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韩国人与中国人一样,喜欢以喝酒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喝酒也是韩国人重要的交际手段,有关酒的礼数也不在我们中国人之下,甚至韩国人有一个晚上要喝好几顿的习惯,所以喝高"了也是很多韩国人的"拿手好戏".  相似文献   

2.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国的普通百姓在吃的使的用的几方面,首先都是把吃的摆在第一位.而在"穷过渡"的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人们似乎也都学会了调配饮食结构,所谓"忙时吃干,闲时喝稀"也.  相似文献   

3.
莫言 《出版参考》2004,(35):18-19
中国作家在国外的所谓"演讲",其实多半是自欺欺人.一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学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能来三五十人听(其中多半还是自己的同胞),已经很不错,有时候来上三五人,你如果还想拿出事先写好的讲稿读一遍,那离神经病也就不远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进饭馆,喝着吃着,该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二是中国作家中,就我所熟悉的范围内,给他一个题目立即就能出口成章、言之成理的很少,多半是满嘴烂蒜,把那些说了多少遍的陈词滥调再重复一遍而已.  相似文献   

4.
吃与喝,人类延续生命的最基本的需要;健康,人人追求的目标。几十年前,中国人面对的是因吃不饱饭而产生的饥饿,如今,已经吃饱而且越吃越好的中国人却不得不面对因营养失衡而导致的“隐性饥饿”。吃什么?喝什么?怎样吃得健康?喝得健康?成了解决温饱问题后的中国人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新问题。当中国人还徘徊在低水平的温饱线以下的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最大的享受,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中国人摆脱了温饱问题的束缚,开始追求起更高层次的生活享受。从粗粮到细粮,再回到粗粮,到现在新推出的强化食品;从井水、河水到自来…  相似文献   

5.
一餐一世界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个人,各自头顶着一片天。有的艳阳高照,有的乌云密布,有的风清月白,有的灰霾浓重。饭碗如苍穹,苍穹如饭碗,倒扣上空,走哪跟哪。虎不辞山,人不辞碗。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不是缺少食物,而是缺少食欲。吃好喝好,是最实在的祝词。吃什么喝什么,却一直是闲扰我们的难题。怎么吃怎么喝,则更是上升为一个映照三观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保留了5000年优秀文化传统的文明国度。吃和喝,自古就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事儿,因此,也就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中国酒文化正是从中国饮  相似文献   

7.
最近到一个山区贫困乡采访一户种果树致富的农民,中午他非要为我杀一只羊,他家养有四百只羊,我制止了,苦口婆心说服他们,我吃不了"手把肉",我一盅酒也喝不了,连烟也抽不了,我的习惯就是你家园子有什么菜吃什么菜,家里有什么粮就吃什么饭,我出身农民,最愿意吃农家饭,咱们快点吃完就介绍情况.  相似文献   

8.
喝东喝西喝南北喝光五湖四海吃上吃下吃左右吃遍三山五岳这是小时候爷爷自创的一副贺岁联。那时候,爷爷的酒量曾是我们当地的一个传奇。当年奶奶之所以  相似文献   

9.
佚名 《新闻世界》2008,(6):13-13
连头发里都蕴藏着商业智慧的他们,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温氏效应”。 中国哪一座城市最热?温州!在中国.能像犹太人一样富有经商热情和能力的.非温州人莫属。在这个炽热的城市,几乎全民都热衷做生意。温州虽然只是一个中小城市.但在80年代初,借成为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的春风,温州人因地制宜地全力发展轻工制造业。  相似文献   

10.
莫言  华凝 《出版参考》2004,(12):18-19
中国作家在国外的所谓“演讲”,其实多半是自欺欺人。一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学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能来三五十人听(其中多半还是自己的同胞),已经很不错,有时候来上三五人,你如果还想拿出事先写好的讲稿读一遍,那离神经病也就不远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进饭馆,喝着吃着,该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二是中国作家中,就我所熟悉的范围内,给他一个题目立即就能出口成章、言之成理的很少,多半是满嘴烂蒜,把那些说了多少遍的陈词滥调再重复一遍而已。  相似文献   

11.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我采写新闻,也有“三吃”三喝”。 先说吃吧,这一“吃”是吃苦,就是“玩”新闻要有吃苦精神,采访时不怕苦不喊累,路再险,坡再陡,事再难,也不畏缩退步,风再狂,雨再猛,也不中断采访;写作时蚊蝇嗡嗡,汗流满面或手脚冻麻,寒气袭人,也得及时赶稿。这第二“吃”是“吃”材料和“吃”采访笔记,把新闻事实吃进去慢慢细嚼,取其精华,排其枝蔓,用采集的花粉酿出蜜汁。这第三“吃”指吃透中央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做到眼明心亮。 再说三“喝”,第一“喝”是指从名记者和同行的奋斗足迹中吸取精神营养,喝些高级“饮料”,以解自己在人生旅途和新闻写作学步中的饥渴。这第二“喝”是喝下来自四面八方的热潮冷讽;第三“喝”则指在采访途中渴了喝几口泉水或冰雪水。②  相似文献   

12.
《与全世界做生意》纪实拍摄三十四个中国与全世界之间的商业故事,荣获四川电视节"金熊猫·社会类纪录片大奖"。纪录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有力武器",《与全世界做生意》以平民化视角展现中国人对财富和梦想的理解及追求,弥补经济视域下国家形象建构的缺失,同时呈现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商业智慧和民族精神。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与全世界做生意》中由商品、贸易、商人等元素折射出的国家形象做出新诠释。  相似文献   

13.
贪财为饕,贪食为餮。为贪书的人应造一个字——书在上,食在下,读音吃或痴。人把魅惑最大的四件事称为"酒色财气"。不周延,很不周延,其中还没包括麻将,没包括书,怎么够得上魅惑呢?  相似文献   

14.
韩国人与中国人一样,喜欢以喝酒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喝酒也是韩国人重要的交际手段,有关酒的礼数也不在我们中国人之下,甚至韩国人有一个晚上要喝好几顿的习惯,所以喝“高”了也是很多韩国人的“拿手好戏”。另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韩国车多,开车的司机也多.所以韩国的司机们也会经常面对喝酒与开车这一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15.
李静 《记者摇篮》2012,(2):58-59
中国饮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八大菜系,枝繁叶茂,万里飘香。什么节日吃什么,什么节气吃什么,更有许多寓意和讲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民以食为天",自古老百姓爱讲究个吃:吃香的,喝辣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更爱讲究个吃:那叫美食享受——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11,(4):63-63
1、《他们这样做生意》本文通过叙述中国近代著名商帮历程和当代中国主要省份人员的经商特点与要略,讲述了商人过去、现在如何做生意的方法和经验教训,是一部教人如何与中国各地人做生意的经商指南。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都想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一笔财富,一般人多是指留下一笔物质财富:金钱呀,房产呀,股票呀,金银财宝呀,最好让子子孙孙都吃不完用不完。但是说到应该给子孙留下一笔精神财富,有的人就没有想过。那管什么用?能吃、能喝、能用?精神财富内容很多,如文人留下一部能传世的好作品,军人留下为国争光的战功,教师为国家培养了许许多多出色的人才,等等。我这里讲的精神财富要更抽象一些,是要给自己子孙留下一个好名声、好形象。这就更不是能吃、能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的人,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拥有哪种肤色,大家都离不开"吃"这一基本生存需求。红酒炖牛肉、冬瓜排骨汤、烤披萨……不同的饮食口味体现了不同国家人的生活习惯;盐少许、大火煎,佐料的多少、火候的把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性格。或清淡爽口,或酒肉飘香,有时走  相似文献   

19.
外乡人     
中午在楼下喝咖啡吃午餐。咖啡馆的意大利老板正闲着,跑来一边陪聊天。他说,游客都哪里去了,那些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都哪里去了?该是吃午饭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狗子不爱喝豆汁,他也不想让别人喝豆汁;狗子吃不着满汉全席,他说满汉全席应该绝迹;幸好狗子能看见月亮,我暗自松了一口气;可一想到狗子逮不着星星,我急了,赶忙抬起头来,真叫人欣慰啊,神秘的夜空依然繁星满天。 老北京人何以爱喝豆汁,一种很怪的液体,依我看,也就是忠厚了一点,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