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我国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了多种形式,同俄罗斯与乌克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俄罗斯与乌克兰在航天、航空、核能、军工、化工、冶金、新材料、焊接、表面涂覆和防护技术、生物技术、农业等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然而,由于经济困难,两国的科技事业目前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国家对科技拨款大幅度下降,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科学家的政治、经济地位下降(据了解一个大学教授的月薪才70美元),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2.
刘则渊  张园 《科学学研究》2001,19(1):109-111
前苏联曾经是世界科学学研究中心之一,其中又以俄罗斯莫斯科和乌克兰基辅最为活跃。前苏联解体后,俄、乌两国科学学研究现状如何,是中国同行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则渊,理事张园、李婉,副秘书长杨湘平、吕敬华一行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应邀于2000年9月22日至29日先后访问了乌克兰和俄罗斯,考察了两国科学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参加了有关学术会议,并就今后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行了磋商。代表团对两国,特别是乌克兰学者为发挥科学学在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气氛热烈的学术研讨会 9月基辅,秋高气爽。第18届科学学与科技预测基辅国际研讨会于9月23日开幕。这届研讨会由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多勃罗夫科技能力与科学史研究中心举办,主题是:“科学与科学知识在国家经济转型中的应用”。来自中国、俄罗斯、波兰、乌兹别克斯坦、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与乌克兰同行就会议主题和相关问题发表了看法。会议主办者发表了“乌克兰科学发展与科学知识应用”的基调报告。接着,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学者们讲到:应当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与技术创新活动相协调的国民经济体系,要充分发挥网络通信系统在科学发展与科学普及方面的作用,科学院科技群体在现代创新体系中应当转轨,还应从方法和实践两方面发挥社会科学在现代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俄罗斯学者谈到,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俄罗斯科学能力,发挥科学在国家安全保障方面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要推进科学技术国际化,建立欧洲科学共同体。乌兹别克斯坦学者以该国情况为例,阐述了苏联解体后科学对于中亚国家建立新的精神道德价值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波兰学者介绍了波兰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商业化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2013年11月开始的乌克兰危机经历了从国内危机到国际危机的演变。乌克兰国内局势混乱,俄罗斯、美欧等两方国家纷纷介入,引发了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激烈对峙,以致出现了新冷战将再次爆发的声音。新的冷战会爆发吗?  相似文献   

4.
侯霞 《情报杂志》2021,40(2):21-23,30
[目的/意义]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以有限军事行动达到了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目的。俄罗斯打赢这场“混合战争”,极大依赖情报支持。目前国内尚无俄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情报问题研究。[方法/过程]总体上采用逻辑分析法,利用外语和情报研究优势,广泛收集翻译第一手英文、俄文资料,通过文献分析法,全面梳理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情报活动;通过辩证分析法,总结俄情报特点和启示。[结果/结论]情报活动古已有之,各国对其从未等闲视之。俄在乌克兰危机中情报活动的技术进步、理念创新,体现出情报已是“混合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种作战样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在俄乌冲突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深度介入,为乌克兰军队的作战行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战场情报支援,使俄罗斯军事行动屡屡受挫。北约的情报支援样式值得认真总结研究与借鉴。[研究方法]运用历史研究法和系统研究法,分析北约对乌克兰实施战场情报支援的战略基础,同时紧跟俄乌战场实时动态,从战前与战时两大方面归纳北约对乌克兰战场情报支援活动的主要样式。[研究结论]俄乌冲突中,北约展现了强大的跨地区情报支援能力;依托技术融合,北约对乌克兰进行全领域与全频谱情报支援;在实践过程中,北约的情报支援活动打破战争爆发前后的时间界限观念,将平时的情报活动纳入战时阶段。  相似文献   

6.
苏联时期,乌克兰科学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就,形成了以多布罗夫为首的世界著名的基辅学派。苏联解体后,基辅学派继承先辈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进行卓有成效的科学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董映璧 《科学学研究》2002,20(2):218-220
本文研究了乌克兰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及其出现的问题 ,对我国正在建立的国家创新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技系统分类及改革乌克兰科研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部门中进行。这是前苏联科学组织模式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产业部门的重点放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制上,而基础研究则在科学院的各研究所中进行。科学院系统中基础研究的资金比例略高于平均水平。高校中所进行的主要是应用研究。1.产业部门按照财力、人才和科研机构的数量来说,这是规模最大的一部分。科技结构中这个部分被称为“部门科技”,它们的科研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直属于给它拨款的各个工业部门。这些机构的活动,占主导地位的是技术工程类。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进行了改…  相似文献   

9.
 多布罗夫是苏联科学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建了科学学基辅流派。他发展了科学技术潜力及其评估方法的理论,提出科研人员优化的理念和科技预测的思想,在他的努力下,乌克兰科学院组建了“科技潜力与科学史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04,(5):58-59
近日,航空界传出消息,中国将很快上马中国的军用大型运输机项目,而选择的对象则可能在俄罗斯的IL-76和乌克兰的AN70之间。那么,这两种飞机各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走近这两种飞机,作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转型国家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更是中国最大的邻国,而同处在转型期的中俄两国国防科技体制又源于同样的苏联模式,因此对俄罗斯国防科技体制转型进行研究对我国国防科技体制改革很有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国防科技体制转型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俄罗斯国防科技体制转型背景为研究对象,从俄罗斯经济制度转型、军事战略调整、国防科技工业处境艰难和苏联国防科技体制传统等四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得出结论,认为俄罗斯在国防科技体制转型道路的选择上走出一条有别于他国的转型模式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In the late 1980s, the Soviet Union was among the foremost leaders of world science, thanks in large part to its heavy involvement in military programmes. The USSR developed a large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but it lacked effective mechanisms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The main aim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R&D systems in the post-Soviet states in the 1990s and early 2000s was the re-orientation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 away from military and towards civilian goals.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data at the macro-level suggests that this attempt was not particularly successful. Indeed, most newly independent states could not even preserve a ‘critical mass’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 in order to remain among the list of significant producers of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post-Soviet countries (and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Russia and Ukraine as the largest states of the region), inputs from the R&D system have failed to generate wealth-creating outputs because of a systemic inability to use the resources for generating commercially viable results effectively. All post-Soviet countries, including Russia and Ukraine, urgently need not only a major transformation within the R&D system, but also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wider ‘environment’. It is important to stress that, in recent years, changes in R&D have been determined not only by the general economic situation itself but also by the general policy of the post-Soviet states. While Russia has expressed ambitions to regain its former influence as a great power and to use S&T to achieve this goal, Ukraine has no clearly determined objectiv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ts national science system. However, both countries face certain common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institutes and the stimulation of demand for R&D results from the side of industry, broader involve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scientific work,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dequate legal protection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all of critical importance for S&T institutes and other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n Russia and Ukraine.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reforms in the R&D sector have been relatively modest and rather unsystematic over the last one and a half decades. The key challenges, which relate to the inertia and the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previous period (for example, a extremely low level of replacement of aging manpower, largely outdated scientific equipment in research laboratories, a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hat are not relevant to the market economy), pose serious problem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D systems in both countries, despite new possibilities and a willingness to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for R&D.  相似文献   

14.
完善和发展军民科技政策制度建设是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深度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助力。现阶段,国家和地方相关机构在多个领域内出台了军民科技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然而政策衔接性不强、系统性不足、时效性不清、配套性政策缺失、政策执行效果弱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基于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67份“国家-省-地市”军民科技政策,利用扎根理论,建立了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军民科技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PMC指数雷达图、曲面图及CONTOUR图对军民政策进行评价,系统分析了现行军民科技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从政策体系完善、深化政策更新、完善执行细则、丰富激励措施等4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军民科技政策内容、优化政策措施、提升政策执行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郭韬  王晨  王淞  毕和清 《科研管理》2017,38(6):76-83
军民两用技术推广是军民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军工集团的军民两用技术推广能力对我国军民两用技术推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军工集团军民两用技术推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Topsis法对我国十家军工集团的军民两用技术推广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十家军工集团的军民两用技术推广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层次差别;集团战略管理能力、人员支持能力、技术开发与改进能力、集团行业特点、军品任务量、集团技术特点等是军工集团军民两用技术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军民技术转移网络的演化特点,基于军民技术转移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建立非完全信息下军民技术供需双方行为交互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军民博弈双方的行为演化路径和稳定策略,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演化稳定策略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转移高附加值技术、提高技术转化水平、降低双方信息获取与技术转化成本、以及减少非道德运用技术的概率,可有效促进军民技术转移网络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技术与军事系统互动史的视角,分4个方面考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军事系统演化的关系,提出科技进步及其应用可以推动武器装备体系化、智能化,可以促发军事组织形态演变,可以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可以扩展军事手段和战场资源。因此,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事业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坚持科技强军战略不动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际上军事与民用技术研发投入呈现新的趋势,军民两用技术相互溢出、转移的特征和方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世界发达国家和军事强国军民两用技术溢出与转移各有特点与规律。总地来说,目前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的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