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的政治选举可以追溯到日据时期,但是选举广告的盛行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1989年以前,台湾的选举法规定不得利用大众传播工具刊登广告以从事竞选活动,20世纪80年代末,刚刚对选举开放的报刊业只允许刊登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并没有成为参选人为自己宣传的一个媒体渠道。1991年,电视媒体首次播放政党政治广告,此后,大众传媒工具在台湾大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台湾五都选举中高雄市长竞选为例,对不同候选人的竞选广告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曾有广播业者以“走出漫漫长夜”、“转型的瓶颈”来形容进入90年代的台湾广播媒体。环顾台湾33家广播电台的发展状况和进入90年代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动作;台湾广播界确实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带有共性的发展动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和新闻媒体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本质上而言,广告是付费形态的传播,只要付费,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通过媒体刊播广告,不少媒体对于广告客户有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的情形,从而忽略了有些广告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台湾文  相似文献   

4.
罗奕 《当代传播》2013,(4):89-92
任何年代和形式的广告都具有反映社会变迁的功能,迥异的只是不同层次的广告语言及其表现意义系统的发展状况、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符号意义流通情况、物质生活形态等。通过梳理近40年《东方杂志》广告不仅可见其作为近代中国杂志广告衍生发展变化趋势和轨迹的缩影,更能透过广告话语见证近代中国现代化追求为:启迪国民知识的传播;资本主义消费伦理的兴起;民族振兴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5.
一、情报交流技术与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发生的结构性变化。社会变迁的机制在于社会种种环境压力与社会需要不断相互作用而产生各种创新,这些创新导致了社会的结构性变化。而情报及其交流媒体正是在环境压力和社会需要下而产生的,情报又必须通过交流来发生效应,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变迁是情报交流效应的结果。从根本上说,社会变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引起的,但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的任何一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都可称为革命,这种革命都会引起社会变迁。情报自产生以来,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交流媒体不断  相似文献   

6.
香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其独特的符号意义,香烟广告的发展轨迹在某种程度上微缩了社会变迁历程。《良友》画报作为一部展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生活的大型综合画报,其刊发的香烟广告阐释了香烟这个符号的时代意义,甚至能让人咀嚼出历史的韵味。  相似文献   

7.
王丽莉  梁国伟 《新闻界》2006,(1):104-105
媒体是经营者发布广告,消费者接收广告信息的场所。电视作为广告发布的重要媒体之一,其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广告形态的发展,带来消费行为的变化。因此,在每一次电视广告形态变化的背后,是消费方式的改变。自20世纪50年代起,电视广告形态就在技术力量的推动下变化迭出,当代数字  相似文献   

8.
过去在台湾,媒体最常谈到的一件事,就是“想要害一个人,就劝他去办杂志”,80年代以前,杂志在台湾的媒体事业中,是个不被看好的市场。 直到最近的20年,由于台湾的杂志期刊走向不断创新模式,分众诉求与专业经营的发展,近五年来,台湾的电视、报纸市场过度竞争,台湾的杂志市场则持续被创造扩大,展现出和其它媒体的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田苑 《报刊之友》2010,(7):50-51
一、传媒与广告 广告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体是其得以完成“广”之范围与“告”之效果的载体。畅通和发达的媒体渠道,是广告得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正是通过媒体这一平台,才使得广告发挥其作用和效果。广告虽非媒体所生,却依赖媒体而活,说媒体是广告的养父养母,着实不为过,当媒体市场发达之时,广告才能体态丰腴、风姿绰约。  相似文献   

10.
淡鹏 《今传媒》2005,(3):33-33
我国的广告代理制度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这种制度是把由媒体直接承揽发布广告的经营体制,改为媒介通过广告公司承揽广告业务的经营体制。为了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广告活动的体制和机制,1993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在部分城市进行广告代理制和广告发布前审查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从1993年下半年在全国开展广告代理制试点。在广告代理制下,媒体发布广告和向广告公司提供必要的媒介动态的费用有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末,报业重新经营广告和国家确立媒体"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后,我国当代报业的产业化迅速发展起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报业产业化跨过了以广告和发行为主体的传统模式,逐渐进入集团化、品牌化经营阶段.  相似文献   

12.
八、台湾的报纸出版业(中)二、60——80年代末1.60年代概述进入6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报业也有了较快的成长。发行量的迅速增长与广告收入的大幅增加是最明显的特征。1959年,台湾报纸的发行量在60万份左右,到60年代末,已达到120万份左右。多数报纸都设立了人数众多的发行部门,发行手段更是不断强化。具规模的报纸发行量多超过了3万份,两份英文报纸的发行量也均超过了1万份,而《联合报》、《中国时报》与《中央日报》的发行量则分别达到26万、24万与14万份。1960年,报纸的广告收入为1亿多元,到1970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广告是现代社会里最大的感官侵略者,是最强的信息植入者"。作为广告的发布载体,新闻媒体受到广告的巨大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广告与新闻的"共生"和"斗争"媒体业内有句话:"版面(时段)就像海绵里的水,总是能挤出来。"广告和新闻在媒体上交替出现,共存共生,同时也在争夺版面(时段)。可以说二者是此消彼长,又不能完全挤垮对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话语形式,它的发展历程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变迁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涉及的面很广,从设计、文化、经济、市场、科技到美学研究、艺术概论发展。广告特定的视觉语言符号就是运用诸多的艺术手段让受众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博取其接受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变迁与广告的发展具有某种深层的内在联系,社会变迁为广告发展创造环境,广告发展又反映着甚至助推着社会的变迁.本文通过宏观的认知变迁考察和微观的认知心理分析,从个体内化和社会教化两个层面揭示广告如何通过消解和建构认知图式进而影响社会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16.
正广告大师奥格威曾说:"我们呼吸的,除了空气,就是广告。""在街上随便丢一块石头,砸到的不是广告,就是和广告相关的东西。"可见广告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在街头随手可及的传单和广告,重复枯燥的广告创意已经让无法引起人的主动关注,广告主亟待新的传播媒体形式,来改变当前的传播效果。一、环境媒体广告1.环境媒体广告的概念"环境媒体"英文名为"Ambient Media",意为环境媒体广告是媒体和环境的完美结合。瑞士设计师肯·伯坦肖认为环境媒体是"非常规的原创媒体"。作  相似文献   

17.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5,(10):65-67
1/4个世纪前,以现在标准看,是报纸媒体的黄金年代,报纸媒体收入占到了媒体工业广告收入的80%,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在报纸广告的投入上挥金如土,他们的光辉几乎淹没了地方广告客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蕾伊 《中国广播》2013,(12):13-17
新媒体时代,台湾广播面临着广告市场收缩、收听率逐年降低、年轻听众流失等问题。为了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台湾广播通过发展类型化广播、打造联播网、开展社会活动来优化播放平台;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各种途径,建立广播网站、打造广播APP、融合社交媒体、探索广播可视化等。未来台湾广播将在持续经营与优化传统广播的同时,深度融合新媒体,实现传播平台、传播内容、互动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电视台作为大众媒体,主要以信息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广告收入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过去,凭借电视台多年来的垄断地位,广告价格年年增高,广告收入迅猛增加,1990年-1996年,广告收入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电视台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互联网蓬勃兴起,其它媒体日益发展,电视频道资源从短缺到丰富,电视媒体从垄断到竞争。加上部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企业广告费用的支出更加理性,这些都抑制了广告收入的增长速度。以中央电视台为例,1991年广告收入2.8亿.1 995年广告收入22.9亿,五年平均增长90%以上。但到了1998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20.
进入90年代以来,媒体发展迅猛,载体容量急剧膨胀,并呈专业化、对象化、分众化发展的态势。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及其广阔的信息前景,使传统媒体深深感受到了传媒新贵的咄咄架势与网络经济的巨大震撼。新的发展态势加剧了资源供给过剩,扩大了受众特别是广告客户、广告商选择的空间,使过去那种在单一媒体状况下的广告达到率极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随着广告媒体市场发育日趋成熟,媒体的买方市场也逐步形成,面对多维化的选择空间,广告客户日趋理智,选择的有效性成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如今,广告已不是一种单纯的开支,更不是温情脉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