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和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见解等等。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相似文献   

2.
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玉安 《辽宁教育》2005,(10):12-12
时下,“尊重学生”已成为教育界非常时尚的一句话:“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尊重学生”被看作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最核心的问题。然而,我们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了吗?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许多地方,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落实。一些教师随意训斥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依然很严重;在学校的管理中,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4.
刘福学 《上海教育》2005,(5B):55-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5.
尊重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1、教师与学生的新关系不是“管”与“被管”,而应该是教师是学生“疏痛化瘀”的良师益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年龄、生理、性格特点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将学生的弱点或隐私公诸于众,就不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更不会出现伤害学生、有损学生人格的事。  相似文献   

6.
高平会 《吉林教育》2005,(10):35-35
一、优化学生心理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像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就是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几千年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充当着“说一不二”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发挥。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充满善意,充满鼓励,只有教师尊重学生,亲近学生,  相似文献   

7.
王星 《南昌教育》2006,(9):16-16
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的最大变化应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一、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但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体育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  相似文献   

8.
成长的摇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民主的教育观,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权利,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课堂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去碰撞、去交融、  相似文献   

9.
12年前,“尊重教育”这个字眼首先出现在北京市东城区的教育系统,成为校长、教师和研究人员常常使用的一个词汇;如今,“尊重教育”已经跨出了区,跨越了市,吸引了更大范围更多的教育者参与到这项课题研究中来。而比地域、人数的扩大和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尊重”,逐步从研究者案头的概念变为教育者的行动。在学校里,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只是教师与学生发生关系,还有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等等人与人、甚至人与物的关系。因此,教育的过程包含了诸多“尊重”的研究因素。通过12年的研究,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概念跳跃出来:实现一切教育使命的前提,就是尊重。随着对尊重课题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很多参与的教师把目光聚焦到“教育习惯”上——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已形成自然的习惯,是不是都考虑了对学生的尊重?——“经常或一直做着的,就都是合理的吗?”教师们开始进行反思,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小故事和大行动——在全新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所谓心理位置互换 ,是指教育者设想处在教育对象的那种现实境地、心理位置上 ,从受教育者方面推测自己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并激发学生产生类似的行为反应。亦即达到设身处地、以心换心的叠加渐进的效益 ,即发展起教师与学生间“忧乐与共”的行为来 ,促进教学发展 ,提高教学效果。首先 ,心理互换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有利于获得教育的整体效益。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心理位置互换 ,就要求教师着眼于每个学生所认知的东西 ,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构 ,把他们当作完整的人来看待。换句话说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推心置…  相似文献   

11.
吴剑 《学子》2004,(2):36-36
最近,关于“还有必要对教师保持特别的尊重吗?”这一话题,在网上引起了网民们的极大关注,加之冒出来的几起教师猥亵甚至强奸学生的案子,更让网民们群情激愤,一时间,“天下乌鸦一般黑”,教师的职业价值在世俗的眼光中蜕变得分文不值。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东城区教委建立起东城数字德育平台——东城数字德育网,旨在营造全新的网络环境,真正创设学生成长的自育空间,达到较高层次的环境育人的目的。在此之前,东城教委联合各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骨干,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和分析,从学生、教师和家长等三个层面建立起一个相互依存的、立体的关系模型。模型以“尊重”为中心、切实尊重学生、家长,教师的应有权利。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缺少“尊重”二字。本文从尊重学生的涵义,从构建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感悟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尊重他人是学生应形成的一种良好品德,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是学校、教师应尽的责任。进行尊重教育,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师身正为范,言传身教,营造尊重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他人。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迎面走来一位学生喊了一声“老师好”,那位老师却视而不见,自顾向前走了;课堂上,一学生“开小差”,老师当众厉言相向,采取“措施”……教师这些做法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又怎能教育学生去尊重他人呢 ?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倡导的“以爱育爱”的教育观提得很好。他们是这样去努…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本文想就“生生对话”中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做一点粗浅的探讨。所谓“生生对话”,即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现实的情形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体现对学生“自我体验”的尊重,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观点看法一律赞成而不加评判,其实这是对“尊重”的误读,也是对课改精神的误解。毫无疑问,课改的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作用的强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6.
1 体现学生的“实践与自主”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精髓 在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指导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尊重学生新颖的思维方式,关键是要做到给学生较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九年级上册“生日相同的概率”时,笔者设计了一节活动课,首先讲清楚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18.
夏坤学 《广西教育》2007,(11B):22-22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新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  相似文献   

19.
要教育和转化后进生,教师必须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使他们从自卑中解脱出来,增强上进的信心和决心。反之,如果讽刺、歧视甚至体罚他们,很容易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造成学生的对立情绪,甚至产生“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逆反心理,使教学难于进行,产生教育的负效应。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教师首先要理解、信任、关心他们,坚持“扬长避短”。看到他们有长处和优点就及时表扬鼓励,并给予真诚的关怀和帮助,以触动他们的心灵,达到思想感情的交流。因为人的感情总是双向流动的,教师向学生倾注友爱之情,信任、爱护、尊重他们,学生就…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有天然的“向师性”。从这一视角观察“青少年不尊师”就不得不首先从教师方面寻找原因了。不容讳言,时下的教师不乏才高德望、令人肃然起敬者,但也确实存在一些素质低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德才均不能胜任者。后者自然不能赢得尊重,反而会招来学生的鄙视。至此似乎问题已有答案,但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