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冬天的早上是折磨人的,想从温暖的被窝中钻出来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心理:我再睡几分钟就起床。于是闹钟响了又响,直到快来不及的时候才匆忙起来。天气寒冷,赖床几分钟是没问题的,因为这样不但可以让尚处在松弛状态的肌肉有个缓冲的时间,恢复到自然紧张状态,使血液由缓慢流淌回到正常流速上来,还能调节精神状态,让大脑从睡梦中逐渐清醒过来。但是切忌长期病态赖床,因为冬季赖床对人有六大危害: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的动手时间要充裕 一节课35分钟,除去讲课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对孩子们来说就不太充裕了,经常是孩子刚刚提起兴趣,还没做出东西,下课铃声便响起来了。这样就产生了以下几个小问题:1.学生的积极性慢慢地降低。这样总打断学生的创作热情对学生的积极性会有一定的影响。2.作品不易保存。第一节课没有完成的美术手工作品带回家经常会弄坏或者弄丢。如果放在教室里的,空间又不允许。老师保存也不现实,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可是学生真的动起来后,却又产生了这样的情形——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但是学习纪律难于控制.教学目标难于达成。难道说动起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无法实现吗?其实不然,应该说让课堂教学动起来的指向是正确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操作有没有到位。那么怎么操作才能实现课改的初衷呢?笔认为,主要是把握好教学中的几个“一分钟”。  相似文献   

4.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素养,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李红梅 《成才之路》2010,(26):97-98
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利用率,是我们一直努力探究的一个课题。但如何让这四十分钟的每分每秒都充分发挥作用,让学生在这四十分钟内获得更多、更实在的东西.至今还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尤其是语文课堂,差、慢、少、费的现象更为严重.更亟待解决。在不断地摸索与实验中,我发现要提高语文课堂的利用率,下面几个环节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课堂即情感     
梁恕俭 《教师》2012,(19):122-123
课堂是什么?对于这个很“低级”的常识性问题,这么多年来我们却一向不屑于认真研究。从学生生命存在的现实角度.我们必须接受“课堂即情感”这个观点.学生的生命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合成的,因此教育人有责任让课堂“狂欢”。狂欢是一种生命状态,唯有这样的高峰体现才可以让学习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语文教学中提的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问题明确:1.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参与的实质是什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的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中仅占几分钟或只需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新课导入得法,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保证授课效果.那么怎样更好地导入新课呢?通过实践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9.
我园每学期都要举行两次安全疏散演习,但每次园长都会提前告诉我们演习的时间,有的教师就会在演习开始前几分钟让幼儿停下所有的活动,在活动室静静地等待演习开始的警铃声。警铃一响,所有教师带着幼儿按预定方案快速撤离。我常常想这样的演习在危险真正来临时究竟管不管用。谁能保证危险来临时大家正好坐在活动室里,并  相似文献   

10.
陈海霞 《江苏教育》2007,(14):74-74
在班级的一次数学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美术兴趣小组从学校出发去风景区写生,计划每千米走8分钟,2小时到达。实际每千米只走了5分钟。他们实际几小时就能到达风景区?(用比例解)  相似文献   

11.
有位名师说:“每一堂课不可能是40分钟都精彩,可是!必定有几分钟是精彩的。”是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上着上着,由于学生突然的神来之语,使得原本平淡的课堂顿时掀起一片高潮。当然.有时也会因为学生的困惑而激发了我的“临门一射”,从而使学生茅塞顿开,使课堂呈现柳暗花明的场面。  相似文献   

12.
戴本刚 《山东教育》2005,(21):36-37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就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创作的源泉。这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动人的心声.从这句话里,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两条信息:一是充分肯定了孩子的美丽天赋——诗人,二是点亮了发展孩子天赋的路灯——拨响心里诗的琴弦。耶么,如何拨响学生心里诗的琴弦?  相似文献   

13.
一节课只有45分钟。如何改变传统的课堂观念,充分发挥45分钟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是提高课堂效益,是教学中的基本问题。荥经县“GX”研究组从义务教育数学学科入手,提出了达到“GX”的途径至少有以下几务:1.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愉快教学;2.让“能者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3.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把课本真正视为一个整体。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此课题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1995年获荥经县科技进步和星火贡献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梯形的初步认识”.在让学生总结梯形的特征时.原来是这样设计的:梯形有几组对边平行,它们的角有什么特点,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什么区别。随着课堂的进展改为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对梯形的认识,独立思考三分钟后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5.
胡小望 《江西教育》2005,(10):12-13
近年来,在日常教学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从教师到教育管理者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发展。课改,让我们的教师转变了观念.调整了行为,开阔了视野;课改,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鲜活而灵动、丰富而精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学校的课改实践中,不时有泡沫浮起,有不和谐音夹杂,有有害物质侵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关于认识“时、分、秒”,教材是这样表述的:“钟表上时针刚走过数几,分钟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如何让这段文字内化成学生的理性认识。通常的作法是教师出示数个钟面图形,显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辨认。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当分针位于钟面上“6”字前面时,时针靠近的刚走过的数字,学生大都能准确读出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当分针走过  相似文献   

17.
生死人数     
英国一位诗人写过一首诗,其中几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诞生……”有个数学家读后去信质疑.信上说:“尊敬  相似文献   

18.
课前几分钟口头作文都安县高岭中学谭绍根课前几分钟口头作文,就是说教师在每日语文课开课时先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口头作文,然后再按计划上课本里的内容。具体做法是:一、先预告题目,后临课出题。开始训练时,学生对口头作文是感到有难度的。口头作文前,教师首先给他...  相似文献   

19.
正这天,五(2)班的同学们正上着语文课,突然,教室的某个角落竟传出动听的手机铃声。原来是赵甜甜同学书包里的手机响了,叶老师感到非常惊讶。几分钟后,老师向全体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小学生可以带手机上学吗?同学们立刻围绕这个话题讨论开了——  相似文献   

20.
诚信测试     
他刚把手机装进口袋不到一分钟,对讲机就响了,主管命令他立即把车开回公司。伊本到阿联酋迪拜一家出租车公司应聘司机,虽然已经有驾照,但是上岗前,公司还是对他进行了几天的培训。公司不但详细讲解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让他熟背交通法则,还再三告诫他,无论任何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