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凤义 《精武》2009,(9):63-64
大三即将结束时,我参加了深圳大学体育部组织的一次武术交流会,交流会上,李氏形意太极拳掌门人刘治良老师与我们一起畅谈中华传统武术。刘老师豪爽的性格,幽默的言谈让人感觉很有亲和力,这也让我有了些胆量,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下场与身材魁梧的刘老师交手,试试他讲了半天的推手。  相似文献   

2.
福建卫军红同学问: 我是一名高中生,不幸得了肾病,难道说我这一生就将和这可怕的病魔为伴了么?恳请春雪为我指条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3.
高勇勇 《中国收藏》2020,(11):110-112
湖州历来藏泉大家辈出,陈达农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早在民国时期,他就开始了自己的集泉之路,与泉界一代宗师马定祥先生是至交好友。而我有幸能拜师陈老门下,直至2016年先生去世。如今回忆起来,老一辈藏家的人品和泉德,让作为晚辈的我深感受益。  相似文献   

4.
《桥牌》2014,(7):33-36
刘老师: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张家奇:老师好!上了BBO还不能打牌,急死我了。 王漪莲、申暮雪:是啊,我们注册了账号也没有用啊。 方恨少:可以看的(偷笑)。 刘老师:别着急,如果那么容易,打桥牌就配不上“高雅”的称号了。上次留的问题大家考虑了吗?  相似文献   

5.
幽香茶坊 《桥牌》2014,(5):35-37
刘老师:大家好!上次课我们介绍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吗?申暮雪:哦,就是大牌点和牌型分布嘛。张家奇:还有13的故事,我记得最清楚。方恨少:你就知道13……点?获得赢墩才是最重要的。刘老师:看来大家课后做了一些功课,很好可以表扬一下。今天继续给大家介绍桥牌知识。  相似文献   

6.
《健身科学》2000,(1):53
我于1990年患脑血栓,经住院治疗,没有造成瘫痪和语言障碍,之后又两次中风,都脱离了危险,但头昏脑涨、四肢麻木、疲惫乏力、睡眠不佳等后遗症一时难以消失.据脑血管专家讲,这种病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与不良的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病魔临头,更不能紧张忧郁,要树立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法国医学博士范@阿肯有一句养生格言"在我们这个社会,只要有了钱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一切,但只有一样东西你买不到,这就是健康.”于是,我退休后,就一边学习养脑、健脑、护脑的知识,一边摸索科学用脑、强身健脑的办法.近年来我按照自己总结的一套办法付诸行动,使脑血管病基本康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文化学的视角,结合西方功能学派的观点,对传统武术中的拜师仪式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解析,提出拜师仪式文化的传承来自于“文化迫力”。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拜师仪式存在的价值与作用是:拜师仪式中的师承制文化满足了传统武术文化中技艺与人才传承的缺失与创新需求;拜师仪式制度下师徒之间“技道并行”的武术传承内容在“武术文化空间”下的整体性传承;拜师仪式文化中的口传心授传承方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抵御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中存在的生存优势。通过仪式文化,去阐释中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从拜师仪式文化中发掘传统武术的显性和隐性传承方式,对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老师患糖尿病已经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来,由于刘老师是个文化人,也就比较听医生的话,不像有些病人,医生说需要用胰岛素,可病人害怕胰岛索"成  相似文献   

9.
<正>一、改变结对观念,实现跨学科拜师问题:在很多体育教师眼中,体育可能与其他学科不一样,所以在师徒结对中,体育教师就只能找体育教师拜师,认为其他学科教师指导不了他的课堂教学。对策:体育教师的师傅就一定是体育教师,很多年轻教师心里也许都是这么想的。其实,所有学科在教学理念方面都是相通的,同时体育教学也不仅是会做示范动  相似文献   

10.
《精武》2004,(4)
由于工作、学业等原因,有成千上万的武术爱好者不能长时间外出拜师学武,但是又割舍不了这份武术情结,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了自学这样一种学习方式。 自学武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种困难并非不能克服。今天,我就自学  相似文献   

11.
《精武》杂志2009年第3至6期刊登了关于我以及我的一系列文章,叙述了本人研练国宝太极拳,迎战肝硬化等多种难愈顽固疾病,并促使我拜师学医成为了一位太极内功推拿医生的事例。  相似文献   

12.
张祖颐 《健身科学》2009,(12):24-26
我今年72岁,退休前是一名化学分析工程师、女干部。尽管饱受灾难和病痛的折磨,但我意志坚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感谢中老年《健身科学》举办“征文”活动,借此机会,把我与病魔斗争的故事说给大家听,以互勉互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13.
赵廷铭 《武当》2006,(1):38-38
我曾经是个患大脑炎生命无望的人,是恩师教我太极拳才使我得以康复的。一句话,没有李天骥恩师就没有有我的今天。拜师是在1966年的夏天。当时,我因患大脑炎已经整整瘫痪了三年。虽然经过治疗,能够自己活动了,但是仍拖着不利落的身躯拄着单拐艰难地行走着。坚信太极拳能使病体康复,我抱着这个强烈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借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传统武术拜师仪式传承中文化场域的关系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对传统武术拜师仪式与文化现象的研究有很多,但从“文化场域”视角对拜师仪式的分析还少有人关注。拜师仪式作为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存在,并非“静态的”、“过去式”的,而是一种永存精神文化的活的载体,在不断革新的现代化语境中,显现了新的文化传承特征。研究结论认为:传统武术拜师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拥有独立的“文化场域”特征,我们不仅要在历史语境中对其加以分析,更需要的是在现代语境下对它进行理性的甄别或取舍。  相似文献   

15.
幽香茶坊 《桥牌》2014,(1):41-43
编者的话: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刘老师教桥牌系列,这个系列是针对从没有接触桥牌的朋友们开设的。通过这个节目,你不需要缴纳昂贵的学费,就可以轻松地跟着刘老师学会打桥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武术拜师仪式的变迁。主要结论:武术拜师仪式是指通过一系列完整的程序来完成师徒关系最终确立的仪式,主要功能有尊师重教、庄严神圣,师出有名、传承之需,广为宣传、确立身份;新旧武术拜师仪式一脉相承流传至今,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二者在功能、目的和主要程序等方面都是一致的,仅在一些具体环节上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大都是时代进步与发展的缩影,但也反映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建议: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使武术拜师仪式这一独特的社会民俗行为和武术文化现象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余安仁 《武当》2013,(1):36-38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有关童志高老师傅的介绍,使我欣喜万分。我现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六十年前,我拜师授艺于老先生的经历。  相似文献   

18.
李伟 《武当》2022,(9):36-38
<正>恩师刘瑞于2017年5月3日仙逝,一晃有五年多了。我于1997年,正式拜师到武当赵堡太极拳刘瑞老师门下,学习追随了二十年。感念师恩,一幕幕往事,时常浮现在脑海,让我反复地眷念和铭刻着那些陪伴在师父身边的日子。1997年3月22日,与闫团周一起,到了西安化工厂北福利区刘瑞老师家,行礼投递了拜师贴。杨文庆师弟也在场,当时在跟随刘瑞老师学习曦阳掌,他给倒了茶水。师父让我们坐了下来,老师坐正位,我们俩坐侧位。刘瑞老师让我们体会一下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拜师是习武者一件非常庄严的事。过去拜师前先要“递帖”,帖一般是朱红色的,成折叠形,表面写上“拜师”二字,帖中写弟子某某愿拜某某为师,自己的生年自日,籍贯住址,有的还要写上自己的誓言和志向等等。师父收下贴子表示同意拜者为征(如果师父”谢绝”贴即表示不愿收拜者为“入室弟子”,然后再选择良辰吉日清来本门长辈、同辈、亲朋好友正式举行拜师仪式。仪式由辈份高寿主持,堂中设置祖师“灵位”,拜师者跪地“盟誓”,给师父、同门长辈行拜师礼··最后大家一起记顿拜师喜宴。百门各派拜师的仪式和方法各有不同,都有自己选择徒…  相似文献   

20.
养生大家谈     
我幼时体弱多病,是个小药罐子,长大成人后步人社会,工作生活环境都很紧张,身体顶不住这些压力,在1952年不幸患上了脑神经官能症,从此可以说是病魔缠身,风湿症、胃病、肺病、心脏窦性传导不良、坐骨神经痛、肾囊肿接二连三地找上了我,而我在工作的同时与这些病魔做坚决的斗争。1974年,59岁的我终于退休了,此时受邀到一所民办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