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元素     
凡是带有中国文化特色,能表现中国精神和个性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都可以被称之为“中国元素”。当然.多数人认为,这个元素应当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  相似文献   

2.
好莱坞拿来的也不过是熊猫的形象,虽然里面掺杂了功夫等中国元素,但这可否看做是好菜坞向中国文化致敬呢  相似文献   

3.
冉维娜 《科教文汇》2009,(5):252-252
美国人早期的中国形象观是属于什么性质?笔者作将早期定义为18世纪初到1840年,并认为在这个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观总的来说还是积极。正面的。虽然后来早期到达中国的美国人对当时的中国感到失望,但那时在一定意义上还是处于之前欧洲传达的美好套话中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玉洁  黄梦菲  赵丹 《科教文汇》2011,(31):134-136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好莱坞作为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增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纵观好莱坞历史,其中不乏中国元素。本文将论述好莱坞电影中的显性和隐性中国元素,探讨其青睐中国元素的原因,通过电影本体心理学的某些相关理论,为中国观众客观理解其中的中国元素以及更好地塑造中国形象提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了,但一股挟“中国元素”的飓风却在全世界范围内继续回旋。对于中国创意产业来说,这股“中国风”颇有扶摇直上的势头,于此中国本土企业的机遇之门才刚刚打开  相似文献   

6.
林婷 《今日科苑》2009,(13):197-197
随着29届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在世界的形象。本文着重从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出发,并结合美国动画电影与"东方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形象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赵雯 《科教文汇》2011,(4):71-71,76
中国电影通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本土电影也开始登上国际舞台。从代表着中国特色的张氏电影,到现阶段融合了西方元素在内的电影,其在国际上获得的成就无一不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本文从描述张艺谋的中国元素电影到融合了西方元素的国际电影的特色,来展示中国电影取得的发展和西方人对中国电影认知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提到中国父亲,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在朱自清先生《背影》中那抹略显笨拙却深沉厚重的身影。这个形象当然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国父亲,却真真道出了传统父亲那份无言的爱。比起于中国父亲的含蓄,西方的父亲形象是否又是另一番面貌?又或者,伟大的父爱都有其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一部分,是综合国力的反映,也是国家利益博弈的手段。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便成了热点问题之一。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但也会使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造成误读。因此,中国在建构国家形象时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一部分,是综合国力的反映,也是国家利益博弈的手段。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便成了热点问题之一。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但也会使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造成误读。因此,中国在建构国家形象时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佟才录 《知识窗》2011,(9):31-31
在丹麦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而在中国苏州.也有一个童话般的小女孩。但她卖的不是火柴,而是“声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动画是舶来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紧密结合的传播文化的主要媒介之一,它从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汲取了有益的文化元素,并将它转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视觉形象。这样,中国现代动画以富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特征,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盼望着,盼望着,世博的脚步近了……还有一个月,上海世博会将揭开神秘的面纱。面纱之下,我们将看到怎样的世博,怎样的中国呢?对于这次上海世博会,我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中国馆的形象了——带有中国传统图案的感觉配上大红的颜色,将中国元素以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而且,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发展,中华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尤其在室内设计中,中式风格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式元素和符号被大量运用:有古中国繁华奢侈的元素;也有被简化的现代中式元素。在一些细节上,中式元素的应用使室内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增添了一份雅致,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式元素在国内室内设计作品中被广泛的应用正是说明它在设计中所处的位置极其广泛的使用基础,中国元素作为我们的一种文化传统是应该被继承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欧雪  刘珍玲  戴晖 《科教文汇》2021,(11):173-175
在中国,斯坦贝克及其作品享有较高的文学声誉和研究热情,学者们对其作品的研究涉及许多不同的角度,特别是有关无产阶级的内容。然而,将斯坦贝克作品与中国相联系的论文成果却不常见。从与中国历史背景相关、与中国社会相关、与无产阶级精神相关的三大元素出发去分析斯坦贝克的作品,阐释其在中国久负盛名的原因,对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度诺贝尔奖揭晓了,中国的科学界和文学界仍然没有能实现零的突破,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53年了,为什么至今诺贝尔奖仍然同中国无缘呢?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一般一个国家建国三十年,一定会有人获得此奖。就连巴基斯坦、南非等国都是如此,但只有中国却十分例外。过去中国的学者们认为:诺贝尔奖是用西方的标尺,对东方国家有文化歧视。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只是中国人自我安慰的好办法。为什么与中国毗邻的日本,其也处于东方却频频获奖呢?就诺贝尔文学奖来言,评委中就有懂汉语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终身教…  相似文献   

17.
抽象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一大热点话题,但是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已经有了"大象无形"的理论,这就是先人在理论上最早对抽象艺术的描述了。抽象艺术是指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从中国古代陶瓷抽象元素的萌芽到宋代钧窑的"窑变"以及到现代抽象陶艺的发展,从古至今,以时间为线索,追寻抽象元素在陶瓷上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语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西方早巳有很多成熟的人格理论的今天,我们对西方人的了解很多,而对我们自身却知之甚少。知彼,但更要知已……如何根据中国人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和发展中国人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测量体系,又如何行之有效地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去,是历史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9.
徐克帅 《百科知识》2009,(23):61-62
《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这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也正是因为安徒生,我们才知道了丹麦以及哥本哈根。  相似文献   

20.
顶级科技期刊封面的中国元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将中国元素与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结合,促进中国元素有机融入封面设计,为科技美与艺术美结合提供策略。【方法】 从中国水墨元素、文明元素、科技元素等方面,对封面图片进行研究。【结果】 提出世界顶级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对我国的启示,指出我国封面设计需要提高“Cover Story”的应用率,以及提升中国元素的审美性。【结论】 中国科技期刊封面设计需借鉴世界顶级科技期刊的经验,选取包含中国元素的封面图片,有效传播中国的最新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