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欲求的力量     
欲求是中性词。但用于科技与创新上,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褒义词——因为欲求是科技、创新中永无止境的原动力!因为对完美生活的不断欲求,使我们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科技教学的师生们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让我们的生活及生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14,(11):88-89
科协是开展科普工作、促进公民科学素养提高的重要社会力量,杨浦区科协结合区域特点,创新科普网络体系建设,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的各类科普活动:探索整合社会资源,宣传科学发展观、健康生活、合理用药和节能减排等理念,围绕科技周、科普日、科普文艺演出、科学商店、市民走进科普场馆、市民科普讲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等活动,使科普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家的科普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方面讨论了科学家的科普责任:其一,考察科学发展历程,指出科普与科学家结伴而生,共生共长,是历史赋予科学家的任务;其二,分析科学活动两大内容科学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关系,指出科学家既要坚守科学创新这一立家之本,又不能忘记科学普及这一发家之路;其三,体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新情况,指出在大科学时代,投身科普事业科学家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4.
科普传媒已经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弱势.科普期刊的市场突围,要经历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与科普期刊的创新紧密相关.当前科普期刊的创新应主要体现在观念更新、内容创新、品牌创新和运作创新等几个方面;科普期刊的市场化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5.
科技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大学生科技创新是高校科普教育的体现,科普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关键,加强大学生科普教育有利于推进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科研人员从事科普的时间、经历都远不及欧美国家。最近,网络上的调查结果引发热议。而面对接二连三需要科学解释的新闻事件,人们不禁有了更多疑问: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科学普及水平不如欧美?科研人员为什么不愿意做这些事情?有科技工作者称,国外的科学家乐于从事科普写作.与科普著作发行量大、可以提高社会知名度和获得较丰厚的经济收入有关。有些写出了科普名著的科学家,其版税收入甚至高于  相似文献   

7.
短讯     
《科协论坛》2011,(3):45-45
中国科协在2009年、2010年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对科普创新展品、科技创新成果科普素材、科普影视作品、科普图书等4类科普作品的创作团队进行资助,鼓励优秀科普创作团队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科普作品。  相似文献   

8.
柏坤  贾宝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1):1740-1748
科学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章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基于科学传播“对话模型”,提出科普实践的“一体两翼”理念,并结合“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的科普实践,分析了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专家群体在参与不同平台科普实践的成效和经验,总结了“一体两翼”理念在指导和推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以高质量科普产品引领科普实践进而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北京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应紧紧抓住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推动科普理念与实践的双升级,努力实现科普事业创新发展,全面开创科普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陶思敏 《科技通报》2022,(6):115-120
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突出科学精神引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科普场馆在展现科技创新成果、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展现科技创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思维。本文通过馆校结合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意义,弘扬科学家精神需校内外的有效衔接,科学家精神在馆校结合中的探索与实践三方面,阐发用场馆资源构建高质量传播科学家精神,打造科学课程突出科学探究砥砺科学家精神,跨界科普打造数字化平台共筑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青少年科普期刊编辑的创新理念主要包括编辑工作的创新、读者对象的创新和营销方式的创新.只有这样,中国青少年科普期刊编辑才能成功应对加入WTO后青少年科普期刊发展的大趋势,才能编辑出版高水平的青少年科普期刊.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06,(3):10-19
2005年已经结束。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以往几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都只讲出成果,这次却提出,规划实现的目标不仅要关注出成果, 更要关注出人才。将“出人才”与“出成果”并重,可以说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次! 在科技工作中,“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以科学家为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工作平台,使之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层意思是,科技工作要“以民为本”,也就是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用科技发展的成果服务人民。据统计,我国的科技人才从数量上说,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每百万人中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仅是美国的1/8,日本的1/9! 我们在评选“科学中国人2005年年度人物”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科学家的伟大。不仅仅是在2005年,在此前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们已在本领域默默钻研,开拓创新。我们的标准是:在2005年度为我国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科学家。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所有的科研人员都有着紧迫感,都在急起直追,争取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我们选取的,是他们的代表,而更多的科研人员仍在默默无闻地努力着,我们对他们同样抱有深深的敬意——他们的努力,为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 他们的的付出,为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向他们所有人致敬!  相似文献   

13.
黄丹斌 《科协论坛》2002,17(1):21-23
中国企业科普在改革浪潮中虽有大有长进,在科教兴国中方兴未艾,但面对知识经济悄然而至的21世纪,却显得疲软,弊端层出。如何促使企业以科普为基点,赢得科技创新竞争优势,针对企业科普存在的10个问题,提出3点思考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学建制化过程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霁堂 《科学学研究》2003,21(6):591-595
以历史为线索,探讨科学建制化过程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演变之关系,指出:科学建制化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有互动关系,科学建制化程度决定科学家科普责任内容,科学家科普责任的发挥又促进着科学建制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前科技辅导、科学实验、科普剧等传播方式已深受观众的喜爱,如何将这种科普传播表现形式和当今大众媒体更好地融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可以将直观的实验表演转化成真人秀的方式在电视节目中播放,将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科学进一步融合,通过情景交融和艺术再创造的方式做成系列活动传播给观众,突破固有模式,创新传播手段、渠道,让观众体验另一种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上半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出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我国地方电视台科教节目呈减少态势背景之下,中央电视台科教评频道今年初推出<我爱发明>栏目,其助力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倡导科技创新的内容广受关注.近日,这一事件与其他九个科普事件被来自我国科普界、科技新闻界、科技教育界等领域的专家评选为2009年度上半年十大科普事件.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的历史重任更艰巨.世界现代科技革命浪潮汹涌卷来,时代给中国人民以挑战,历史给中国人民以机遇.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住科普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东科学中心采取"馆政""馆企"等多种合作模式,通过跨专业/行业协同攻关和深度合作,构建"设计+管理"双主导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全球首个"四品一械"等3个新的科普体验馆,研制一批互动式、沉浸式体验的创新展项,让人"耳目一新",受到观众热捧。基于广东科学中心的实践,聚焦科普协同创新的痛点难点,分析科普协同创新的实践意义,探讨科普协同创新的实施路径,提出科普协同创新是推进科普创新的重要范式,将有力推动科技馆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程广华 《中国科技信息》2010,(7):142-143,155
经商致富,不能只限于生产与销售现有的产品,还要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创新.在当今,创新已不再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人人都有创新的能力,人人都有创新的可能.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进发出创新的火花.这就要求我们对世界上的事物关心并注意观察.然后把灵机一动所想出的东西,试着构思出自己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学会》2022,(1)
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之创造的科技成就不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斗的结晶,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素。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普及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一体两翼"不平衡、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科学技术最新进展快速响应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成就科普展示工作值得关注。该文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为例,梳理其展示概况,分析展示特点,结合科技馆展览展品展示特点,思考并提出科技创新成就科普展示的建议,以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普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