、自我诊断是一种组织行为首先,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想对校长的主观认识管理状态与客观真实的管理状态的差异进行诊断,光靠校长自己是不够的,需要有领导班子成员的帮助甚至教师的帮助,帮助校长从自己的不自觉的言行中判断自己的主观认识。其次,自我诊断是对整个学校的管理问题或…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近年来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学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这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实施科学管理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问题,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学校高速有效运行的关键.为此,我提出了"团结协作,科学民主"的管理理念,实施"扁平式"管理,让每个教职员工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在区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实现育人目标的生力军,学校管理者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发展搭台,为学生的成长铺路.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 一、实行民主管理,唤起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实施民主管理,就必须着力唤起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把学校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转化为教师的共同追求.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引导教师建立良好的共同愿景,而这一愿景中必然有个人发展的内涵,是每一个人与学校共同成长,而不仅只是管理者的行为和规划.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录了一场考试结束后,教师间相互猜忌、产生矛盾,学校管理者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事例,提出学校管理者应在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内涵基础上,合理应用科学管理、人性假设、学习型组织等各类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规划教师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形成团队愿景的认同并付之于行动,促成教师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为学校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管理就是将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状态的过程,管理即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新暑期教育的发展对学校管理观念、管理内容、管理方式以及学校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管理好学生群体的办好学校、提高育人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尝试"走动式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走动式管理"最早是由管理学大师帕斯卡尔提出的.其本质是讲求一种和谐的非正式的沟通氛围,是一种加强管理者、员工和顾客三方沟通的管理.它主要是指管理者不再局限于办公室,应该身先士卒,深入基层,到处走动,体察民意,了解真情,与师生打成一片,共创佳绩.  相似文献   

7.
提升管理艺术,是前提1.管理而不是管束。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明确概念,自己是学校的管理者,虽然在人事上"管"着老师,但这并不代表着学校管理者可以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管束着教师,对教师的一举一动进行全程全方式"管理"。2.服务而不是公务。学校管理者、校  相似文献   

8.
傅登顺 《教书育人》2008,(10):10-11
人们总是认为管理者是强势,被管理者是弱势,被管理者总是受管理者的随意摆布,这是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严重曲解.事实上,管理者更多的时候是对被管理者的一种妥协.所以,有人提出,管理就是管理者为被管理者提供或者创设自由发展的空问和发挥个性特长的机遇.也有人提出,低层次的管理是人治,中档次的管理是法制,高层次的管理才是文化管理.所以创设"空间和机遇"也好,"文化管理"也罢.其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是对立与冲突,而是对话与合作.通俗地说.管理就是妥协,学校管理更需要妥协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优化教育结构 ,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管理者在学校发展中充当关键角色。本文试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 ,谈谈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从时代高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要实现一所学校的高速发展,就是要运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方法,指导学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学校发展中,要善于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推动学校发展战略的实现. 一、要处理好"废"与"建"的关系 "废"即废除,是查找并废除影响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建"是站在新起点上高标准地对学校发展作出规划,并及时建立和完善促进学校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王森 《宁夏教育》2012,(12):21-22
当今社会,学校管理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走向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管理理念,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以文化创建为抓手,实施精细化管理,促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切实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一、以校园文化创建为突破,夯实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的体现,是学校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一所学校兴衰荣辱的决定性因素。校长要善于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经营学校文化,创造特色品牌。1.创建丰富的学校物质文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不仅在于使榜样、语言和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  相似文献   

12.
提升管理艺术,是前提 1.管理而不是管束.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明确概念,自己是学校的管理者,虽然在人事上"管"着老师,但这并不代表着学校管理者可以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管柬着教师,对教师的一举一动进行全程全方式"管理".  相似文献   

13.
向守万 《教育》2022,(1):35-37
学校管理既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又是一门精湛的艺术,值得管理者认真研究.当下的学校十分重视制度管理、人本管理、弹性管理、综合管理,确保学校管理的规范有序,确保师生的安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但随着新时代教师理念和追求的变化,学校管理也要紧跟时代脉搏,重新审视,既要看到某种管理的优越性,又要看到这种管理隐藏的局限性.无论管理者...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今年第四期刊登了叶洪存作者的<论学校管理的"去复杂化">一文,该文分析了学校管理复杂化的原因、弊端及"去复杂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作为学校管理者,应从明确办学目标、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等方面入手,追求并实现学校管理的简洁高效.文章在对学校管理复杂化的原因剖析上,认为造成学校管理复杂化的原因有三个:目标设置不当、管理者认知偏差和机构人员过多.笔者认为,造成学校管理复杂化的成因固然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既然是"管理"上的问题,原因当然还是要在"管理者"身上找,"复杂化"的原因找对了,"去"起来也就简单了.校长是学校的"首席"管理者,那么学校管理复杂化问题归根于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者自身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5.
走动式管理,是管理者常用的现代管理方法.学校领导者通过这种方式深入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深入到教师群体中了解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常态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以实际行动证明学校对师生的关注和支持.我校近年也以走动式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奚亚英 《江苏教育》2017,(10):61-62
学校管理者是学校发展的领航者与决策者,学校管理者的核心素养直接关系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力度与效度。本文提出了学校管理者核心素养的三维模型,从"人格修为素养、学科专业素养与学校管理素养"分别进行理论与实践的阐述、剖析,在学校管理者的核心素养建设中这三个维度缺一不可、互相扶持、互为促进。  相似文献   

17.
自我诊断: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管理中的自我诊断不仅仅是对学校问题的诊断,还包括对学校优势资源的诊断,其管理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学校管理者手中.它的实行有利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校本管理的进一步推行.  相似文献   

18.
学校管理诊断是近年来兴起的受校长欢迎的一种新型培训方式,它有助于提升校长的专业能力,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学校管理诊断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认识存在偏差,方法运用不当,主题选择欠妥,深度挖掘不够,诊断彼此失衡。为此,提出了如下相应的对策建议:被诊学校配合,诊断主题适切,方法科学运用,关注学校细节,不仅"诊"更要"断"。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式"的概念,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是"范式"。根据库恩关于范式的理论体系和国内陈世清等一些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范式"管理是管理者在某一发展阶段建构内在管理模型、例证、模式、假定、理论等的实践过程,其功能是催生新的管理模式,探寻管理化繁为简、科学发展的路径,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在我国,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现代学校管理思想的兴起,"范式"管理逐渐由经济领域向教育领域渗透和转移。"十一五"以来,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在学校管理中大力推行"范式"管理策略,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和全区教育综合实力,所属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软实力.有关精神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学校管理者精神文化研究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该研究将学校管理者作为研究主体,对这一群体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在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进行提炼和总结,使之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精神文化是学校管理者整体精神面貌、管理方式、决策风格的集中体现,兼具政治性、导向性、人文性等特征,与教师精神文化、学生精神文化一样,属于学校精神文化的不同方面.一般来说,学校管理者是指由校级领导、中层行政干部所组成的特殊的管理群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学校管理者文化建设策略,强化这一"关键少数"在学校育人环境中的"头雁效应",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起着带动、示范、引领、传扬的重要作用,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学习力、执行力、协调力、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