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汶川8.0级大地震,举国震惊,举世关注;而2009年6月5日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下文简称"6·5"事件),再次震惊全国,影响海外。如果说"5·12"汶川大地震的舆论引导在我国危机管理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那么"6·5"事件则是对政府舆论引导力的一次重大复检。因此,考察这次危机事件的政府舆论引导情况,发掘其在新形势下的新意义,对提升政府舆论引导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中,媒体的舆论引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为例,在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学特点尤其信息传播学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效应对该类事件的角度,讨论了媒体舆论引导的主要职责,并对媒体在事件中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灾难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很强的破坏性,因而受到大众高度关注。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党报,具有监视社会环境、告知大众信息、塑造良好社会舆论等重要作用。在十分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如何充分发挥党报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对抗震救灾、社会稳定等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以《四川日报》5·12大地震报道为例,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6月20日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面对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日报>作为四川灾区省委机关报,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手段,主动研判舆情,主动应对热点,主动设置议题,有序有力有效强势推出抗震救灾报道.充分发挥了党报主导舆论的鲜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报道——一次成功的舆论引导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5.12"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作为一次成功的舆论引导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中国媒体的突破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媒体战中,中国媒体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进行信息发布,籍此掌控了全球范围的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除了具有信息传播和宣传作用外,还具有替国家、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的作用.中国政府对全球媒体就抗震救灾报道实行开放、公开、透明的政策,既为中国媒体的出色表现创造了条件,也为在全球范围展现一个自信、开放、以人为本的国家形象把握了重要历史时机.而中国媒体此次突破的背后,是国家政策、机制的保障和社会与媒体的持续变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在我国的发生,考验着各级政府部门的舆论引导力,尤其是2008和2009这两年,是对我国危机管理从制度到机制全方位的集中评估期.而今年6月5日发生的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下文简称"6·5"事件),则又是对政府舆论引导力的一次重大检验.因此,考察此事件的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情况和反思其中的不足,发掘其在新形势下的新意义,对提升政府舆论引导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这是一次比唐山大地震更加具有摧毁性的自然灾害,也是中国建国以来遭遇的最大强度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程度最大、受灾范围最广的一次灾难。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全景式、不间断的报道.在报道的时效性、报道视野与主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实践对进一步做好突发性事件、灾难报道做出有益的探索,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日报地震报道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内容分析法对《四川日报》汶川大地震的舆论引导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三昧》2008,(8):1-1
今年以来,全国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突出、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工会新闻宣传工作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报道广大职工和工会组织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斗志,充分体现出工会新闻宣传工作不可或缺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14日由藏独分子制造的拉萨暴乱和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震惊世界。新闻媒体在这两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效果,发人深思,值得研究。一、有闻不报是新闻媒体的失职"3·14"和"5·12"两大突发事件,都是举世瞩目的特大新闻事件,媒体应当关注和介入。但媒体的不同表现却产生了不同效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反应迅速,报道公开,不仅赢得国内各界的高度赞扬,而且也得到国外媒体的认同和好评。中国的老百姓和世界人民大都通过中国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以汶川为震中的8.0级大地震在四川等地发生。灾难发生后,政府通过及时的信息公开,有效设置了新闻议程和公众议程,成功把握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形成了全社会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良好局面。可以说,这次地震信息的公布,时间之快、信息之全、效果之好,堪称之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新闻媒体迅速、及时、准确发布相关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有力地引导了国际和国内舆论,为抗震救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中央、地方各级各类媒体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正面关注以及国际新闻界同行的尊重.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所作的《汶川地震救灾报道满意度调研报告》显示,93%的受访者对媒体抗震救灾报道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7%的受访者表示一般或不清楚,没有受访者表示"不满意".对汶川大地震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无疑将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令人难忘的一页.回顾2008年的舆论热点,从年初雨雪冰冻灾害、西藏"3·14"事件、到奥运圣火在欧美传递中的风波,再到5月的汶川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北京奥运会、三鹿奶粉事件,到年终盘点时又出现了全球金融危机,可以说2008年是突发事件集中,同时又是中国在国际舆论中受到密集关注、  相似文献   

16.
党报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走到今天,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回归:一是报业本身经营性的回归,二是新闻本质的回归.媒体通过改革,变化都比较明显,比如"5·12"汶川大地震,四川日报的报道内容和方式都有很多创新,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从"7·5事件"报道看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7·5事件"中的媒体舆论引导为例,考察突发性事件发生时的媒介危机干预策略,并对常态下的媒介舆论生态环境构建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潘丽华 《新闻窗》2009,(1):100-101
2008年6月20曰,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主流媒体在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在抗击低温雨雪凝冻灾害、拉萨“3·14”事件、5·12汶川抗震救灾、筹办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报道中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除了得到国人的赞许,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这表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对媒体舆论引导的体制创新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9.
围绕汶川大地震展开的抗震救灾新闻报道,注定会成为中国新闻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标志事件和典型案例。其意义不仅在于,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大地震,吸引了全球媒体和各国民众的广泛关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场发生在信息时代的大灾难,不但考验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抗击灾难的能力,而且考验着一个走向现代文明的社会驾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手机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在新媒体环境下对突发灾害事件中的媒介应用情况进行研究的机会。5月12日笔者身处地震灾难现场,见证了第五媒体——手机在突发灾害事件中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