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简介概念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现存问题出发,分析了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运用策略。介绍了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概念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有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基于意义学习理论的概念图工具开发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图是诺瓦克开发的基于意义学习理论的学习工具与教学方法。概念图的构建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融合和认知结构的构建与发展,制作和运用概念图的过程是意义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创造的过程。文章在介绍了概念图的定义特征、理论基础、制作方法之后,阐述了概念图在教学评价、课程设计、远程合作学习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概念图作为一种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概念图应用、自主学习及其教学设计均是当前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一种“教师导学→小组自主探究→学生自主绘制→小组汇总概念图→教师总结评价”的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发现:用概念图作为教学设计工具,能够较好地发挥自主学习的特征,有效实现自主学习目的,促使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概念图工具与自主学习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得到完满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利用概念图可以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将新旧知识联系,以直观的形式学习理解文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有意义学习,提高课堂时效。本文在介绍概念图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概念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结合实例探讨了概念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概念图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整体上把握知识。在药学教育中,教师可以从概念图的类型和学习者的知识组织方式出发,对基于概念图的学习者知识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概念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7.
概念图是一种教与学的认知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具有促进知识整合、促进学生意义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改善教学设计方式、革新传统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优势,教师可以在备课、课堂教学及评价时以概念图为教育技术支持,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提高概念图策略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概念图促进意义学习的优势以及提高概念图策略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掌握概念图熟练程度、概念图类型及其要求,采用适当的概念图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特别是要注意做好示范与讲评,通过学生独立绘制与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正确、有效地应用概念图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概念图作为学习工具、协作工具、评价工具等方面对概念图在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叙述和分析,以期利用概念图来提高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概念图是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有用工具,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学习正迁移和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本文从形式上和内容上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纵向比较分析教科版3~6年级《科学》教材和浙教版7~9年级《科学》教材中涉及的概念图。由此了解教材编制的意图和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
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以对话、结构、学习者的自主性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来分析远程教育,对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针对学生的需求特点,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采用结构化媒体材料等支持服务缩短师生距离,并注意距离的适度问题,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教育中,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学习技能和期望,对于网络教育机构开展网络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广州市各学习中心482名新生作为样本,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作者提出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和开展网上教学的建议,希望能对网络教育实践工作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3.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学习者学习需求入手,结合上海终身教育实践,以"十网一库"为基础,着力整合打造了上海市民数字化终身学习系统。该系统是一个整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以终身教育资源库为基础,采用互联网、双向卫星、IPTV、数字电视、移动学习等五种模式,建设十大专题网站,在终身教育和党员远程教育中产生了一系列典型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欧洲一些国家提供跨校、跨国的学位课程越来越多,以网络课程为依托的课程共享已成为欧洲跨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笔者亲历了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等校共同开设的“基于ICT的协作交流”课程的学习过程。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锻炼学习者在多元文化情况下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课程主要采用通过网络的个人自学和小组团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笔者总结完成全球性课程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对网络学习的重视,拥有发达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拥有成熟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远程学习者,学校对教学各环节的精心组织和设计。当然,全球性课程建设根本保障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成功实施了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鼓励欧洲各国大学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建立世界一流的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15.
网络学习者学习障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网络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网络学习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本文试图从网络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学习者在网络化条件下遇到的各种学习障碍,并试图给出学习者一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是当前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自主学习能力的测评问题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自评量表的编制研究,从元认知理论出发,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经过两轮施测.并对其回收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包括4个一级维度(计划、控制、调节和评价)和3个二级维度(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成人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自评量表。  相似文献   

17.
手势交互作为一种理想的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其在虚拟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交互需求并提升交互体验。然而,当前关于手势交互虚拟实验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提高手势识别的准确率、设计开发不同领域的虚拟实验应用等方面,而对学习者在虚拟实验中的学习体验并未进行深入地研究。为了探索手势交互虚拟实验对学习者学习体验的影响机制,利用设计开发的基于Leap Motion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采用混合研究范式对学习者的沉浸感、学习动机和态度分别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手势交互虚拟实验中,学习动机作为中间因素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和自然丰富的交互体验能够有效增强学习者的物理沉浸,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改善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并增强其使用意愿,由此来促进学习者学习体验的提升。从改进实践的层面来看,未来应合理设计交互手势,创设高度沉浸的实验环境,优化虚拟实验任务设计,注重对学习反思的引导,以不断提升学习者在心理沉浸和学习效果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人的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和维持,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学习动机高涨的时候,才有可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远程教育当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翌与弱。所以,在远程教育当中,更好的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也直接决定这远程教育的成败。然而,当前的远程教育大多却在这方面做的不足.因此,这篇文章想浅谈一下如何在远程教育当中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促进学习。  相似文献   

19.
思维可视化工具将人们的个体知识以图解的手段表示出来,形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知识外在表现形式,对学习者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着巨大帮助,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学习方式的一场新的革命。本文主要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并讨论其支持学习的优势和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Motivating learners to continue to study and enjoy learning is one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in distance education. Flow theory is a useful framework for studying the individual experience of learning through using computers. In this study, I examine students’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responses to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s by constructing two models to test the students’ flow states. The first model examines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the flow experience when students use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s. The second model considers the impact of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on the flow experience. A questionnaire‐based field survey is used to test the two models. Data from 253 distance learning students are examined under each of the two models. The results from Model 1 indicate that flow theory works well in a distanc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from Model 2 point out that learner–instructor and learner–interface hav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flow experience, whereas learner–learner interaction has not shown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flow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