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以2013 年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48 家优秀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企业合作对创新企业的影响。研究表明, 作为整个价值链中的供应商和客户对产品创新具有较大影响,竞合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企业产品创新具有显著的积极影 响,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与企业产品创新显著正相关,决策者R&D投资决策对企业合作中产品创新有显著影响。强调 指出,企业要选择供应链企业进行合作,特别是加大与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程度,作出有效的R&D投资决 策,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培育和发展企业网络创新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DPR企业分销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将供应商与经销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可以实时地提交订单、查询产品供应和库存状况、并获得市场、销售信息及客户支持,实现了供应商与经销商之间端到端的供应链管理有效地缩短了供销链。  相似文献   

3.
电子供应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子商务这一新的商务模式下,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技术,采取新的业务运作形态,重新定义供应链作业,利用供应链整合赢得客户满意,提升核心竞争力,将是持续保持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从传统供应链到电子供应链供应链,被定义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它注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的采购、生产、财务、市场营销、分销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从而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上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如图1所示是一个传统的供应链…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的概念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电子商务在供应链中的应用,能有效连接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用户之间在供应链中的关系。当供应链的节点企业能很好地通过电子商务达到信息共享后,企业可以提高生产力,提高产品质量,为产品提供更大的附加值。 一、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 最早的供应链…  相似文献   

5.
《信息系统工程》2008,(4):66-67
瑞尔特卫浴工业有限公司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工业区,自1999年以来,R&T就是卫浴行业领头人。公司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以便给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R&T的产品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客人的需求,有多种产品可供选择。从生产到信后,R&T认真做好每一步,以让客户满意为己任。瑞尔特卫浴的客户遍及6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厘清不同接近性对中国市场中重点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与竞争关系的影响,将对国内企业制定竞争战略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德温特(DII)专利数据库的RFID技术领域重点企业的专利数据,采用QAP多元回归方法深入研究了技术接近性、地理接近性、创新规模接近性对企业技术合作竞争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是相互关联的;技术接近性对企业技术合作竞争行为有显著影响,加剧竞争态势,对合作程度的提升有限;地理接近性对企业合作开发有显著影响;创新规模接近性对企业技术合作竞争均有较强的、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我国R&D效率省域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面向投入的C^2R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十五”期间30个省市的R&D效率,得到我国“十五”期间省域R&D效率的相关情况。进一步分析相关结果显示:“十五”期间我国各省市的R&D效率整体处在下行区间,且省市间差异先扩大再减少,但整体差异仍较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各省市R&D效率,缩小省域R&D效率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客户关系管理(CRM)概念的把握,应该从主体词"客户"的定义出发.根据供应链管理理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与其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接形成一个以企业自身为核心的链状结构供应链.在这个供应链中,不仅最终用户是其客户,而且分销商、零售商同样是其客户.所以,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客户"是指,包括最终用户、零售商和分销商在内的企业的外部客户.出版业引入和应用客户关系管理,对自身的发展有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情报在合作的供应链体系运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汽车供应链合作结构中,存在三类重要关系,即装配企业与供应商关系、供应商行业关系以及装配企业与经销商关系。这三类关系的性质、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不仅成为了解汽车供应链结构演化机理的依据,也为分析其中的竞争情报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R&D项目风险管理对于项目成败至关重要,质量功能展开(QFD)与R&D项目中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管理要素相一致,将QFD和风险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对R&D项目过程风险识别、控制等研究,建立起风险管理系统决策模型,进行风险管理的不断改进,增进R&D项目的执行效率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当前科技馆展品创新面临着诸多困难,“馆企合作创新展品”是有效解决途径之一。但在实践中,“馆企合作创新展品”遭遇到“四大瓶颈”——展览研发与招标制度,科技馆展品研发力量,展品设计思路,馆企合作机制。合肥科技馆与合肥磐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与实践表明:克服前两个瓶颈是实施“馆企合作创新展品”的前提,后两个瓶颈则是“馆企合作创新展品”过程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在专利合作网络小世界特性的调节下,分析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过程]利用企业之间共同专利权人关系构建专利合作网络,以企业申请并授权的专利数量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度量,以企业自我中心网络规模、自我中心网络密度和企业合作对象作为自变量,以专利合作网络小世界特性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以语音识别技术领域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理清专利合作网络小世界特性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结果表明小世界网络通过其高聚类系数增强企业自我中心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智能分析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希望,也是科技信息机构在服务转型的压力下所面临的新机遇。应用大数据智能分析,企业可以从海量多样的数据中,深入挖掘并呈现满足创新需求的各种关联信息,获得洞悉,并做出更为准确的创新决策。文章面向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讨论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的机制,并以大数据类型——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中心,介绍它们不同的处理技术。由于计算机处理结构化数据的简易性和精准性,文章将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技术作为主要的议题进行讨论,介绍实用的标准技术DITA。最后,以作者研发项目为例,介绍与大数据分析有关的工作及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集2008-2011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成本效益原始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中BCC模型比较分析国有企业、内资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4种不同性质类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的研发成本效益率及其变化,并结合成本效益效率测度综合结果提出相关应对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环境下图书馆创新驱动力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图书馆创新之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创新驱动力模型,并且对PDA(读者驱动采购)的实践案例进行创新驱动力的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图书馆内外部创新驱动力因素,同时关注动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图书馆创新是开放式创新模式,图书馆要携手用户、供应商甚至竞争者进行合作创新;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创新的桥梁和纽带;内部的动力因素是图书馆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逆创新指首发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模式。后金融危机时代,逆创新受到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竞争性情报是新兴国家的企业实施逆创新的重要战略工具。逆创新模式下的企业应更注重技术创新对标的市场的理解,这要求竞争性情报工作下移。以本国为创新产品首发地,进行技术预测,构建人际竞争情报网络,进行持久有序的竞争情报活动并加强反竞争情报意识是中国企业逆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刘畅  李建华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0):143-150
[目的/意义]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情景,探究企业知识整合,为提升企业知识整合效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 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和知识整合进行理论回顾,围绕"创新性"和"生态性"两个本质特征探究知识整合过程与动力,并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 在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企业知识整合历经对外知识摄入和对内知识同化两个阶段,在企业创新源动力、产学研合作助动力以及创新环境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文章从创新环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三个层面为知识整合的有效实现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use scale-independent indicators to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hinese innovation system from an economic and from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int of view, and compare it with 21 other nations. Some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 the Chinese innovation system, hidden by rankings by convention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were revealed. We find that gross domestic expenditure on R&D (GERD)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nd GDP & POP (population) all exhibit strong ‘Matthew effects’, measured by their scaling factors. This means that the Chinese R&D intensity (GERD/GDP) and national wealth (GDP per capita) are growing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DP. Also pairs such as citations & papers, papers & GDP, citations & GDP, and paper & GERD exhibit these ‘Matthew effects’. This observation points to the fact that in China scientific outputs and impacts are growing faster than economic growth and research investment. However, according to another scale-independent indicator, namely the adjusted relative citation impact (ARCI), China ranks on the bottom of the list, but the growth rate of the ARCI is the highest among these countries (comparing the periods 1995–1999 and 2001–2005). To sum up, we interpret these findings to mean that the scientific outputs and impacts of China show a real tendency of catching up with its economic growth. It is expected that with an increase of its GDP and R&D intensity China will show a sustained increase in indicators related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milarly, there are very strong ‘Matthew effects’ between the outputs of technology (patents)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research investment. This means that the outputs of technology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considerably with an increase of GDP and R&D expenditure. Furthermore, in the Chinese innovation system the government intramural expenditure on R&D (GOVERD) has a stronger non-linear impact on patent productivity than business enterprise expenditure on R&D (BERD). This shows that in China research institutions financed by the government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产业集群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 其创新行为和过程与单个企业相比, 存在其自身特性;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集群包含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和其他对竞争重要的主题。从技术创新中的过程入手,分析产品创新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构建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模型,并对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产业集群知识供应链在产品创新各个阶段中的运作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