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学校开展职业技术素质教育的任务和实施中,要求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本文以石油产品检验课程为例,研究了职业技术素质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对学生成绩进行科学评价,注重的是对学生过程性的和全面性的评价,真正体现了高职学生职业技术素质教育的素质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高职教育应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重视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而且还要设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路线。通过分析现代酒店企业的岗位设置,探寻酒店行业人才发展通道,确立了"双轨制递进式"职业发展的培养模式,进而建立了适应岗位职业发展路径的课程体系,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高职文秘专业是培养应用型文秘人才的"摇篮",要实施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培养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必要性,提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开发教材、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等途径,以实现"职业能力"导向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文秘人才。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的职业能力构建与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本文以市场营销专业及其核心课程为例,根据过程化教学建设与管理的原理,从指导思想定位、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取、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阐述,探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构建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学生必须的人文素质,现行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往往达不到这一目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以高职院校的总体教育目标为导向,从人文素质的培养转变为人文技能的培养,并借鉴国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考评的模式,才能走出一条指标明确、效能优良的路子来。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是一种针对职业岗位的专门教育,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面对当前高职教育"重技能、轻素质"的普遍问题,需要从职业素质教育出发,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核心,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全面贯穿素质教育理念,大力推进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五年制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五年制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应以应用型高等卫生职业技术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卫生事业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围绕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设置相关课程: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增加实训及实践教学的比例,强化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人为本,突出因材施教,加强思想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构建职业素质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未来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职业素质教学模式应是以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人格本位思想为指导建立起来的,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课程内容,以产教结合为基本培养途径的教学模式。职业素质教学模式的运行,需要一定的条件,还需建立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教学管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从而达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与职业要求无缝对接,实现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补充。通过研究构建职业素质生成模型,创新开发学生职业行为习惯训练平台,尝试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办法,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六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接轨的关键.为此,高职教育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遗和观念;应以市场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应以就业为导向,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应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应顺应市场需求,推进岗位培训;应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高素质”包括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精神品质,同时也包括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主题是“学做人”,它既有现实的针对性,又体现了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走向。人文精神培养要融合到职教改革中进行,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统筹学校培养与社会培养的关系,要按职教改革思路探索人文素质培养新途径,包括“生活即教育”——基于生活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基于社会的教育、“教学做合一”——基于实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几个方面构成了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数量扩张期,高职院校主要关注的往往是学生的技能水平。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窄的专门技能教学已适应不了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从过分功利化的狭隘专业培养迈向教育自身的回归”,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把职业素养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使高职生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不能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更不能强调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订单式教育"。人们在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片面化、功利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发展的重要基础。正所谓"有所为、才有所位",高职教育应是帮助学生从"社会人"转变为"职业人"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4.
高职高专学生既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职业人格,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前高职高专学校学生人文素养欠缺,要改善这种情况,就要加强人文学科教育,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存在各种问题,本文以高专学前专业为例,分析了在这种教育现状下的学前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情况,就如何加强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赋予教师一定的职能,并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素质要求。教师要真正成为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就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利用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与人文素质,积极推进课程的校本化。  相似文献   

16.
具有良好的体系,完备的功能、多元化的方式这就是美国职业教育。美国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紧贴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及时调整专业类别,重在就业的岗位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学生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需要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两种不同的取向。一方面人们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另一方面受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教育、关键能力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及迫于我国现实的就业压力,人们认为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需要,还要加强职业素质及关键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职教集团作为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作平台,应在加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同时积极探索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途径。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培养创新型高职人才是职教集团建设的内在属性。职教集团应当围绕专业发展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结合以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推动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专业群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内涵特色建设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微观层面专业群生成过程的知识论分析是探究专业群建设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基于知识论和技术哲学的视角分析得出,职业教育面向的知识类型是内涵丰富的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教育价值的彰显需要职业教育发挥重要作用。高职专业群的组建需要以职业教育面向的技术知识为载体进行科学编码与组合。结合现有研究和对高职专业群组建实践案例的调研发现,专业群个体的生成须经过技术知识静态加工和技术知识动态编组。在技术知识的静态加工过程中,将实现技术知识从知识—教材—课程的知识形态变迁;在技术知识的动态编组过程中,将实现知识载体从课程—专业—专业群的转化,最终形成不同的专业群体系。职业教育所面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形成了类型多样的专业群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广东省文秘专业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应以全省的中高职教育的现状为基础。目前全省文秘专业中高职教育区域分布不均衡,专业设置呈现多样化,尚未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这些情况,文秘专业的中高职有效衔接应做好招生工作的衔接、专业设置与人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的衔接。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对于专业名称、专业内涵、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职业能力的规定都不明确,而且也没有在国家层面形成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框架,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学质量。因此,要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性为主线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实现高职专业建设的标准化,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