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宗敬(原名宗锦)、荣德生(原名宗铨)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企业家之一。而荣家发祥地是上海的申新纺织厂。荣氏兄弟在上海不仅开办了申新纺织厂,嗣后又陆续扩大到申新系列的九家纺织厂,并开办了其他如面粉厂等许多企业,因而闻名全国工商企业界。  相似文献   

2.
肖正德 《档案与建设》2003,(11):33-34,47
南通市档案馆在为大生纱厂早期档案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时,通过清理馆藏大生纱厂档案,意外地发现了200余件张謇函稿。这些函稿绝大部分是从未发表过的,在《张謇全集》中也未见收录。在这些未刊函稿中,有24件大生纱厂创办初期张謇亲笔书写之便条(张謇自称为“手条”)。新发现的这20多件“手条”都是张謇写给大生沪帐房的负责人林兰荪的,一般只署月日,未署年份,但从其内容推断,当形成于1898年至1907年之间,即大生纱厂创办初期。大生沪帐房是大生纱厂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在上海设置的办事机构。原称“大生上海公所”,次年1月迁至上海…  相似文献   

3.
实业家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晚清上海的海关——江海关对于大生纱厂的作用,并积极争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大生纱厂开纺后迅速盈利,也引起了江海关的关注,英籍税务司好博逊在《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中对张謇和大生纱厂的记载,是西方人对张謇和大生纱厂的最早的观察和评价。张謇与好博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张謇从事天生港自开商埠过程中,好博逊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穆藕初(1876-1943)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他出生于上海浦东,他的父亲原来开棉花行.后家道中落,穆藕初曾做过棉花行的学徒.经过艰苦的自学,他考进了江海关.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他在34岁时留学美国,攻读植棉、纺织和企业管理,获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先后创立植棉试验场和上海德大、厚生,郑州豫丰3爿大型纱厂,还创办了华商纱布交易所、中华劝工银行等,被沪人称为“绵纱大王”.  相似文献   

5.
我国图书馆界从20世纪90年代起形成了对图书馆精神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创建私人图书馆者的精神源动力的研究还没有纳入视野.大公图书馆的创建人荣德生先生以"爱国忧民,创建不朽之事"为核心的源动力,丰富了中国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6.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经多次考察通海交界处的吕四场海滩荒地后,张謇论证开办垦牧公司的可行性方案.经考察,专家认为盐碱地可种植棉花.于是张謇决定废灶兴垦,既可以安排沿海地区大批的劳动力,又可解决大生纱厂的原料问题.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张謇等筹资兴办的通海垦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开垦荒滩,修筑海堤,经营盐业,垦牧植棉,开办工厂,兴办教育.张謇把人生的坐标从做官转为脚踏实地办实业与教育两件大事.  相似文献   

7.
蚂蚁商人     
最近,笔者替在澳洲做生意的一位亲戚办货,去了几次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在上海七铺路10元买3双的白色棉运动袜,那里卖7角;100支装的双头棉花签在上海家乐福大卖场卖1.2元,那里卖0.19元……义乌的市场之大,任你开着汽车一圈一圈地兜,常常会迷路.市场还在拓展,一期、二期、三期,一期比一期规模更大.商铺还是不够,每次都是抽签入驻.  相似文献   

8.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9.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10.
1925年上海发生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虞和德(字洽卿,以字行)代表上海资本家阶级在这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长期以来人们对他在运动中的表现贬多褒少,他久道很多不公正的非议,本文根据可靠的史料,重新讨论这一问题。一、组织“五卅事件委员会”合乎情理,并非“破坏”运动1925年5月15日,上海口资“内外棉”纱厂七厂(今上海国棉二厂旧址)发生劳资纠纷,日籍职员开枪打死我国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10多人,激起纱厂工人罢工抗议。5月30日上海各大学的学生在公共…  相似文献   

11.
久所共知,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是“父实业”的开篇之作,在中国近代纺织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为规划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生纱厂创办后首先面临解决原料问题广泛动员城郊农民种植棉花仍不能满足工厂生产需要,张謇把眼光投向了海安东北部的围垦区《海安县志》有这样一段明确的记载:“民国初年,南通实业家张謇在李堡、角斜地区创办大赉公司,从启东、海门等地招雇农业工人在腰灶河以东至角斜场一带,开垦荒地,种植棉花,为大生纱厂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中国带来了棉制品进口迅速减少和欧美在华纺织资本扩张的放缓,这给我国民族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由此步人了一个“黄金时期”.以大生纱厂为例,从1914年到1921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就有1000多万两.[1](142) 受纺织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众多社会资金争相进入纺织工业,在此背景下,金沙镇士绅顾鸿闿及四安镇士绅徐鲤泉、王聘时等人也积极筹设纱厂.因陈家酒店(四安镇旧称)距南通城不远,又紧邻古运盐河,交通比较便利,加上此处百姓不仅多种植棉花,还兼营织布,为此,顾鸿闾等将纱厂选址设于镇区南.又因厂区位于酒店镇与阚家庵之间,故取谐音定厂名为“久安”.  相似文献   

13.
陈震寰 《大观周刊》2010,(48):151-151
不少经销商积聚了一定的资本和资源后,在继续经营商贸流通业务的同时实现二次创业,开办实体经济,自己生产产品.本文围烧经销商二次创业,从无品牌策略、品牌追随策略、自创品牌策略、外借品牌策略及混合品牌策略等方面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晚报界一年一度的盛会,1992年11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作为这次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的东道主,新民晚报第一次在自己颇有气派的大厦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其实,新民晚报已是第二次担当全国晚报年会的东道主了,第一次是在30年前,而那次来沪出席会议的仅有6家晚报。沧桑巨变,今非昔比,中国的晚报事业随着时代的步伐飞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新闻界奋然崛起的一支生力军。此刻聚集在上海的是正式加入  相似文献   

15.
打开祖国的版图,在长江入海口有一个濒江临海的中等城市,这就是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江苏南通;打开南通的地图,在主城区西北方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这就是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祥地唐家闸,中国最早的民营纺织股份制企业——大生纱厂就坐落在这个小镇上。这个纱厂经历了110多年的历史风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大生企事业集团,而见证这一历史过程的,就是基本完好地保存在南通市档案馆里的大生档案。一、先人遗存要说大生纱厂和它形成的大生档案,还得从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大生纱厂的创办人张謇说起。张謇(1853-1926),…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以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为龙头的全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异军突起,发展非常迅速。据统计,目前已有30余家省(市)、省会或有影响的中心城市电视台开办了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大连电视台等还正式开播了生活频道。本文试就如何进一步办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进行探讨。一、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基本理念1997年11月,在首届全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的《生活》栏目的理念是:与消费时代同行,关注消费时代背景下中国普通人的生活。这一理念,是在总结了《生活》栏目开办300期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17.
与其他行业女性易被边缘化不同,在新闻传媒界,女性越来越成为一支主力军.新闻出版总署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女新闻工作者占总人数的41%.有的地方女记者比例更高,以上海为例,20多年前上海新闻媒体中女性比例只有不到20%;2001年,上海女性传媒人的比例已经占了37.1%,高于全国的32.9%;到了2005年,上海新闻媒体女性从业者的比例已经接近40%;截至2008年底,在上海期刊和报刊的将近1万名从业者中,女性比例分别占到47.76%和48%.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业越来越密切地关连着广大社会群众的生活。为此,全国许多报纸加强了图书、出版评论及信息传导,好些大报、晚报还开辟了专刊专栏,发表了不少质量甚至高于专业出版报刊的文字。这是极有利于出版繁荣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园地,也是书评和出版时评中新起的一支方面军。本刊将陆续从这些报纸中选载有关文章,供大家参考。欢迎读者和报纸编者推荐。来稿一经采用,对作者、原编者、推荐者均致送样刊及稿酬。——编 者  相似文献   

19.
当前,很多新闻网站纷纷开办地方频道,有的大型网站不但开办了省级频道,还开办了市、县、区级频道,甚至乡镇级站点.如某大型中央新闻网站,不仅在各省开办了省级频道,而且在一些省内,如江苏,开办了无锡、苏州、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大丰港经济区、东台、如皋和高淳桠溪等22个频道(站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晚报界一年一度的盛会,1992年11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作为这次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的东道主,新民晚报第一次在自己颇有气派的大厦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其实,新民晚报已是第二次担当全国晚报年会的东道主了,第一次是在30年前,而那次来沪出席会议的仅有6家晚报。沧桑巨变,今非昔比,中国的晚报事业随着时代的步伐飞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新闻界奋然崛起的一支生力军。此刻聚集在上海的是正式加入晚报协会的58家晚报,其外围还有20余家晚报。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