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影响时局的大事件,虽没有阻止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却迟延了它的爆发。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既团结又斗争,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国民党反革命的两手,积极有效地制造舆论,争取舆论,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为谈判成功奠定了基础。《双十协定》的签订,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赢得了民心,对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结中共在重庆谈判期间驾驭舆论的成功方法,对于今天如何正确坚持舆论导向仍具有现实意义。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外的舆论倾向一致要求避免内战。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战后远东有个和…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和重庆谈判四十周年。这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关系到近年来思想文化政治战线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和发展。本文试图从广阔的国际国内的社会背景,就咏雪的主题形象,论述重庆谈判,在当时世界霸权主义及其所煽起的反动逆流中,所具现的伟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重庆谈判是在霸权主义掀起的国际国内的反革命逆流中举行的,《沁园春·雪》是一九三六年二月七日,毛泽东同志“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于一九四五年九月六日,作为重庆谈判主要活动之一,在重庆发表。重庆谈判,咏雪词的主题形象,直告国内外反动派,中国人民有信  相似文献   

3.
重庆谈判就其政治范畴而论,是国共围绕一党训政与联合政府的政治对立,展开的若干次对抗中的一个回合。中日战争结束之际,由于美苏分别确认国民党政府的惟一合法地位,并分别决定由国民党接收日占区,为此,改变了原有的国共力量对比,从而打断了原有的国共关系调整进程。在此条件下,重庆谈判以中共收回联合政府要求作为政治基础,以交出解放区作为主题。结果,双方互有胜负。  相似文献   

4.
没有南方局,就没有重庆谈判,没有南方局,就没有成功的重庆谈判.重庆谈判,南方局实功不可殁.  相似文献   

5.
在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主动让步,提出将抗日战争中在南方建立的8个解放区的人民武装撤至陇海路以北,东江纵队即为其中之一。国民党则玩弄阴谋,企图否定共产党部队的存在,并将其就地歼灭。方方和其它共产党代表经过英勇机智的斗争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终于迫使国民党当局承认东江纵队为“中共武装人员”,并克服种种障碍,使东江纵队胜利北撤。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迫使国民党接受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为人民争得了一个短暂的和平环境,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为自卫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王若飞在这一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1 抗战胜利后,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以便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则妄图用武力从人民手中抢夺胜利果实。为了麻痹人民,准备内战,蒋介石不得不戴上和平的假面具,同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的焦点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问题。国民党代表按照蒋介石的授意,妄图取消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为此,我党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针对国民党代表对中共要求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是“蹈军阀时代覆辙,恃武装向中央要求地盘”的诬蔑,王若飞指出:“要解决国共两党问题,必须  相似文献   

7.
第六章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 复习要点 (1) 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的特点。 (2) 重庆谈判的意义。 (3) 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争论的焦点。 (4) 中国共产党关于粉碎国民党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5) 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时间、重点进攻的地  相似文献   

8.
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璀璨耀目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意义.为了确保会议胜利召开,此次会议对危害颇深的“左”倾路线,只批判了其军事问题,而未涉及其政治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更好解决军事问题的需要;二是许多高级干部没有认识到政治路线错误;三是出于党内斗争策略考虑.  相似文献   

9.
王赟 《教师》2013,(17):12-12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各项工作的开展方面还没有经验。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国民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黄埔军校的建立。中共在黄埔军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工作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后来培养自己的革命军队、解放战争的胜利,乃至今天革命军队的建设、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中共不断创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论,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开展提供了科学指南;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思想的实际,中共寓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工作和党的建设之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1.
在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国民党、各民主党派共同组建“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一政治主张是中共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各种情况后提出的正确的政治主张,是中共废除一党专制、坚持多党合作、实行民主政治等一贯政治主张的反映。实际上,中共主张的“联合政府”也是一个由国民党领导的、各党派联合的、五权分离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取消了一党独裁,实行了民选的五权分离的“内阁制”,具有很强的新民主主义成分和因素  相似文献   

12.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执政党面临的首要问题;政治合法性规律是执政的重要规律。政治合法性包括经验与规范两个层面。执政党应该坚持两个层面并重,增强其政治合法性基础。中共执政史上,对合法性的经验和规范两个层面的解决方式都出现了失误,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确立执政党意识,没有按照执政党思维来解决问题。邓小平具有明确的执政党意识,对中共执政合法性基础的两个层面进行了初步的正确探讨。  相似文献   

13.
第六章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 复习要点 (1)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的特点和国共两党的基本方针。 (2)重庆谈判的意义。 (3)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争论的焦点。 (4)中国共产党关于粉碎国民党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5)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时间、重点进攻的地区。 (6)人民解放军是怎样进行战略进攻的? (7)为什么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迅速崩溃、中国革命能迅速胜利?  相似文献   

14.
毛慧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10-112
抗战胜利后,以民盟为核心的第三种政治力量提出了由党派联合政府达到民主宪政国家的建国方案,即所谓的中间路线:这一方案集中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并与中共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建国方案第一步目标的实现具有一致性。中间派人士立足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客观上有利于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国共两党的高强度对抗,使得中间路线在实践中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5.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主要任务是执行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开辟和打通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基本尚未着手进行根据地的建设,没有在华中敌后站稳脚跟,易成为敌顽等直接攻击的对象。特别在政治攻势上,敌顽积极推行反共宣传、制造谣言迷惑广大民众,以损害中共和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的政治威信。为此,新四军遵照中央关于打击造谣中伤的相关指示,采取坚持对敌作战并取得胜利,严格部队的模范纪律,加强党的抗战政策的宣传等举措进行反击。新四军对反共谣言的应对形塑了中共和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的政治和军事形象,鼓舞了敌后民众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第六章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 复习要点(1)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的特点和国共两党的基本方针。(2)重庆谈判的意义。(3)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张闻天不仅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也是杰出的宣传家。抗战时期,他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渠道地开展对外宣传,让国内外民众和政府了解中共的抗战策略,这对于重塑中共形象及在抗战的政治动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进而为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事业,曾希望与美国合作,美国政府出于战时和战后政治、军事利益的考虑,也曾为改善同中共的关系作了一定的尝试和努力。在这期间,美国一些年轻的外交官冲破层层阻挡,来到解放区进行考察,同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交谈,进一步了解了中共当时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政策主张,并针对美囤对华政策,改善同中共关  相似文献   

19.
中共从诞生开始就与地方自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共始终坚持其民主本质,成立初期,在批评联省自治的同时它并不反对真正民主的地方自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明确支持地方自治。抗战时期它把地方自治纳入到施政纲领之中,领导各根据地实现了地方自治,并以其为动力推进全国政治民主化。抗战胜利后还把地方自治作为确保中共解放区、夺取东北的有力武器。建国后,地方自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共的地方自治思想和实践对于促进国家政治民主、解决民族问题和国家统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选举制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的,以普遍、平等、直接和无记名投票为基本原则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选举制度。它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民主觉悟,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对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都有着积极作用。并为当前我国民主选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