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上经常看到一些预告性新闻。某项事业刚有了蓝图,就发新闻,预报成绩。这种新闻在报上很受优待,标题醒目,位置也高。但报道的社会实效如何,却值得研究。遇到这种预报成就的消息,有些读者想看,又不太爱看。想看,是想预知一些前景情况;不太爱看,是觉得这些报道在眼前说来,似“纸上谈兵”,当不得真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应该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对于一些将要怎样和即将怎样的计划、打算之类的事情,如果不是确有把握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似应少报道或不报道。这倒不是说不能发预告消息,而是说不加选择地把没有发生的事情当作新闻来报道,不仅不合乎新闻的要求,也  相似文献   

3.
在浙江日报当了三年的记者站站长后,回到地方担任市级党报分管新闻业务的副总编。近日,我翻阅研究了大量的各级党报,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级别越低的党报,预告性新闻越多。本人所在的市级党报也不例外,预告性新闻不说天天有,但也是常常有。不可否认,预告性新闻也有一定的新闻性和信息量。但从严格的新闻学意义上说,预告性新闻不是真正的新闻。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在时间上的"新近",越  相似文献   

4.
新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态新闻,它报道的是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类新闻稍纵即逝,要求记者反应迅速,即所谓的“抢新闻”。另一类是非事件性新闻,有人称其为“稳态”新闻。它报道的是早就发生,并一直存在着的事情,但是从没有被报道过,谁去报道,它就是新闻。写这类新闻关键在发现。实际上,研究、发现非事件性新闻时记者,尤其是地方记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地方记者长期在基层采访,周围的事情平凡又平静,不可能有多少新闻去抢,瞬间大新闻更难碰到。这就要求记者静下心来,在平凡而又平静的生活中发现受众爱看的和想…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在处理稿件时,看到这样两篇新闻稿:一篇是《乌苏县决定修建七一大渠引洪龙口工程》;一篇是《农四师采取三项措施提供技术服务》。两篇都是报道将要发生但还未做的事情。象这种预告消息,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提前报道实在没有多大意义。希望通讯员尽量少写或不写还没有做的事情,多报道一些有实际内容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无疑要报道一些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好人好事。但从这种宣传的社会效果看,我认为不宜太“实”。所谓不宜太“实”,就是说使读者看了文章后,感到事情是真的,可信的;但又不是很“实”的,如同身历其境那样。为什么?因为太“实”,描述得过于具体、详细、逼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给进  相似文献   

7.
王保国 《今传媒》2006,(8X):60-60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想出名并不是一件多么为难的事情。不需要金钱投资,不需要高等学历,也不需要什么出类拔萃的技能。想出名,关键看你会不会造新闻。  相似文献   

8.
基层有芳香的泥土、美丽的露珠,更有鲜活的新闻,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心系群众,贴近生活,才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写出让人民群众爱看、想看、必看的报道。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就是最广阔的基层。农村,既是地市报新闻的宝地,同时也是地市报最大读者群的所在地。过去、现在和将来,农村都有着写不完的新闻。河北秦皇岛市有2265个村庄、200万农民,每天在他们身上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新闻,这里就是一个新闻富矿,采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没有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存在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可算作是新闻。也许因为这种形式在新闻作品中所占比例较小,也许因它本身就是某种分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目前的各类新闻教科书尚无有关的专门分类与介绍。但从新闻采写实践的角度讲,这种新闻形式因其视角独特,在一些新…  相似文献   

10.
大家看电视新闻和报刊上的新闻图片,除想了解一些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外,同时也是一种享受。但是在许多时候,有些新闻和画面,看了不但起不到上述作用,而是让人越看心里越别扭,像吃了苍蝇似的。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毛病出在图文不符上。在这里,笔者列举几例: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想出名并不是一件多么为难的事情。不需要金钱投资,不需要高等学历,也不需要什么出类拔萃的技能。想出名,关键看你会不会造新闻。所谓造新闻,就是要会造新闻事件。不是让你掂笔去做“写手”,而是让你自己做一次新闻事件的主人公。新闻事件造好了,自有媒  相似文献   

12.
不少经济类报道引用数字多,专用术语多,语言枯燥乏味,读者不太爱看。这个问题常常困惑着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本文试就如何搞活经济报道,作一些初步的探讨。读者不太爱看经济报道的症结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的重点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报编辑部为了适应这个转变,把经济报道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苦心经营”,有关经济类新闻条数显著增加,一般的占新闻  相似文献   

13.
报上的经济新闻不少,群众爱看的却不多。作为一个记者,自己写的稿件登在报上没人看,是一种很大的悲哀。为什么读者不爱看?因为有些经济新闻写得太死板、太干瘪,不能吸引读者。要把经济新闻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确实很难。从角度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材料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等,都要下一番功夫。这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当前,争取读者把我们写的新闻看  相似文献   

14.
付丽君 《新闻通讯》2012,(11):54-55
会议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百姓需要看。但又偏偏不爱看,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会议新闻报道存在着数量过多、篇幅过长、内容空泛、形式陈旧、官腔十足、千篇一律等问题,人们对会议新闻的批评不绝于耳,它几乎成了最不受欢迎的报道品种。因此,要想写好会议新闻,应从解决这些“痼疾”人手。  相似文献   

15.
读报拾零     
预告新闻要控制报纸上常见一些预告新闻。例如,某报今年初发表一篇新闻《×处商品房建设顺利》称:“到年底24幢……住宅楼可全部竣工。……配套的中、小学、幼儿园、粮店、煤店等工程也将在三月份全面动工。”这条新闻大部分内容是预告。新闻应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只有特别重大、而且确有把握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改革中,电视新闻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比如,要闻增加,时效提高,信息量增大,评论开始建立。但同报纸、广播比较,电视新闻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是报道面窄,各类新闻的比例失调,也可以说,观众爱看的新闻,播得较少,观众不太感兴趣的新闻,播得较多。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会议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百姓需要看,但又偏偏不爱看,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会议新闻报道存在着数量过多、篇幅过长、内容空泛、形式陈旧、官腔十足、千篇一律等问题,人们对会议新闻的批评不绝于耳,它几乎成了最不受欢迎的报道品种。因此,要想写好会议新闻,应从解决这些"痼疾"入手。强化竞争意识,不拘一格写会议新闻会议是信息汇集、记者云集的场所。面对大量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北京日报》的日子里,我长期从事经济宣传,主要是报道工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报道在报纸上的数量多一些,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有些读者不爱看经济新闻。为此我们长期苦恼着,从多方面进行过一些探索,想从中找出一条提高经济新闻可读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浏览报刊常感到有些新闻太喜欢吹,太喜欢预测(而又常落空),太喜欢耸人听闻,为纠正此类偏差,反其道而行之,这里想说说笔者的“三不”观。不靠吹有些新闻,特别每逢过年过节不少有关节目的预告新闻,不知这些记者有没有身临其境去考察过、采访过、观看过,常常提前很久就发新闻,文中又把报道的内容吹得神乎其神、好上加好,想吊起读者的胃口,但事实又并不像他们文中所说得那么好、那么合人口味,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上每天发生不可数计的事情,有些事情成为新闻,有些事情不成为新闻,这并不单纯以是否登报广播为准,而应当以客观事实是否具备新闻的基本因素为准。客观事实具备了这种因素,不报道也会在社会上传播;客观事实缺乏这种因素,即使作了报道,受众也不感兴趣,不予注意。这种因素,就是新闻事实的超常因素。新闻内容一般化的原因多年来,新闻界经常为克服新闻内容一般化而努力。大家感到,许多新闻内容平淡,事实一般,无鲜明特点,无独有个性,相互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