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父母多认为,自己所作所为还不全都是为了子女好。问题是,即使你的“话”百分之百正确,你也不能因此剥夺孩子自己选择作决定的学习机会。许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由着他们自己选择作决定,还不乱套。而日常生活中不过都是一些细细碎碎琐事,处理“得当”最好,“不当”也难免,很难说跟孩子将来“长成什么个性”有什么必然联系。的确,表面看起来,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每个父  相似文献   

2.
卢成泽 《中国教师》2011,(23):18-19
我实践“在家上学”5年,最初做出选择就是基于对孩子的保护,因为学校有难以改变的固定模式:一是教学内容单一,阅读兴趣不能开发;二是作业压力过大,让孩子讨厌学习;三是教师功利心重,竞争压力完全加在学生身上,不能由内而发的学习是无法产生兴趣和动力的根源。我个人认为做出决定让孩子在家上学,首先要与家人达成共识,不然,孩子就会老蹲在“十字路口”不知取舍。  相似文献   

3.
引导孩子学习“四要素”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家证要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孩于学习时.家长要保持环境安静,切忌大声说话,尽量少看电视少听音乐,更不能让父母之间的“舌战”暴露在孩子面前而严重影响其学习。激发兴趣,培养自觉...  相似文献   

4.
打针的启示     
今天下午 ,防保组的同志要来幼儿园给孩子打预防针。为了防止孩子们因怕疼而哭闹 ,甚至不愿打针,上午 ,我先给孩子们打起“预防针” :“小朋友们 ,打针并不可怕 ,大家要向解放军叔叔学习 ,不能怕疼 ,更不能哭鼻子 ,要勇敢!老师要给勇敢的孩子戴上小红花。”孩子们似乎受小红花的诱惑 ,都充满自信地说 :“我勇敢!不怕打针!”到了下午 ,情况却出乎我的意料。除了几个孩子外 ,很多孩子脸上充满了惊恐不敢靠近针前 ,有的孩子即使打过针 ,还是哇哇直哭。个别孩子甚至躲在角落里 ,经过我好说歹说 ,总算打了针 ,累得我汗流浃背。再看邻班的小朋…  相似文献   

5.
化难为易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上的困难,待人处事上的困难等等。纯粹一帆风顺是不可想象的事。“0岁方案”主张将来发展越困难的事物,越要让孩子提前接触,提前获得对这个新事物的初步印象,看到它的前景,使孩子产生兴趣的萌芽,喜欢它,为日后系统学习铺平道路。化难为易,这是“0岁方案”早教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促进孩子全面而充分发展的一条捷径。不少大人认为,孩子小不能让他学有难度的东西,在大人眼里,学外语难。学识  相似文献   

6.
褒奖孩子,应注意言辞适中。言过其实的夸奖会使孩子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例如,被夸为“小机灵”的孩子,可能会产生“必须获胜,不能失败”的心理压力;或者相反,使他得意忘形,目无他人。而被誉为“小数学家”的孩子,可能会自觉地压抑自己爱好艺术的情趣,甚至有可能会钻牛角尖,深深陷入虚幻的冥思苦想之中。对孩子的天赋要有洞察力。你觉察出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长,可多多鼓励他,而不要过分抬高他,鼓励比过分抬高要有益得多。比如对孩子说“你是聪明的孩子,我知道你能够做好这件事的”就比说“你是个  相似文献   

7.
每个班级都会有个别在学习稍显落后的学生,他们可能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发展上比别的孩子迟缓;可能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也可能从小因为父母重视不够,学习基础薄弱……种种原因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道路奠定基础。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大,如果我们能重视并实施有效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对于这些学习上暂时处于落后的学生,意义是多么重大。  相似文献   

8.
我渴望的“六一”是自由的,我能像小鸟那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不为学习而烦恼;我渴望的“六一”是快乐的,爸爸妈妈都得听我的话,我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我渴望的“六一”是有意义的。为什么同在蓝天下,同在祖国的大花园里成长,山区里的孩子就不能读书呢?我希望能把平时的零花钱节约下来,买一些书捐给山区里的孩子,让他们能像我们一样快乐成长。我多么渴望属于我的“六一”能如我所愿,让我过个难忘而又美好的“六一节”,能令我有美好的回忆。我渴望的“六一”$上海市崇明县实验三年级@顾雯婕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应该是家庭的小主人。遗憾的是,在许多家庭中家长不是把孩子宠成“天之骄子”,就是把孩子当成可以任意打骂的“小奴隶”。“骄子”多任性而轻率,“小奴隶”少主见而麻木。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任何事情都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因此,都不能算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而是特殊的或“编外”的一员,长大以后也难以真正成为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10.
现在,很多女性生了孩子休满产假就得工作,往往把孩子托付给祖辈。据一些大城市统计显示,约有半数的0岁~6岁的中国孩子是跟祖辈长大的。在中国,老人拉扯孩子既是传统的现象,又是今天的特色。在以前,“拉扯”的内涵主要指向为辛劳,而在今天,不管你如何去拉扯孩子,都不能回避更重要的责任,那就是“教育”孩子。亲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你们会教育小孙孙、小外孙吗?不管你们会还是不会,你们已经挑起了这副担子———不但要拉扯孩子,还要教育孩子。中国的祖辈们别无选择地面临一项艰难的学习。在幼儿园举行的家长会上,或是在其他形式的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作为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承担着如何“启蒙”、如何带领学生“入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旧局限在师生回答、生生回答这种单一的模式上面,而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在枯燥的操练上.时间一长,课堂气氛会因此变得“冷冰冰”,孩子对英语也提不起兴趣,学习英语就会变得被动,这就直接导致教师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关键还是在于找出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2.
周弘  张胜利 《师道》2005,(8):63-63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学习时要保持孩子的学习胃口,强迫的方法万万使不得!物质生活上是小皇帝,精神上是小奴隶!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当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跌倒而想放弃时,父母要高呼“加油”、“加油”、“孩子你行”、“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对于孩子,其实无好无坏,全在心态,就看怎样去诱导。所以赏识孩子要找出孩子可以发展的一面,鼓励孩子说“:你行!”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可是父母、老师要求太完美,好累啊!“赏…  相似文献   

13.
温慧兰 《家长》2024,(1):15-16
<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孩子学习积极性差、主动性低是一个大问题,这种类型的孩子一旦离开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管,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习上也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消极情绪。很多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般采取打骂、惩罚等教育方式,结果孩子的表现更为消极,甚至产生了焦虑、抗拒等情绪。要知道,家长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但不能大事小情都细心安排、严格约束,孩子终归会有“自由翱翔”的一天,如果不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那么在脱离父母管教后,孩子很容易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14.
我在这里所说的“小”,既指“年龄小”,又指“事情小”。因为孩子的年纪越小,其可塑性就越大;要求孩子去做的事情越小,孩子就越容易做到;而孩子接受的训练越多,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就越强。儿子刚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就反复教他:早上起床时,第一句话就该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晚上睡觉前,最后一句话应是:“爸爸妈  相似文献   

15.
李晶 《家教指南》2004,(7):60-61
现在,要请家庭教师的,有功课“拔尖”的孩子的家长,他们认为孩子学有余力,给孩子开点“小灶”,使之更上一层楼。但绝大多数家长是给那些功课不太好、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请家庭教师。究竟应不应该请呢?这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假如孩子学习基础差,老师讲课根本听不懂,跟不上班,像这种情况可以聘请家庭教师;如果孩子的功课不好,是属于学习态度问题,不用功,不刻苦,学习责任心不强,意志品质不行,学习兴趣不高等,像这种情况,最好不要给他聘请家庭教师。这种孩子之所以功课不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家里有家庭教师给他“兜着”,在学…  相似文献   

16.
<正>第二部分:访谈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贵的金子,我们要把他们放到合适的地方去,他们一定会闪闪发光。学习成绩并不能概括孩子的成长,而学习能力则可以成为一个孩子“仗剑走天涯”的底气。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会成为很多父母的心病。就读于职业学校的孩子,往往就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够好,或者说,至少是在中考中没有考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6,学习时要聚精会神,不能一心二用。 专心致志是每个人必须养成的最起码的学习习惯。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古人常说的“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当孩子在家里学习时,父母要督促孩子,精神不能溜号,不能因为没有老师的监督而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比如摆弄小东西,一会儿出去喝点水。一会儿借口看看电视正在播放什么节目。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钱塘新区江湾教育集团以“半天学校童年味道”为办学愿景,以“不能因为读书,而使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不能因为考试,而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能因为升学,而使孩子失去生活的能力”为办学理念,全力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江湾特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家庭中是怎样形成的呢?主要是通过四种方式——教育、感化、模仿和熏陶。“教育”即父母有意识地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教导,孩子也有意识地去学习;“感化”即父母有意地为孩子做出榜样和示范,使得孩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学到很多习惯;“模仿”即父母并没有特意教导孩子.而孩子有意地观察并习得行为习惯;“熏陶”则是父母的教导和孩子的学习都是无意的.孩子也能获得很多行为习惯。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张健鹏  胡足青 《师道》2004,(8):41-41
如果家长已为孩子请了家庭教师,应当明确家教目的,不能只为孩子在学习上“保驾”。我认为,其目的是教会孩子独立学习,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尽快摆脱“拐棍”,让孩子能独立“行走”。假如你给孩子请来个家庭教师,几年都教不会孩子独立学习,我劝你趁早把他给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