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教育》2009,(4):80-80
开发校本课程不是编写校本教材,导致这种理解的根源就在于把课程理解为教材。校本课程的产品指的是《课程纲要》而不是教材。鉴于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定位,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部门以及学校不要关注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而应关注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由教师开发的《课程纲要》。  相似文献   

2.
叶莎莎 《宁夏教育》2006,(9):41-41,43
一要处理好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的关系。调研发现,一种普遍的误解是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等同起来。专家指出,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一种呈现形式,但并不是课程的全部。  相似文献   

3.
<正>一、对研发校本教材的认识2001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为了克服以往教学中"课堂唯一"、"课本唯一"的弊端,国家提出了三级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诸多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纷纷编写校本教材。然而,不容回避的是,有的学校对什么是校本课程理解得不够,因此,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很多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不过是将一些传统经典古诗文或者是学生的作文汇集在一起。这算不上校本教材,充其量算做学生的课外读本。基于上述认识,为了提高各年级学生识字、写  相似文献   

4.
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他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高职"的特色和亮点,并且把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教材编写与教师的校本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建设要求必须是动态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和教师校本教育的状态并形成互动,构成合力,建构良好文化素质课建设理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他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高职"的特色和亮点,并且把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教材编写与教师的校本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建设要求必须是动态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和教师校本教育的状态并形成互动,构成合力,建构良好文化素质课建设理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类课程校本教材对学生、教师和企业培训的积极作用,在开发校本教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校本教材开发的依据、条件和创新点,尤其应从校本教材编写内容、编写体例和编写辅助材料等三方面体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类课程校本教材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正一年前,我校以莆田市教育局提出的"莆仙戏曲进校园"的精神为契机,把这次活动作为一次强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本文以这次的校本课程开发为例,谈谈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发掘各种资源,进行开发校本课程。一、利用地方文化特色,编写系统的校本教材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戏剧,有着自身  相似文献   

8.
韩飞  牛涛 《教育与职业》2021,(6):102-106
文章介绍了"创业启蒙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开发概况和育人价值,认为目前存在课程目标定位偏窄、实训教材编写困难、课程实施条件受限、教学评价标准失衡等建设性缺失。对此,文章提出了科学构建三维校本课程目标体系、编写"数字化、可视化"的校本实训教材、依托数字教育资源开发改善课程实施条件、制定符合"三性"原则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等矫正机制。  相似文献   

9.
荣嵘 《现代教育科学》2012,(6):10-11,116
"以人为本"是我国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旨在改革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这就将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到国家政策的层面上来。而当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却存在着如下误区:1.把校本课程开发单纯理解为换教材。2.把校本课程开发与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同。3.受升学制度、考试制度限制,校本课程开发跟风盛行。4.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尚无如此经历的教师来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其能力与精力局限凸显。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广泛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不少学校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还停留在编写校本教材的层面上。这种"窄化"现象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象,须对校本课程开发在概念内涵上进行新的拓展,对其进行再概念化;并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在地化"的开发策略,更好地实现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建设特色学校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产物,其价值取向源于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校本教材的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转变学校的教学方式;推动学校愿景的实现"。这一价值取向是判别学校编写的教材是否属于校本教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校本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定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那么如何界定校本课程的地位是编写的关键,因为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之所在.现行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既提供了指导思路,也为校本课程的建设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正一、校本教材编写的现状新课程改革实际是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利的加强,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进程,并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各地也竞相出现一股校本教材编写热潮。但是,当前校本教材编写热的无序低水平状态需要我们加以审视。1.编写观念目的曲解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之后,各地展开了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作为校本课程重要载体的校本教材被竞相效仿。很多地方开发校本教材只是为了响应上级教育部门的号召或者为了自己学校的声望影响,功利性思想掺杂其中,而忽视了校本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之一。玉林市玉州区古定小学争得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学术支持,联手合作,共同编选小学校本教材《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本校教师与大学生协作实施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可谓一举多赢,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为师范院校大学生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校本课程建设既是国家课程管理的刚性要求,也是推进学校特色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推进校本课程和教材建设,提高中小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的水平,《湖北教育》编辑部特隆重举办湖北省首届校本课程与教材评选活动。欢迎广大中小学校参加!评选办法1.全省中小学(含高中、职业学校、幼儿园)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和编写的校本教材,均有资格参与本次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材是实现校本课程的媒介和手段,校本教材的编写本身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太仓市新区中学校本教材开发突破"编写教材只是个别骨干教师的任务"的局限,尝试以课题组引领鼓励更广大的教师参与、以社团为依托由学生创作、随文教学整理教学素材等,发挥教材编写过程的"育人提升"功能,不为教材而教材,使教材成为研究的产物、学习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我校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各学科校本教材。本文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出发,详细阐述校本课程开发对于课程理论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毕秀芳 《中国教师》2011,(Z1):94-95
<正>一、校本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定位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那么如何界定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9.
提高校本“教材”质量的三个“切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力力 《职教论坛》2003,(10):25-26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把这种开发策略引入职教界,最终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在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中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和存在的问题又是什么,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回答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谭泽晶 《职教论坛》2003,(10):24-25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把这种开发策略引入职教界,最终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在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中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和存在的问题又是什么,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回答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