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里的最后一句,全诗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我认为这样解释非常勉强。因为作者当时身在瓜洲(今江苏镇江对岸),与其家乡江西临川远隔千里,不可能月夜赶到家。再说,作者当时已官至宰相,按常情,他回家时即使不大讲排场,也不至于趁月色不声不响地回家吧!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句诗呢我们知道,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被列宁誉…  相似文献   

2.
《泊船瓜洲》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篇。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选编了这首诗。全诗是这样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这首诗的大意的:瓜洲和京口之间只隔了一道长江,从京口出发,只需要再翻过几座山就到了南京。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我在备课的时候产生了一个疑问:作者思乡之情如此强烈,那他为什么不乘月色回家呢?一问其他教师,他们也有同感。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原来王安石的家乡并非在南京,而在离南京有…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也谈“春风又绿江南岸”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的《船泊瓜洲》诗。①其中第三句屡屡被历代文学评论家所称引,直到现在许多修辞学的论著还用来作为“炼字  相似文献   

4.
填字游戏     
《初中生学习》2014,(11):45-45
横列 一、喉腔两侧两片覆盖喉粘膜的韧带皱襞,能发出声音,也叫声襞 二、王安石诗《泊船瓜洲》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 三、汉族民间游戏,一人敲鼓,众人传花,鼓声停止时,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大诗人,他曾经写过一首名诗《泊船瓜洲》,起初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特别喜欢诗中的“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不够生动、有力,他先想改为“入”,但想想不够好,就想改成“过”。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2008,(10):54-54
问:王安石《泊船瓜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课)诗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应当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名诗。特别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绿"字的妙用成为千古美谈。以前我教这首诗,只是认为它是一首纯  相似文献   

8.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许多教学参考材料都认为,该诗是作者罢相之后,回乡路过瓜洲时所作。以往我都是按照这一写作背景来组织教学的,但是随着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便出现了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既然是还归家乡,而且已到了与家乡近在咫尺的瓜洲,诗人又何须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呢?一般说,只有在离开家乡时再表达这种感情,才是比较符合情理的。如果马上就要回到家乡,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改诗     
北宋诗人王安石写过一首《船泊瓜州》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里所说的"京口",指长江南岸的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与京口相对;"一水",指长江。王安石住在金陵(南京)钟山,这首诗表现了他对钟山的怀念。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就表达了他的这一想法。  相似文献   

10.
师:《泊船瓜洲》诗中有这样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因为一个字选得是否恰当往往会影响整首诗的成功与否。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北宋诗人王安石在作诗过程中曾经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请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相似文献   

11.
读了《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3期唐旺贵老师《“明月何时照我还”释义之我见》一文,觉得有必要探究一下《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  相似文献   

12.
月亮作为一种自然景物,常常被我国古代诗人当做寄情之物。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的古诗,有不少描写月亮。诗人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一、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井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处离我故乡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呵,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王…  相似文献   

13.
正《泊船瓜洲》系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绝:"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宋诗鉴赏辞典》如是赏析该诗:"‘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原本是一首思恋家园的乡愁诗,为何被当作政治抒情诗来解读?诚然,"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是否著一"绿"字,便春风浩荡,明月高悬?  相似文献   

14.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诗歌名篇。其中有两句话尤为后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处的“绿”字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绿”字的这种用法并非王安石首创。在他之前的李白就曾用过:“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巧借他人所创之词,移花接木,为自己的诗作锦上添花。该诗中的“绿”字,一方面抓住春天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时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与“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伤感心理形成对比,生动地表现了他变法失败后的矛盾心理。移花接木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在谈到写作经验时,…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第十册21课《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许多教学参考资料都认为,是作者罢相之后回乡路过瓜洲时所作。以往我都是按照上述写作背景来组织教学的。但是随着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便出现了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既然是归还家乡,而且已到了与家乡近在咫尺的瓜洲,诗人又何须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呢?一般说,只有在离开家乡时表达这种感情,才是  相似文献   

16.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主要内容 :敢于怀疑 ,勇于探索师 :古人说 :“疑似之迹 ,不可不察。”“于无疑处有疑 ,方是进矣。”对一些问题 ,我们要善于质疑 ,敢于提出疑问。我先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谁的诗句 ?生 :王安石。 (学生齐声回答 )师 :哪位同学来完整地背诵这首诗 ?生 :京口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师 :这是王安石当时身在瓜洲 ,想念南京写下的一首诗。历来大家对这个“绿”字都是赞不绝口。据说 ,王安石曾用过“到、过、入、满” ,经过一番推敲 ,最后才…  相似文献   

17.
查清人厉鹗《宋诗纪事》卷15录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并引宋人洪迈《容斋续笔》卷8“诗词改字”条下所录王安石《泊船瓜洲》诗的改字情况:“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自古以来,这条笔记成为王安石作诗精于炼字的范例。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一点,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又”字,最早应为“自”。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查阅了一部分资料,现介绍如下:资料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小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中说《:泊船瓜洲》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资料2《.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500个语文故事》(方洲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19.
《泊船瓜洲》是诗人王安石宰相被免后回乡路过瓜洲时所作。由于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什么时候才能够在明月的照耀下返回呢)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诗作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怀念之情。对此,笔者不以为然。众所周知,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就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1069年,为改变腐败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但由于新法损害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遭到了司马光为首的大地主阶级的反对,最后宋神宗动摇了,免去了王安石宰相职务,变法遂告失败。  相似文献   

20.
吕内巧 《现代语文》2006,(2):108-108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