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敏 《科学中国人》2005,(12):41-43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决定作用毋庸置疑。化肥的发展从低含量、低质量、单质,到高浓度、高质量、复合养分及目前大力发展的缓/控释肥料.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在发展历程的每一阶段,都有新种类产生.都凝聚着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但到目前为止.每种新产品的诞生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开发缓/控释肥料可以大幅度降低肥料的损失,然而目前研究最多的缓/控释肥料存在着养分释放不能完全符合作物需肥规律的问题。因此.为实现肥料的高效利用.要求肥料养分释放智能化.解决肥料利用率低及对环境污染问题,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大量的农林废弃物有待开发利用,与此同时传统的速效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利用率较低,且污染严重,而新研发的高分子包膜缓释肥效果较好,但价格昂贵,若包膜材料残留在土壤中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农村迫切需要更廉价,无污染的包膜肥。环保型缓控释肥料养分溶解和释放速度较缓慢,具有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并显著降低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等特性。与传统肥料相比,缓控释肥具有明显的环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北省蔬菜面积稳定在120万hm2左右,产量在700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2位。其中,设施蔬菜比重占到50%~60%,以设施黄瓜、番茄种植规模最大。然而,由于规模化经营程度低,仍以一家一户式经营为主,加之农民日常管理存在盲目性,导致不合理施肥问题表现突出,以肥水投入超量、养分配比失衡、供需时期失调表现最为明显。由于目前国内日光温室蔬菜养分供需协同调控研究基础薄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组织实施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肥料减施增效机制及施肥技术”项目,负责人为张彦才研究员。课题组针对河北省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生产中不合理施肥问题,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维护温室菜田可持续利用为研究目标,采用氮磷养分总量控制、有机养分替代、肥水优化管理田间定位试验和15N示踪技术,从理论参数、养分推荐技术、肥料减施增效与菜田可持续利用途径三个层次对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生产合理化施肥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明确肥料减施增效机制和养分供需协同调控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养分精量化推荐技术,提出肥料减施增效与菜田可持续利用途径与模式,构建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优质高效施肥技术体系。该成果的推广应用解决了生产中不合理施肥问题,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维护了菜田土壤持续利用,对实现日光温室蔬菜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示踪肥料     
在合理施肥問題上人們經常遇到这样一些問題:肥料施下去植物究竟吸收沒有?吸收了多少?哪些是吸收土壤中原有的养分?哪些是从肥料中吸收的?吸收后都分布在植物体中的哪些部位?怎样施肥更有利于植物吸收等等。当这些問題不能得到准确圓滿的“答复”时,人們有时就設想:如果能把肥料带有一种特殊的記号,使它在土壤中和在植物体內的变化移动,可以随时被我們觉察出来,那就太方便了。用什么东西作这种特殊的記号呢?当示踪原子被应用到肥料研究中以后,这个問題就基本上解决了。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及研究的技术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肥料以有益微生物为主,配以有机肥养分和无机肥养分而形成的一种融有益微生物、有机肥、无机肥于一体的“三合一”肥料。我国长期以来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发展,主要在根瘤菌肥料方面。这类肥料固体含活菌数2亿个/me以上、液体含10亿个,ml、颗粒1亿个,ml,有机养分含量也在20%以上,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有益成分,营养全面性能优良,无毒无害。它的开发有利促进作物增产,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浅谈“智能型”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风》2020,(6)
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升了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程度,并均匀施撒肥料。基于水肥一体化优缺点探讨智能型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该技术通过灌水器将水、肥、药实时送至作物根部,实现简化、省力化高效管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有利于实现水肥药高效耦合,同时改善施肥、药不匀、养分流失、灌水器堵塞等问题,是农业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化肥的种类     
《西藏科技》2005,(7):62-62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除碳氢氧是从空气中吸收,其余均不同程度地需要施肥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按照作物对养分需求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包括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锌、硼、锰、钼、铁、铜肥;此外,还有一些有益元素肥料如含硅物料、稀土元素等。  相似文献   

8.
《西藏科技》2005,(3):60-61
作物缺硼,可以通过施用硼肥得到补充,使作物生长正常。施用硼肥的方法一般有施基肥、追肥和种肥3种。(1)施基肥,即在种植作物以前将肥料施人土壤中,供给作物整个生长发育期的需要。(2)追肥,即在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给作物施用硼肥。追肥有两种方法:一是喷施,即将硼肥溶化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  相似文献   

9.
杨玉礼 《内江科技》1997,18(2):29-30
化肥是作物增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以测土按作物配方的复混肥是平衡施肥的有效措施。 一、复混肥行业现状 复混肥料系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由化学方法和(或)物理方法制成。复混肥料由于能够为作物提供均衡养分,实行平衡施肥,所以它代表了世界化肥行业的发展方向。世界发  相似文献   

10.
生物肥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菌、生理活性物质、腐植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活化土壤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显著作用。与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有益微生物在释放氮、磷、钾养分的同时,使肥料养分更具活力,减少土壤固定和流失,达到保水保肥、延长肥效、发根壮苗、减少病害、促进生长、增产增收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生物肥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菌、生理活性物质、腐植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活化土壤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显著作用。与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有益微生物在释放氮、磷、钾养分的同时,使肥料养分更具活力,减少土壤固定和流失,达到保水保肥、延长肥效、发根壮苗、减少病害、促进生长、增产增收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投入最大的一类农业生产资料.约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二分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IFO)估计.肥料在农产品增产中的作用占40%~60%。可见解决好肥料的生产及施用问题事关重大。肥料的概念最早形成于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和“养分归还学说”。根据李比希的农业化学思想.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IA)将肥料定义为(1)能供给土壤养分满足作物高产需要;(2)补偿因植物收获、淋失和气态挥发所造成的土壤养分损失(3)能维持和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的农用生产资料。这一定义从肥料的使用价值上说明了肥料应具备的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13.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使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或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相似文献   

14.
遵循稻田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通、信息传递的规律,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自然控制作用、作物补偿机制、害虫本身的化学通讯、减少不必要的化学农药使用、运筹肥料等养分,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对农民和消费者健康的影响,达到粮食产量稳产丰收、生态系统稳定可持续和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快速发展,复合肥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我国复合肥近年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肥料养分流失严重、肥效期短、养分供应不均衡、生产原料大多来自不可再生资源的问题。发展高产、优质.环境和谐的农业已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关键课题.要求我们必须走一条发展控释肥料及稳定性肥料.推进肥料释放的可控化肥料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基础。在作物所需的养分中,氮、磷、钾三种养分需要比较多。研究表明,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吸收氮3.0公斤、磷(P_2O_5)1.5公斤、钾(K_2O)3.5公斤,每生产100公斤玉米需吸收氮、磷(P_2O_5)、钾(K_2O)分别为2.8公斤、1.2公斤、2.5公斤,每生产100公斤稻谷至少需吸收氮2.0公斤、磷(P_2O_5)1公斤、钾(K_2O)2公斤。土壤中可供作物吸收的有效含量却又比较少,作物生产状况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9):F0002-F0002,I0001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退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董元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开发了经济、实用的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体系。该技术应用生态学原理,突破了仅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现有施肥技术,初步建立了同时满足作物需求和土壤生物需求的生态系统施肥技术,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效抑制土壤连作病害,在显著降低肥料和农药施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退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9GB24910540)等的支持下,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为主,开发了经济、实用的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体系。该技术应用生态学原理,突破了仅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现有施肥技术,初步建立了同时满足作物需求和土壤生物需求的生态系统施肥技术,通过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免疫能力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效抑制土壤连作病害,在显著降低肥料和农药施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内在品质。具体开展的研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养分资源利用状况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能增加农业的系统效益和农民的直接收益,而且能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土壤是最大的养分资源库,化肥、有机肥中的肥料养分资源和大气、水体中的环境养分资源又是土壤养分的重要补给源,农用矿产资源中含有作物需要的多种养分元素,是生产化肥的原料.本文分析了各类养分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合理利用的调控途径,其一是充分了解养分资源的时空变异特征,有针对性地调节养分供应状况,以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二是养分资源的宏观管理与微域调节相结合,以获得养分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三是无机养分资源与有机养分资源配合施用,养分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以保持养分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腐植酸具有促进根系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增进品质等作用^[1-2]。本试验以无核白鸡心试验对象,以常规葡萄施肥技术为对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腐植酸肥料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投入养分量相等条件下,腐殖酸能显著促进枝蔓、花果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促进早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