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辛亥至"五四"的中国近现代文化启蒙运动,走的是"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途径"."五四"前后两代知识分子均面临关注个体的人本位观念与建立现代国家的集体性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对后者的强调带来了"个人性"命题在整个近代改革构想中先是被忽略、被冷落后是被误读、被转换概念,始终未能落到实处.并且很快的,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夭折.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动摇了传统经学学术体系。20世纪初,西方学术观念和方法如潮水般输入中国,与经学体系的崩溃相结合,逐渐主导中国学术界。历经辛亥革命前后的变迁,在1920年后,逐渐形成三种相对成熟的学术观念和方法,即学术守成派、西化派与马克思主义学派,推动了中国学术的现代化步伐。各学派都有代表著作问世,为现代中国学术奠定了初步的范式。辛亥革命在学术变迁中具有重要影响,革命前的民族危机和民主共和等西方观念的传播,加速了传统学术的瓦解;革命后中国和世界的局势,促使人们在学术领域继续反思。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这一象征现代生活方式的技术装置在云南哀牢山彝族地区迅速普及。作为一种传播现代观念的利器,电视的普及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纠纷观念。如何在大众媒介加速进入乡村社会的形势下,客观分析大众媒体对乡村社会带来的利弊,在培育村民现代纠纷意识的同时继续保持优秀传统纠纷文化,将是未来民族地区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进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在江浙地区有各种明显、隐晦的现代国家观念普及的渠道。这些渠道促成了中心城市向周边地方的国家观念传播,它们又依托于各种地方性空间来流动扩展这些观念。在此基础上,从1895年始到1920年代中叶,现代国家观念开始渐渐普及于江浙地方读书人的脑海,他们与现代国家在各个层面联接。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地方意识的消逝,反而当国"无所不包"之时,国从何爱起成为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清除“人治”思想的影响,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制权,普及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面对西方影响,传统文化在清末中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传统文化怀有分裂而痛苦情感的清末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良举措,使中国文化的主体色调渐渐发生改变。同时,革命派诸多教育政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虽有正向的意图,但却在许多方面不自觉地起了反向作用。辛亥风雨中,中国社会的精神、文化的变化对于下层的影响却远没有那么明显。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失根于辛亥革命,这一革命对于传统文化的蜕变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只是加速了这浩浩洪流的进程,我们不能将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遗失归咎于辛亥革命。清末新政与民初教育政策上的变化棒喝后人,越是在教育普及的时代,有关传统经典的课程的开设越是重要。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代表性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是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标志,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新阶段,并在思想的启蒙和观念的现代化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在辛亥革命的涤荡下,民众对现代观念日益认可和接受,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直接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区域现代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核心产业,更是我国从世界经济大国迈向世界经济强国的战略性产业。转变发展观念,把握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制定相应对策,培育和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作为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发展顶点,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迫使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寻找新的在华代理人;鼓舞了亚洲各国人民,推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公立学校制度中的“国家观念”与“市场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中,国家观念在公立学校制度中的确立与存在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在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教育逐渐摆脱浓重的宗教色彩开始面向世俗生活,至19世纪中期,普及的义务教育和公立学校制度便成为人类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从此,教育在推进社会文明和...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也为高校办学特色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实际,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并依照一定的原则和途径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2.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化高校图书馆改革进程中,在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以"学习者为中心"指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辅导员是引领者和帮助者。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高校辅导员在师生间的地位、辅导方式和辅导内容三个方面提出了挑战。因此,应该依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构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辅导员是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者;意义建构的协助者和教育情境的创设者,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4.
萧红小说中描写了东北农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糊糊涂涂的“生”,浑浑噩噩的“死”,无休止地在岁月的年轮中划过一个又一个相同的圆圈,这是顺应大自然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属于圆型循环的时间观。萧红站在宏观的宇宙变化领悟到生命的真义,“生”的从无到有,“死”的从有到无,生死犹如环状相接,是自然造化的过程,萧红对生命真谛的感悟受的是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酸和碱是化学的基本概念。人们对酸和碱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深化完善的过程。各种酸碱理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关于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理论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之后,不同国家的学者对之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讨,其中以苏联和中国最为活跃。此外,英国、法国和日本的学者也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解读,他们多从马克思的原著出发,追踪这一概念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介绍了他们各自对这一概念的看法,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丰富内涵,然而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本身,还要进一步看清各个学者讨论此问题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7.
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角色定位和性别角色期待是妇女解放进程中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着男女两性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性别角色扮演,而且左右着人们对“好男人”和“好女人”的价值评判标准。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男女平等的意识虽早已成为主流,女性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普遍增强,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观念仍根深蒂固,即使是在高校知识分子群体中也不例外。因此,要缓释女教职工双重的角色紧张压力,性别意识的确立和传统性别观念的改变是至为关键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学理念与高等学校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教育理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现代大学理念的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服务社会,走向世界。高等学校的领导者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现代大学理念及大学的不同分类,找准自己学校的定位,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水平、要效益、要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综合学习, 是地理活动课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它能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自主探索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 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学生学习全微分概念过程中的心理表征出发,对照一元函数微分的概念,根据学生对全微分概念表征的认知过程,给出全微分概念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