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春艳 《考试周刊》2013,(78):41-42
<正>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语文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在语文教学中奠定当代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诗人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成就了他的美名。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在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一、树立自信心。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  相似文献   

4.
古浩民 《成才之路》2011,(10):16-16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 教学过程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5.
李志华 《考试周刊》2010,(13):44-45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陈刚 《成才之路》2009,(4):38-39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9.
党华钦 《成才之路》2012,(18):27-27
现代教育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明确要求。就语文学科来说,语文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注重利用一切有效手段,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来加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引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围绕这一总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语文老师如果不具备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那么语文教学也不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根本的一条是育人。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位置,语文的课文体系和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独特的功能。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渗透情感交流,精心保护学生的童趣、童真、童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崇高在于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铸造灵魂。教师要用美好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铸就民族未来的奇光异彩。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师除了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外,还必须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材中小少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人性、人格、意志等。因此,联系实际去分析理解作品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个性心理素质的教育,小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语文教材,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对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大有裨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很重要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其中。  相似文献   

18.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  相似文献   

19.
要想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水平,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造机会,通过其自身体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感受公平,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被尊重;体验成功,让学困生重塑自信;分层教学,勿操之过急,在循序渐进中施教;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要尽量生动有趣。"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佳方式。只有一位阳光自信的老师,才能将学困生带出阴霾,走进阳光。  相似文献   

20.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发展都具有基石性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自信心的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缺乏自信心的现状,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依托教材文本、采用分层教学、提供表现机会、运用肯定性评价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表了自己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