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亚力山大指出:“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90%。能听懂你才觉得舒服,听不懂就觉得不自在。”可见,“听”在语言习得中十分重要。在听课中,我发现学生听的能力比较差,效率不高。尤其是新课程中,合作、讨论式的课堂,老师们觉得更难驾驭,学生听不好,也就学不好。在实践中,我感到“倾听、解读、评价”是提高学生听力的有效方法,是形成动态生成的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一次讲座中,刘建彬老师发出一个质问——“老师们,大家关注过吗?学生怎样的状态才是倾听的状态?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倾听了吗?”这一问,我的心猛然被一击!是呀,在平日的课堂上,我们总会听到教师的课堂语言“:请大家注意听讲!”而很多时候我也会觉得这位老师已在提醒学生去学着倾听了,是在落实课标的要求了。对这个问题再没有深思,这一刻我意识到原来“落实”需要如此深细!反思教学我们只是将目标当作了一次次的要求,一遍遍的训导。原来我们误把“训导当作了“训练”,忽略了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听,应该说是人们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但…  相似文献   

3.
陈勇 《四川教育》2013,(12):33-33
一、引导学生善于倾听,让学生在评价中能发出“正确的声音”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当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却在干别的事情,因此,不少同学回答的是别人已经回答过的问题;一方面老师讲的正是当节课重点,而另一方面学生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何谈评价的高效?1.教师要以身作则。优秀的教师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表达机会,感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尊雨,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矗了呵感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一节好的语文课不只是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多新颖与多巧妙,更重要的是看这些教学设计、方法、组织形式等在学生身上所起到的作用,即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活”了起来。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方法值得尝试。一、让学生学会倾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先听后说,边听边想,想好后再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打断别人,通过自己耐心认真地听,把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听懂、听明白。具体指导方法:其一,老师不随便打断学生,用自己善于倾听的行…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别人的讲话,是现在大多数学生的通病。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问问自己:我教学生倾听了吗? 教师先学会倾听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首先教师自己要善于倾听。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上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相似文献   

6.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师觉得难教,学生普遍觉得难学;不少学生感叹自己的物理学习情况是"一听就懂、一点就通、一教就会、一做就错"。虽然有些问题老师已作反复讲解,但学生还是考不好。尽管考题难度不大,且有些考题平时都讲过,但是就以为每次都完成任务了。其实不然,教师讲清了,并不等于学生就听懂了;学生自以为听懂了,其实未必真懂,即使听懂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别人的讲话,是现在大多数学生的通病。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问问自己:我教会学生倾听了吗?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实践。一、教师先学会倾听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首先教师自己要善于倾听,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上学生质疑、反驳  相似文献   

8.
所谓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学生应该学刽顷听,在课堂中,学生的倾听是学生的重要学习行为之一,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保证。养成专注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倾听能力的前提也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张春风 《考试周刊》2011,(50):76-77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常犯这样的毛病——满堂灌,整堂讲。,他们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担心自己讲得不透。浅的题目要讲给“差”生听.难的题目要讲给优生听。长此以往,学生成了听众,课堂成了讲堂,结果是学生练习机会少了,接触题型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了。学生觉得课堂上似乎听懂了,课外作业却不会做,成绩自然上不去,能力也提高不了。针对这些情况,我想对“满堂灌”的老师说一句:“还学生思考时间。”  相似文献   

10.
所谓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学生应该学会倾听,在课堂中,学生的倾听是学生的重要学习行为之一,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保证。养成专注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倾听能力的前提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语文课,一位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她),他(她)会十分高兴,但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便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相似文献   

12.
蒋骏 《今日教育》2005,(9):40-41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标准乃至未来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然而,深入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不愿倾听、不会倾听的学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听”这一目标的达成在课堂教育教学中长期被忽视,而为人师者也未能率先垂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即便在新课改的今天,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把倾听视作改善师生关系的门面:装模作样地听,心不在焉地听.为寻找代言人听……学生长期置身于这样的倾听氛围,如何能学会倾听。新课堂呼唤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中倾听的示范效应,让自己的倾听激发学生倾听的热情。使学生在倾听中学会倾听。这种示范效应要求教育工作者学会用“心”倾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林枫 《福建教育》2006,(9A):21-23
“倾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细心地听取”,即要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学生个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教师让别的学生发言时,他们或悄悄地与其他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话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但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说话的学生不多。缺少了“倾听”的口语交际不能说是真正的口语交际,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笔者前一段听了太原市并州路小学高艳老师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的一节高年级口头作文课,觉得很不错。所以说很不错,是觉得这样的作文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上学习气氛热烈;还因为接近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生作文性质的论述。因为笔者对这节作文课有这样的感受,也就想借此介绍给老师们。习作目的:1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让学生学习以事抒情这类记叙文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说真话,表达出真情实感。2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听懂主要意思;自己能说清楚要表达的意见,事情要说完整,说具体。习作重点:指导学生“围…  相似文献   

15.
<正>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使人终生受益,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和优秀品质。其中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深思品质就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之一。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深思品质就成了教师们不断探索的问题。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上课的纪律涣散,学生们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二是学生们虽然遵守课堂纪律,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讲,但是却没有听进去,也就是听到老师的有声语言,而没有听懂老师语言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深思品质,必须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努力,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30):15-16
倾听者是教师角色的应有之义,学会倾听也应该成为每位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著名的学者佐藤学先生曾经多次提出"倾听"是课堂活动的核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倾听者的角色却存在严重缺失。为了实现教师倾听者角色的回归,依据佐藤学的相互倾听理论,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安心、安静的课堂环境,并成为学生倾听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相似文献   

17.
一、新型师生关系之一:倾听作为教师,你曾侧过耳朵,倾听过学生的“声音”吗?也许你在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出色的“讲解者”,但你可能是一个失败的“倾听者”。在你那些温顺的“听众”(学生)中,蕴含着他们无数的“声音”,而且这“声音”等待着你的“倾听”。学生不仅有权利说出自己的“声音”,也有期待被“倾听”的渴望。然而我们过去的教育却造就了一批“失聪”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声音”充耳不闻,从而失去了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时机;而学生也只能是一批“失语”的听众而已。教育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倾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一个新的名词——学会倾听。何谓倾听?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细心地听取,它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一种能力。听的能力强,就能抓住说话人的要点,有效地吸收营养,融入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让学生爱上倾听呢?一、感受“倾听”的力量1.倾听者——思维碰撞,点燃火花。…  相似文献   

19.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标准乃至未来人才目标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然而,深入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不愿倾听、不会倾听的学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听”这一目标的达成在课堂教育教学中长期被忽视,特别是为人师者不能率先垂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即便在新课改的今天,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把倾听视作改善师生关系的门面:装模作样地听,心不在焉地听,为寻找代言人听……学生长期置身于这样的倾听氛围,如何能学会倾听。也许,正是因为倾听这块小基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大工程。基于现实,新课堂呼唤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中倾听的示范效应,让自己的倾…  相似文献   

20.
一、工作中的困惑 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正在发言,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叫着:“老师!老师!我、我、我……”不顾别人还没有把话说完就插嘴。这就是孩子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表现。吵吵嚷嚷的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情绪及学生听课、发言的兴致。目前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这方面习惯还没养成,表现为:插话、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