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差异与翻译相对等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或特性。共性构成了翻译的可行性与可能性,而个性在构成翻译必要性的同时,也造成了翻译中的障碍。个性形成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形成了翻译中的不完全或无对应现象;翻译等值只能是相对而言。本文拟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即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来探讨翻译相对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思宇 《海外英语》2012,(4):225-226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和载体,文化是语言存在的人文生态环境,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差异,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历史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其语言被赋予了各自文化的特殊内涵,该文主要从文化语言学角度来举例分析十二生肖动物词英汉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对颜色词的认识往往有异同之处,故而产生丰富的文化联想,并出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文化隐喻现象。运用对比法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蓝色”的异同,分析“蓝色”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文化意蕴和象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便于为英汉两种文化搭建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颜色隐喻认知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英汉两种语言颜色隐喻和翻译既呈现出共性,又因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文章通过对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对比分析,从人类对颜色的认知、英汉语颜色隐喻认知同文化的关系及其在翻译中的差异等不同角度强调英汉颜色词的民族特性,旨在加深人类对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和正确翻译英汉颜色词。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哲学、人类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它对翻译的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文章认为它在英汉拟声词的对比和翻译领域有如下启示:在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中,拟声词在人们认知结构中所处的范畴层次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为了达到认知领域的更佳效果,在翻译拟声词过程中可以采用对等翻译法,因境择词翻译法和笼统化翻译法。  相似文献   

6.
柯彩平 《海外英语》2010,(2X):110-111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语言中就积淀着大量与动物有关的习语、成语、引语及典故,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折射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笔者尝试用语义学的方法,从跨语言对比出发,探讨英汉动物词语在国俗语义上的相似性、差异性、民族性,希望能有助于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进一步理解与重视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在翻译实践中充分考虑各自的文化习惯,而相应地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法两国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两种文化之间的翻译之所以成为可能,就是因为存在着共性。同理,汉法两种语言互译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除了语言水平和理解上的障碍以外,很大部分来自于两国的文化差异。因此汉法两种语言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深层意义上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移植,翻译既涉及了两种语言,又涉及了这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因此世界上尚不存在没有颜色词汇的语言。在英汉两门语言中,颜色的词汇更是极其丰富。颜色具有其特殊的物理属性,从这点上来看,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使用是拥有共性的;但由于颜色又具有其特殊的社会属性,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中颜色词又具有其个性。本文将着重就颜色的社会属性进行分析,从个性层面上,深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颜色词翻译的影响,力求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翻译实践起到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晶晶 《考试周刊》2010,(53):30-33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这些隐喻既有共性又有民族特性,本文从隐喻概念和通感两方面分析了共性,从民族思维方式、习俗、宗教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方面阐述了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诸方面的差异,各国的语言必然会有不同的词汇系统。这些词汇系统有相同的部分,与此同时又有不同的部分。翻译是一种实践活动,翻译实践要想得到好的效果,必须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各自的特点,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文艳玲 《海外英语》2020,(7):146-147
习语是英汉语言及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是语言的精华.动物习语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不能生搬硬套.该文从动物习语的英汉对比和英汉动物习语中常见的翻译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探究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达到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蓓 《英语辅导》2011,(3):166-168,178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植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汉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仍然是最大的障碍。本文首先对文化和翻译这两个概念给出定义并且列举以往学者的观点,再从几方面系统地详细地论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造成的对源语言的曲解。本文对比中西分析文化对翻译的影响,旨在增强翻译中文化的敏感性,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英汉两种文化既有共性,又因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存在差异.本文对英汉语中常见的动物喻义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4.
郭陶 《海外英语》2012,(15):165-167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紧密相连。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承载着无数超乎语言之外的文化信息。中英文化的不同使得英汉习语在表达上有很大差异。英汉习语各自所承载的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给习语翻译制造了许多困难,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译者应该以跨文化交际为基点,深刻理解英汉习语文化内涵的差异,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文化在具有鲜明文化个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共性,这种共性与个性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即表现为语言运用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表示颜色的词语,但是颜色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却又不尽相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异同,来避免在语言交际中因文化传统不同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从而促进跨文化的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16.
颜色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语言中有着生动体现,中西文化在颜色认知领域既有共性一面,又存在着差异。了解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掌握表示颜色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涵义,对促进文化交流和英汉双语翻译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冰 《考试周刊》2008,(16):188-189
翻译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不同语言间的交流,而不同语言交流的基础则依赖于语言之间的共性,即两种语言间存在的大量等值现象,而两种语言的个性使得翻译相对时等.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来探究翻译相对等值.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紧密相连.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承载着无数超乎语言之外的文化信息.中英文化的不同使得英汉习语在表达上有很大差异.英汉习语各自所承载的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给习语翻译制造了许多困难,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译者应该以跨文化交际为基点,深刻理解英汉习语文化内涵的差异,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具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从翻译的角度看,中西文化所具有的共性,构成了翻译的可行性或哲学意义上的可行性;而不同文化所具有的个性,则构成了翻译的必要性,但同时又构成了翻译的重要障碍。本文从人们熟悉的动物龙虎狮狗的翻译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为视点,阐释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谚语构建存在的同与异及其成因。英汉隐喻性谚语的共性来源于人类隐喻思维的共性。而语言受制于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认知方式导致各自语言中的概念隐喻系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