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阐述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和危害的基础上,介绍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并重点分析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普遍措施,旨在减轻热岛效应对城市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基于陆地卫星Landsat系列的影像,利用其热红外波段进行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得到更加准确的温度数据。以咸宁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热环境的主控因子,从斑块面积、周长、形状指数以及植被覆盖度与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规律,为今后减缓城市热岛效应进行城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改造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暖与我国加快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城市热岛效应成为了影响城市气候与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遥感地表信息可以通过遥感数据反演获取,这为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以长春为例,基于Landsat7 ETM+影像数据,处理得出地表亮度温度图像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图像,通过分析亮度温度与植被指数关系,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并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作为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型城市,近年来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城市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多源释热加之地面封闭,城市热岛效应对哈尔滨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对哈尔滨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危害及抑制措施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对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工作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5.
程国华 《科教文汇》2012,(30):82-82
本文通过城郊温差的分析.讨论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指出了在一年四季中城市热岛效应的递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世章  余明  季青 《大众科技》2008,(12):97-99
作为现代城市气候主要特征之一的城市热岛效应有目渐严重的趋势。文章从温度反演及其研究方法的研究、城市热岛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的研究和城市热岛形成机制及影响因子关系的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热岛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热岛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植被指数与杭州市热岛效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备受城市规划者关注,植被对城市热岛的影响是绿地规划的基本依据。本文利用杭州市1994年和2004年两个时相的TM影像,生成热岛分布图、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图。同时利用GIS的变化分析,直观地显示了十年来杭州市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绿地的分布变化。研究表明,城市热岛的范围随城市扩张而增大,2004年高温区、较高温区的面积比1994年分别增加了29.6%和31.3%。1994年杭州市热岛集中在城中心,到了2004年,热岛范围已由城中心向杭州市西北部、北部和东部扩张;发现NDVI变化与热岛分布变化有很大的关联,并且NDVI值与热岛效应(亮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对城市绿地规划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阳 《内江科技》2010,31(9):112-112
对建筑物所处环境及建筑物本身进行绿化可降低建筑物周围微环境的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改善空气品质,降低噪音危害,从而延长建筑物通过自然通风降温的时间,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建筑物能耗,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9.
自从卫星遥感技术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城市热岛效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反演了自贡市2000年和2009年城区地表温度的基础上,提取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Fv)和不透水面(ISA)。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自贡市的不透水面对城区的地表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关系。时间上两大因素所起的作用也有差别,2009年不透水面对地表温度起的升温作用较2000年更大,2009年植被覆盖度对地表温度产生的降温作用更小。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贡市还需加大城市绿化才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0.
杭州湾城市群热岛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周锁铨  向亮  荆大为  顾婷婷  石建红 《科技通报》2009,25(4):395-401,418
利用1970-2006年的常规气象站温度观测数据和Landsat-5 TM影像,选取杭州湾三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站和乡村站,根据亮度温度计算模型反演三个研究区域的亮度温度,研究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37年来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37年来显著增强.热岛强度以0.13℃/10年的速率加剧.热岛强度在2001年最强.分析三个地区1970-2006年的热岛强度时间演变,杭州地区最强、绍兴地区次之、宁波地区最弱;(2)杭州地区、绍兴地区、宁波地区热岛强度与人口的关系模型,显示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5、0.8366、0.9287,表明城市热岛强度变化与城市人口变化呈线性正相关关系;(3)三个地区城市热岛强度的空间特征表明,绍兴地区的热岛强度明显强于其他两个地区,杭州地区次之,宁波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而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大力发展屋顶绿化势在必行。本文详细介绍了屋顶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包括对城市热岛效应、建筑外周围环境、建筑内环境以及雨水截留缓排的作用。表明了屋顶绿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城市热岛的外部因素是局地天气形势与气象条件等,形成城市热岛的内部因素是人为活动与人口因素等。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因素分析能为缓解热岛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这是7月中旬一个不平常的夜晚。一连几天闷热如蒸的天气加之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湿度大得仿佛伸手抓起一把用力一攥会嘀哒成渠,呼吸间嘴边依稀粘糊着一层厚重的棉絮,令患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针对路面的高温、积雪结冰问题,将重力热管技术应用到道路上,运用合理的管路设计实现水的循环和热能的传递。该系统利用重力热管可实现夏季沥青路面的降温和冬季路面的融冰的功能,降温时输出热水热能可利用,除雪时更节能环保,同时也提出了延长道路寿命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正栋  蒙金华 《资源科学》2013,35(6):1261-1267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形成的特殊城市气候特征之一,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布局、经济发展及人群健康等许多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应用Landsat-5 TM图像的TM6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20m),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行星亮度温度,结合GIS和CAD技术分析了广州市的“热岛效应”空间格局和特征,规划了城市降温通道.得出以下结论:①广州市城市热岛特征显著、空间分异明显.在中心城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岛,中心片区城中村热岛效应强烈,城市绿地和水面“冷源”效应明显;②规划了广州市市区范围内的降温通道,形成了以珠江沿线为主轴、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状降温通道格局;③充分利用丰富的绿地、水域以及降温通道的作用降低热岛强度.  相似文献   

16.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在城市中心区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的现象。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城市包括我国的部分城市,都出现了这种现象。譬如,在我国最大城市上海,近几年来市中心地区的气温比市郊区域的气温高2-4℃。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热岛现象日趋明显,城郊气温、同速差逐年增大,市区降水量、空气湿度、雾日数、日照时数、直接太阳辐射及总辐射减少趋势明显,而散射辐射有所增加,且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呈现干季强于雨季、干季的夜间强于白天、雨季的白天强于夜间。  相似文献   

18.
蒋世章  季青  汪康  董玉娟 《大众科技》2009,(10):100-102
以福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单窗算法,对Landsat ETM+第6波段的遥感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得到地表温度分布图,分析了地表温度分布规律,并提出减轻热岛效应措施。结果表明:福州市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单窗算法可以较好的反映城市热场的空间分布,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与地面下垫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德阳市2007年和2010年两期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在完成预处理工作的基础上反演亮度温度,并以亮度温度为评价指标,将两个时期的亮温数据进行等级划分,得到各时期的亮温等级分布图,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评价德阳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根据建筑群热时间常数(Cluster Thermal Time Constant,CTTC)模型,分别对黑白屋顶吸收辐射所引起的不同温升效果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显示:(1)屋顶对天空的长波辐射引起的温降远小于屋顶吸收辐射所引起的温升;(2)不同吸收率的黑白屋顶的温升效果差异比较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白屋顶"计划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确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