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有一次,母亲听少年沈括背诵唐诗。奇怪的是,当背到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时,他总在重复这两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怎么总是重复这两句呢?"母亲奇怪地问。"母亲,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母亲说。"那又为什么山下的开得早,山上的开得晚呢?"沈括又问。"这个……"母亲摇摇头,没办法回答了。  相似文献   

2.
错评咏花诗     
《家教世界》2013,(3):48
四月桃花开那年春末,白居易游玩江西庐山,写下一首《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竟见  相似文献   

3.
正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沈括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的沈氏家族,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家里的藏书都被他读完了。他随父亲到过泉州、润州、简州和汴京等地,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强烈兴趣和敏锐的观察力。沈括小时候上学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朗读了白居易的一首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老师读完之后,小沈括就请教了老师一个问题。"人间四月芳菲尽,为什么‘山寺桃花’才开始盛开,这不是很矛盾吗?"老师也解决不了小沈括的问题,就先宣  相似文献   

4.
唐朝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就把这事忘了。某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沈括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怒放,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  相似文献   

5.
沈括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时很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会‘桃花始盛开’?  相似文献   

6.
错评咏花诗     
四月桃花开 那年春末,白居易游玩江西庐山,写下一首《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  相似文献   

7.
《老年教育》2009,(4):49-49
花径 在江西庐山牯岭西谷。相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一年春末到此游览,正值山下桃花已谢,而山上正盛开,即兴赋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花径从此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8.
乌米     
……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相似文献   

9.
王发学 《考试周刊》2014,(90):178-179
<正>王羲之在心情畅意下提笔挥毫,一气创作出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后来重书几遍,仍不及原文之神韵。可以说在那种绝妙的情境下,才铸造出中国书法史的顶峰之作。凡·高在他表兄莫夫刚刚去世的一段时间里很悲伤,为了纪念去世的表兄莫夫,创作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诗:"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他在悲痛的心境下创作《盛开的桃花》,从而打造出不朽的名作。因此,开展美术情境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常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但秦岭山中的春天倒来得比西安早些。水畔的桃花虽是野生,也尽都开了花了,一如山村人家小小的读书娃。  相似文献   

11.
你说过,你喜欢桃花,不只为它的美,更为它奉献的果实。 小时候,你说,我出生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我出生时,外边的桃花都开了,我们家的桃花永远是最美的,顽皮的我才不安分昵,嘴里叼着糖,从东边蹿到西边。你还是微笑地看着我,就像是春天里开着的一朵桃花。  相似文献   

12.
对花与疏桃     
我出生在桃花盛开的地方,那里是水蜜桃的故乡。在村里,我家种出来的桃子一向个儿大,颜色漂亮,成了桃中"佼佼者",惹得村民们很是眼热。小时候,每当春天桃花盛开了,总看见父母忙着把一些桃花采下来,取出一些黄色的花粉, 再小心翼翼地包在纸包里,放在胸口把花粉焐干,然后用棉签蘸着花粉去点一朵朵桃花的花蕊,我们称这为"对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工授粉,为的是让桃树多结果。想着桃树可以多结果,我们很小就懂事地钻进桃园和父母一起去 "对花",唯恐拉下一朵。等所有的桃花对过一遍, 还要对第二遍,常常是累得腰酸背痛。  相似文献   

13.
桃花朵朵开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便不由得想起了那一朵朵盛开的桃花.这天,我又独自一人走在路上,望着路旁光秃秃的桃花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4.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解说:人间四月鲜花已经凋谢,大林寺里桃花刚刚盛开。我常恨春天走了找也找不到,没想到它转到这里来了。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沙白  相似文献   

15.
1.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请从地理学角度,说明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山寺桃花始盛开”?  相似文献   

16.
沈括《采草药》一文的写作,无疑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我们可以运用它引导学生从中学习辩证法,但是我们也可以运用它在层次安排上的“白璧微瑕”,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文章的第二部分是这样写的: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  相似文献   

17.
桃花     
随着春天的来到,万物都披上了一件件绿袍。在我家的院子里,不仅有树木草儿的翠绿,更有花儿的姹紫嫣红。像春梅、垂丝海棠、樱花、芹叶牡丹和玫瑰,相继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这些盛开的花儿,最美的还要算是那娇艳的桃花了。三四月份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桃树是先开花,然后再长叶,最后才结出鲜嫩的桃子。在颜色浓似咖啡的树干和色彩淡似青梅的嫩叶地衬托下,桃花看起来便显得格外鲜艳,格外清楚了。桃花那迷人的颜色,初看起来像是嫩嫩的粉色,但如果你细心地瞧一瞧,你就会发现在这粉粉的花朵上还透着微微的纯白色。它多么像一个孩子那白中透粉的…  相似文献   

18.
桃花坞之梦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坞因唐寅的缘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现在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我在桃花坞大街上,却看不到一朵桃花,一路走过大街,心里有点寂寞,我是冲着"桃花坞"来的,却没有看到桃花。桃花坞徒有其名。平日里,常常不经意地在纸上写下"桃花坞"三个字,接着再写杨柳青镇、秦淮河……在纸上写下这样的地名,就有一种冲动,想立  相似文献   

19.
春赏桃花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听妈妈说禅台寺的桃花开了,我便要妈妈带我去赏桃花。"哇,妈妈快看,好多桃花呀!"我一下车就大声惊叫起来。"是啊,好漂亮哦!"我迫不及待地投进了桃林的怀抱,仔细地欣赏着桃花。嫩绿的桃叶青翠欲滴,轻轻地托起粉红色的花朵。盛开的花瓣像一把把小扇子,露出了娇嫩的花蕊,吐着迷人的芬芳。那些花骨  相似文献   

20.
桃花朵朵开     
吴倩 《初中生辅导》2010,(Z1):17-18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便不由得想起了那一朵朵盛开的桃花。这天,我又独自一人走在路上,望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