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由此可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阵地的物理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培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施政的重要目标。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已成为学校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许文杰 《现代教育》2003,(17):75-7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是教育。而基础教育既是提高国家素质的核心,又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铺路石,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素质与培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不是看资本的多少,而是看创新型人才的多少,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是新时代的强烈呼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才能完成时代交给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们要想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真正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型国家要由创新人才来创造,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也一直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创新型发达国家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要培养创新人才,一个重要前提便是对创新人才的心理特点、发展规律、培养途径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心理学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揭示了创新人才的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能力是多出科学创新人才的基础,是突破建设创新型国家“瓶颈制约”的一条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关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知识学习体系”和“人格培养体系”实施,两者各有侧重,互为依存,互为促进,共同构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格强调自信、问责、敬业、诚信等要素的独立人格,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追求真理、追求真知。塑造学生创新人格,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方向保证和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张志刚  刘海 《教育探索》2001,(10):22-23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实施创新教育,是摆在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基础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格。 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创新教育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突破口,并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根本,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  相似文献   

11.
姚鹏 《考试周刊》2009,(23):50-5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正如美国人拉玛所言:“创新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新思维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收益颇丰。  相似文献   

12.
朱松标 《中学理科》2007,(12):75-76
党中央提出:“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只有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强国富民.我们如何利用科学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技术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在新观念、新技术不断产生的今天,高校重点培养的,应该是能领导科技潮流、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才。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职能,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得益于创新型教育的推进,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创新型人才教育的重点。如何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和开发?是否还有潜在的教育过程和支持系统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益?这些问题都在不断探索和推论中。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强化自主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站在时代最前列的是创新型人才,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教育是关键,培养和拥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的优势。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自主学习,没有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和运用,就无“创”可言,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就不可能有“创新”可言。因此,通过强化自主学习不断开发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把学生铸造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创新活动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是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我们国家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开始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数学教育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广阔性等,  相似文献   

17.
培养与造就富有创新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战略举措。高等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因此,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进行教育创新。只有坚持教育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隆昌  陶韬 《四川教育》2000,(9):11-11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如何才能担负起这个特殊的使命?最关键的是必须造就一支自身具有创新能力同时又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教师本身就应是创新型的人才。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创新型教师,其素质要求如何呢?什么是创新型教师呢?有人认为,创新型教师应该是善于设计学生最近怎样发展,往后的一段时间又怎样发展的教师。有人认为,创新型教师是不僵化的教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增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和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要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因此。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培养刨新型人才的重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千秋大业,需要各级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的教师从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