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从高山冲下瀑布,经过急流到绿洲,过不了沙漠。 水再一次冲下瀑布,经过急流到绿洲,又越不过沙漠。 水在沙漠前面哭着说:“沙漠是水的宿命,水永远越不过沙漠。”  相似文献   

2.
<正>"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是贾平凹先生在他的一篇散文中提到的一句话。细细品读这句话,它将一个人从懵懵懂懂的学习成长,到似是而非一样的工作思考,再到气定神闲般的成熟成才的过程描绘出来。这不正与管理者的专业成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说对事物本身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3.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是贾平凹先生在他的一篇散文中提到的一句话。细细品读这句话,它将一个人从懵懵懂懂的学习成长,到似是而非一样的工作思考,再到气定神闲般的成熟成才的过程描绘出来。这不正与管理者的专业成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相似文献   

4.
从湍水之辩到理想人格的六种境界之说,孟子借助水,从自然、社会、精神三个层次上阐述其人格思想,构建由体认本源到固本充盈再到泽被万物的理想人格,最终生成观水以养气、治水以循道、濯水以净身的价值内核.对于孟子人格思想中的水象,历来研究者重宏观之水的积极色彩,轻微观之水的消极意义,缺乏对水功用、流向的探讨.厘清上述问题,对深入理解孟子的人格思想、塑造理想人格、求得当前社会生存焦虑问题的解决之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娜  王超 《学前教育》2009,(6):18-19
夏天到了,孩子们都很喜欢玩水和沙子,当老师把一大盆水倒入沙池中时,孩子们会兴奋地大叫。随着水倒入沙中,他们会观察到水渗进沙子中的情况,随着水的下渗会用手拼命向下挖,更会发出各种疑问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水跑到哪里去了呢?”“它变没了。”“它跑到沙子下面去了。”“它渗下去了。”孩子们兴奋地说着玩着。过了几天,我带孩子们到种植园地去给植物浇水,他们一桶一桶地提着水,将它们倒进土里,  相似文献   

6.
<正>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水已渗入到了中国人文化思想意识的深层。哲学家以水说理,政治家以水论道,文学家描写水、吟哦水、歌咏水。水仿佛是人们旷古不衰的谈论主题。古代文人喜爱水,水的意象大量出现在古代诗歌中  相似文献   

7.
壶口的黄河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稍微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相似文献   

8.
壶口的黄河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稍微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7,(3):113-117
现代性水危机愈演愈烈的根源在于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传统水文化由畏水文化到利水文化再到乐水文化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人水关系范畴由客体中心到主体中心进而到主客合一的哲学演绎过程,是人水关系思维模式由这样或那样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到主客一体、物我不二思维模式的嬗变过程。乐水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水文化的最高层次,表征着主客合一、物我不二的水生态哲学观,成功地跳出了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窠臼,对于今天从根本上反思和破解日益严重的水危机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的压力》这一课,要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水的压力同别的物体相互作用发生的现象,通过分析,确认水的压力的存在。教学材料要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这些现象,这是使学生认识水的压力的必要条件。 教科书上的设计,是利用橡皮膜在水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根据橡皮膜的形变,说明受到了水的压力。这  相似文献   

11.
水在宋词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宋人由水流联想到时间流逝的时间意识,由水流联想到男女恋情的爱情主题及由水推及自身,借水抒发情感的士人心态。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对诗歌的创作也有很深的影响。唐代诗歌中有不少涉及到"水"这一意象的,文章尝试将"水"作为始源域,分析它映射到的不同目标域,以及"水"在唐诗中隐喻的特点,以期从认知隐喻这一角度认识唐诗中的"水"意象。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的水会用完吗?我翻阅自然科学书籍,认真思考,终于明白了。太阳每天把地面和海面的水晒热,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变成云,云变成雨或雪飘落下来,成为水。这样循环往复,地球上的水不会用完,水  相似文献   

14.
水崇拜是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古代先民从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中产生了种种水神灵化幻想 ,文化先哲以水为喻阐发宇宙自然之道和人生哲理 ,中国水文化的意蕴异常丰富。独特而丰富的“水乡”人生经历和审美意趣 ,使沈从文对水的精深之义有独到的体悟 ,从而形成了他的人格个性 ,成为他书写人生的重要参照体系。从创作题材 ,到文本隐喻 ,到语言审美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贯穿着水的精灵。解读沈从文创作中的水崇拜 ,是深入挖掘其作品深邃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本名为《水知道答案》的书,作者是日本的江本胜,他是日本的医学博士,从1994年开始进行水结晶的研究。他通过200倍的显微镜对水结晶的观察,可以观察到千变万化的水结晶形状。江本胜博士把这些水晶图形拍摄成照片,然后把他观察到的奇妙结果写了出来。水可以根据它看到的图片、听到的音乐和语言形成相应的结晶。当你咒骂水的时候,水的结晶就非常糟糕、混乱,甚至令人作呕。但是,当你赞美或夸奖水的时候,它的结晶就会非常清晰、整齐、美丽。听到"爱  相似文献   

16.
真茶道水     
从神农氏尝百草得茶解毒的传说开始,到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再到明末张大复认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贫人不易致茶,尤难得水。”  相似文献   

17.
寻胡隐君     
渡水复渡水, 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 不觉到君家。  相似文献   

18.
林清玄 《良师》2010,(1):18-18
在我童年居住的三合院里,沿着屋檐滴水的沟槽下,摆了一排大水缸。 水缸有半人高,缸口大到双手不能环抱过来,是为了接盛从屋顶上流下来的雨水。从前的乡下没有自来水,为了生存,村民们必须寻求各种水源.他们一方面凿井而饮;一方面到河边挑水灌溉;下雨天蓄在水缸里的水,则用来洗衣洗澡,这样不但可以惜水,还能减轻到河边挑水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吕传彬 《学与玩》2022,(8):40-41
<正>有的小读者看到题目可能会撇嘴:水,这也太普通了!我们天天都要喝水,这能算什么奇迹呢?但是,我们的生活和水息息相关,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自然生态,甚至古代行军打仗都离不开水。比如,军队驻地的选择就和水密切相关,水不仅可以用来饮用、做饭,一旦水源被污染,还可能造成瘟疫的蔓延。那么,这么重要的水在人体内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人水和谐思想,从人民生存、国家命运和党的生命的高度强调了人水和谐的重要性。他认为敬水与治水是人水和谐的两个方面;从人水相争到人水和谐是人水关系的两个阶段;水文化与水实践协调发展是实现人水和谐的根本路径。毛泽东人水和谐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今天解决空前的水危机,构建人水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