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近,有些电影制片厂先后决定或正在酝酿和外国制片商合作改编拍摄我国的一些古典文学名著,对此,电影界的导演和演员谢晋、刘琼、张瑞芳等在与记者交谈时说,这样做可能有些赢利,但失去的东西要比得到的多得多,不值得提倡。这些电影艺术家说,中日将要合拍的系列片《三国演义》,导演是日方的,日方还将派出主要演员,他们很担心,这部影片是否真正拍得好。这并不是不相信日本艺术家的艺术才能,藏原  相似文献   

2.
[相关链矮] 侯莉君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生在旧社会,父亲早早病故,为了维持生活,十二岁就拜师学艺,饱受旧社会对艺人的凌辱和欺压.新中国诞生后,她毅然走出家庭,参加了评弹协会,成为人民艺术家.她演过祝英台,唱过赵五娘,起过秦香莲,扮过孟姜女.为了抒发对这些被压迫女性的同情与爱怜之情,她在传统曲调(俞调、蒋调)中,不断化进悠长低回的京昆唱腔,融会贯通,化为一体,逐步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委婉动听的"侯调"流派唱腔,深受广大听众的赞誉和欢迎.  相似文献   

3.
从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到电影银幕上直爽泼辣的农村妇女李双双,张瑞芳的每一面都让人无法忘怀,然而,她对自己的评价却是:"我只是个听话的演员"2012年6月28日晚,94岁的张瑞芳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两天前,人们刚送走了和她同岁的老演员陈强。国家话剧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初是评弹艺术家徐丽仙创作的旺盛时期.那时候,几乎她的每一新作都成了 上海评弹团的保留节目,她的"丽调"到处风靡,戏曲界、音乐界、电影界有不少丽调爱好者,其中有不少是知名的艺术家.歌唱家喻宜萱就曾写信向徐丽仙表示自己的倾慕.有一个时期,江苏省歌舞团的资料室借出最多的是徐丽仙的唱片.评弹女艺人和票友们竞相摹学丽调新腔运用于自己的演唱之中.丽调成为了评弹界演唱最为普遍的女声流派.  相似文献   

5.
听说张瑞芳与我父亲住同一个医院,我马上找到写<张瑞芳传>的姜金城先生,请他带我去拜访张瑞芳老师. 我小时候看过不少由张瑞芳主演的电影,如<凤凰之歌>、<李双双>、<万紫千红总是春>、<母亲>、<南征北战>等.  相似文献   

6.
张大成 《档案与史学》2009,(7):55-55,54
淮海路边的雁荡路,是一个蕴蓄人文历史的地方。上世纪40年代,这里曾居住过电影明星李丽华,她是中国电影明星打人美国好莱坞和世界影坛的先驱人物,至今生活在美国。这位享誉世界的中国电影明星,是影坛的常青树,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电影界的活词典沈寂老人告诉我,李丽华才貌双全,戏路很宽,演技出众,演过140多部电影,能胜任各种角色,屡创票房最高记录。她又很美,是一种中国古典美。  相似文献   

7.
苏联代表团差点没赶上 赶来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的苏联文学家艺术家代表团是10月1日的上午才乘火车到达北京,差一点就赶不上了。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们在书店的书架上可以看到许多艺术家写的回忆录和艺术家的传记作品,而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艺术家回忆录,那要数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了,这部著作堪称梨园界的活档案。  相似文献   

9.
6月1日晨, 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豫剧大师常香玉因病逝世。常老德艺双馨, 她的逝世令国人悲痛, 并以各种方式寄托哀思。人们同时也渴望了解这位艺术家更多的生平事迹, 但一些媒体的报道却叫人大惑不解。 据2日的某知名媒体报道:6月1日7点零6分,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河南  相似文献   

10.
鲜在国内舞台上露面的朱哲琴,暂定于今年9月初在北京世纪剧院举行四场演唱会,这将是她在国内举行的首场个人演唱会,十分引人注目的是,这场演唱会可能会以“朱哲琴和她的朋友”这种形式演出,一批国内外顶级艺术家有可能汇聚一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建设大军正在祖国山河大地绘制经济腾飞的宏文,中国的文艺家们正以极大的热情将它转换为书页中、视屏里、舞台上的宏文。京九线、南昆路、小浪底、三峡工程,壮阔的工地和千军万马的建设者阵容里穿行着多少电视工作者、作家、艺术家的身影,一集集大型系列电视专题片,与大型工程同步,让电视观众目不暇接,当建设工地尘埃落定,一部部长篇报告文学新书就摆上读者案头。  相似文献   

12.
庞学勤认为,入选"22大明星",政治合格非常重要。"我有一条好,啥事没有。革命老区出生,一直在解放区工作,没被捕过,不会有叛变问题,也没有生活作风问题。"2012年6月底,陈强、张瑞芳两位老电影艺术家相继去世,让这个老影星群体  相似文献   

13.
傅聪是著名的钢琴家、音乐家,他是第一位登上世界钢琴舞台的中国艺术家,在西方古典音乐中颇有影响。本文对傅聪生平事迹进行了概述,并梳理了他的钢琴演奏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对于很多人来说,蔡国强简直是个神话,几乎可以说他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最走红的中国艺术家。不幸,这位艺术家在中国被广泛认识,是因为一桩官司,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奖的《收租院》被控抄袭。 但这个官司,至少给双方都带来了好处。广大中国人因此知道中国“流落海外”还有这么一个想法怪异的艺术家,而四川美院因此加强了自身宣传并使《收租院》的艺术成就被无限制提升。  相似文献   

15.
《名字写在大地———追忆德艺双馨的文艺战士、评书艺术家叶景林》是我在2002年采写的一篇通讯,当年获得了辽宁省好新闻一等奖。回顾当初交这份“答卷”的情况,我愿与大家说几点体会。以新取胜———不使“鲜花枯萎”2002年5月中旬,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连续报道了“德艺双馨”评书艺术家叶景林的先进事迹,他磊落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品格让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获得了精神的激励。而这位让人敬仰的英雄正是我们鞍山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无疑给我们地方的新闻报道增加了亮点。当时,编辑部把报道的任务交给了我。新闻贵在新,记者的使命要求我必须…  相似文献   

16.
京城影坛新鲜事:著名电影导演古榕将30余位普通观众请进北京电影制片厂,请大家对他即将推向市场的新片《红天鹅》品头论足,观摩修改。 古榕此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仅在新闻、电影界,在广大市民中也产生了轰动效应。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创举,她的是是非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影响自己成长的老艺术家们始终怀揣着一份特殊情感。体会是:采访要做有心人。且看作者如何做"有心人"。文化名人报道历来受到媒体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名人不断涌现,人们习惯将德艺双馨常青树式文化名人称为老艺术家。为此,我十分珍惜每次与其交流的机会,随  相似文献   

18.
面对巴以冲突如此沉重的话题,斯皮尔伯格没有把它拍得沉闷呆板,相反,他拍成了一部充满悬念的政治惊险片巴以冲突向来是个敏感话题,西方成名的艺术家一般避而不谈,我知道的惟一例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其小说《敲鼓的小姑娘》正面描写巴以冲突,被誉为迄今为止最杰出的反恐小说。现在,斯皮尔伯格填补了电影界的这一空白。作为全球电影界最著名的犹太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慕尼黑》,讨论复杂敏感的巴以冲突,自然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电影公映后,媒体反应强烈。有人批评他攻击巴勒斯坦人,也有人指责他对以色列不友好。当然,大部分影评…  相似文献   

19.
刘征 《湖北档案》2003,(11):24-25
今年93岁高龄的李青萍是中国画坛的一位极不平凡的大艺术家,其绘画造诣颇为高深,她是中国第一位西洋画的女硕士,她的第一本个人画集《青萍画集》是由徐悲鸿为其选辑、亲题书名并作序,她被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8月25日,“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选系列光盘”出版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出席座谈会。“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选系列光盘”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下,由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巾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组织编选出版的一套大型音像出版物,是宣传文化战线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这套光盘系统地反映了五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的辉煌成就,介绍了五十年来我国著名艺术家创作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