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那么成绩不好的学生是否就是差生的代名词呢?作为老师,我们又该怎样去顾及这些所谓差生的感受呢?可以这样说,人与人是有差异是必然的。抛开学生的身体的先天差  相似文献   

2.
所谓“差生”,是一个客观存在,只要选拔性的教育体制存在。那么“差生”就会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学校,就会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阶段。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差生”基本上有这么几类:一是不爱学习的:二是不会学习的:三是不遵守纪律的。不论哪类学生,最终结果无一例外地都是学习成绩差。我们也因此把这些学生定为“差生”。  相似文献   

3.
“差生”这顶帽子,宛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差生”这顶帽子,就是精神桎梏,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难道“差生”真差吗?否!中小学从来就没有哪一方面都不行的“差生”,只有你这方面行,他那方面行,随时可以开发、随时可以奋起的“潜能生”。那么,“差生”从何而来呢?“差生”是机械的教育评价的牺牲品。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地强调甄别和选拔,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为核心,学生成绩一个方面差了,就以偏概全地界定为“差生”。轻率地将其一个方面不成功,说…  相似文献   

4.
排除障碍加强辅导──提高差生学习成绩的两点作法刘晓华一、要努力排除差生的情感障碍每个学生都有荣誉感、自尊心,尤其是差生对此更为敏感如果一个差生.特别是唇转生或留级生,常常遭老师的白眼.那么.他就会被班内其它问学歧视。这样.既影响老师对这类学生的全面了...  相似文献   

5.
周志诚 《陕西教育》2006,(12):19-19
在创造性教育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不论是旧的教育模式,还是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总要面对一些所谓的“差生”。由于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其中我们通常称的“差生”也随之多了起来。那么“差生”这一说法到底是否科学呢?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教育专家魏书生认为:差生是可以转化好的。他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却有不负责任的教师。”那么,教师应如何针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呢? 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消除自卑心理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  相似文献   

7.
"差生"问题历来是最令老师和家长头痛的问题(这里是指成绩相对差点的学生)。那么,"差生"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其转化成为中等生和优等生呢?一、"差生"的形成1.内因: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下产生的,而内因往往占主导作用,"差生"的形成也是如此。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思想和行为互相作用会导致某种结果的产生。同时,他们的生  相似文献   

8.
提高中差生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科技兴国必须抓紧的一环。据我们对本县城乡中小学抽样调查推算,中差生比例占三分之二以上。这些学生如果予以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会有相当一部分中等生成为上等生,也会有相当一部分差生成为上等生或中等生,那么差生就会减少到相当的极限。这样不仅可以为上级学校多输送人才,也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说的差生,是指那些功课不好、表现较差的学生。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部分,就是在重点学校,或在按成绩编出的好班、快班,也相对存在着这样一些差生。分析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征,做他们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差生的心理特征不想学习,亦即厌学,是中学差生普遍共有的心理现象。就其程度而言,大致可分为惰性心理、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和逆反心理。先说惰性心理,差生因基础不好,功课较差,加上家庭、社会的消极影响,极易滋生成绩好坏无所谓,“大学生赚小钱、小学生赚大钱”的想法,认…  相似文献   

10.
在拜读了《山东教育》(2002.11.32期中的《聪明的差生现象浅析》和2003.7.21期的《也谈聪明的差生现象》)两篇文章之后,颇有感慨。如果说第一篇文章有蜻蜓点水之感,那么第二篇文章则有观其表面之嫌。在《也谈聪明的差生现象》一文中指出造成学生减负虚“减”实“加”的根源在于教育制度的不健全,在于上一级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要确信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所谓的后进与先进也可以说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事实说明,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学好,再差的学生也会有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念头。只要做到内外因有机结合,通过有效途径补救差生,那么完全可以把差生转化为较好的或优秀的学生。不难发现,目前很多地方普遍存在校内补课、校外补习、另请家教的现象,但实践证明其效果并不见佳。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提高效率呢?  相似文献   

12.
解决好差生问题,是多年来人们一直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从1990年春至今,我们对本镇43处农村小学的语文差生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调研,由此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的调研结果表明:农村小学语文差生平均占学生总数的15%以上;年级越高,差生越多,问题越突出;差生的基本成分是因基础没打好,逐渐形成障碍积累,学习困难成堆的学生(先天不足的弱智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5‰左右,属于个别情况)。那么,农村小学语文差生到底差在哪里呢?1.朗读能力差。读书或若唱书或似念…  相似文献   

13.
经常听到一些领导和老师讲.现在职业学校招的学生大多是“差生”。记得有一次参观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校长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大谈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孩子”的教育经验,似乎只有用改造这些“差生”的说法,才能说明学校的功绩。所谓“差生”,习惯上是指那些文化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有时也指行为有过失的学生。说实话,比起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一般都比较差。但是。我们是否就可以由此得出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差生”的结论呢?  相似文献   

14.
"差生"辩     
报上有过这样一个统计:我国现有的学生中,被列为"差生"的有5000万人. 我怀疑这一数字的真实性. 5000万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一个法国人口数,或7个瑞士、10个挪威的人口数.我国现有学生3亿人,5000万"差生"不就是6名学生中就有一位吗?中国人并不笨,能有那么多"差生"吗?  相似文献   

15.
在任何班级中,即使程度比较整齐,也可以区别出哪些学生足优生。哪些学生是差生,优生和差生是客观存在的。谈论优生和差生的话题不少,但是能帮助优生和差生正常发展的具体方法却不多见,这是由于未能打破旧成见,未能及时探索出新路子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研究表明,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关键在于激发,形成其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践证明,实行鼓励性评价,对于激发、形成内部动力机制,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那么,怎样实施鼓励性评价呢?一、评价的出发声、是发现学生的优点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就是差生也不例外。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老师受传统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的影响,往往只看到差生的缺点,而无视他们的优点和潜…  相似文献   

17.
“差生“辩     
报上有过这样一个统计:我国现有的学生中,被列为“差生“的有5000万人.   我怀疑这一数字的真实性.   5000万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一个法国人口数,或7个瑞士、10个挪威的人口数.我国现有学生3亿人,5000万“差生“不就是6名学生中就有一位吗?中国人并不笨,能有那么多“差生“吗?……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布鲁姆曾指出:“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时间,能完成任何学习课题,并非能力强的人才具有完成高级学习课题的潜力”。只要你理解差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探索教学规律,在教学中考虑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定法,控制差生的智力情绪,诱发其智力潜能,同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技能。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控制差生的智力情绪,使他们保持高涨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9.
进入高中后,学生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逐渐落伍而成为“差生”。如何把“差生”的成绩尽快提高上来,这是每个高中化学教师的重要工作。那么,如何结合教学“转差”呢?  相似文献   

20.
偏爱差生     
婷婷:孩子上学后,家长们都比较关心孩子在班级里的排行榜。而在每个班级,总有一些成绩不理想和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学生,学校习惯称这些学生为差生。怎么对待差生?我请来了南山一小的教师们,他们的口号是“偏爱差生”。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朋友们,你是不是也正在为自己孩子是差生而苦脑?噢,你可要注意听听他们怎么说,如果能从中学那么一、二招,我就开心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