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论何种语言,在进行拒绝行为时处理不当,不仅可能使交际不能顺利进行,甚至还会破坏交际双方的关系,造成不良的交际后果.因此实施拒绝言语行为需要一定的策略,不仅要表达出说话入的拒绝意图,同时还要将受话入的面子威胁程度降至最低,即“面子(保全)论”.而日语言语拒绝行为是这一理论的具体体现之一.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二语习得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尽可能地减少语用失误,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语言不同,双方在交流的时候需要把目的语  相似文献   

3.
在言语交际中导致交际者本人未能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作为现实生活中最普遍、最活跃、最具创新的一种语言表现手段,广告语言就是试图通过语言使用来影响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表现形式。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在文化心理、面子威胁、洋化效果等方面研究广告语言中的语用失误,并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各自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同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也对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和跨文化交流活动产生着影响。不同文化背景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最突出的一点就体现为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建议言语行为是一种"指令性"言语行为。与面对面交流的语境不同,在网络交际背景中,建议者为减少面子的威胁程度、提高建议的可接受性所采取的语用策略也不同。基于此,以"知乎"这一网络问答社区中关于"抑郁症"的建议话语为语料,结合了面子理论和身份理论,归纳网络建议的特征,并总结适用于网络交际背景的实现建议的语用策略,以期为该领域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也引起笔者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民族的地域环境、物质生产、社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交际学”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一个新的分支,研究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及其规律。在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交际中,中国学生往往因为中文话语行为,或是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形式,或是错误的理解了语言形式,或是受了文化因素的影响等原因,导致了交际的失败。本文试图对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在语用差异和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研究,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交际中,语境起着基础语言配置的作用,语域则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语境决定语域的选择,语域特征也反映语境归属。不管是本族语者还是非本族语者,其语用失误无非是对语境理解偏差或语域选择能力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11.
英汉化关于“谦虚”的语用策略有很大差异。以英语为母语的受试基本上不能接受汉语“自贬”和“推让”的谦虚策略,汉语受试会根据相对权势和社交距离的变化实施不同的谦虚语用策略;英语受试并不能根据场合实施这种中国式的谦虚语用策略,以汉语为母语的受试也没有完全接受传统中国式的谦虚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过渡语与语用移情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简单地回顾了从1972年Selinker提出“过渡语”这一术语至今有关的发展状况,涉及到过渡语的合理性问题,过渡语与母语和目的语的关系问题,过渡语的不同构成成分(包括错误部分和正确部分)问题,过渡语的性质及其发展问题,指出过渡语是一种动态平衡,其次,论述了移情的概念,阐明了移情在跨文化差异敏感性中所处的最高层次,认为移情是相互的,应该有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磨合点,提出移情是提高语用能力的关键之一。最后探讨了过渡语的可渗透性及过渡性与移情的关系,指明语用移情的培养是过渡语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交际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如语篇构建、人际商讨、元语用功能。运用Leech(1983)的礼貌原则分析了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从而揭示其在人们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皓璇  王之光 《培训与研究》2007,24(5):133-134,F0003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重要内容,许多传统节庆都与之相关。在权威词典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译“节气”和“清明(节)”的翻译策略和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理论出发,探讨了英语和汉语倒装语序的语用功能.英汉倒装语序均具有焦点分离突出和情境设定的功能.以这两个功能为基础,通过变换语序等手段,可以进一步取得综合性的语用效果.同时英汉倒装语序还有各自独有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词语的语用意义与其存在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翻译的准确性在于把握其语用意义跨文化语言间词汇语用意义对语用等效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阐述语用能力、语用失误等相关概念,探讨加强语用能力培养的途径,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8.
语用能力是一个跨学科概念,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交际学和跨文化研究中均有涉及。外语语用能力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新兴领域正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兴趣。本文依照外语教学的理论框架,在大量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近三十年国内本研究领域的成果,包括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学测试等。最后,文章从理论层面、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会话分析的角度探讨女性会话策略及其语用意识。女性会话策略具体包括女性在会话中对语调,词汇,话轮,简短反应,模棱语.问句及附加问句。恭维话,指令等的选择使用。这些女性会话策略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女性所属的亚文化群体所构成的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和女性自身的自我认知心理。这两者共同构建了女性的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20.
“是……的”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式,前人已在某些方面对两类句式进行了比较。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两类句式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特别是从焦点、语气方面来分析两类句式的不同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