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奚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重要的部族.关于奚人的遗迹,根据考古调查或发掘资料,古北口至辽中京间辽驿道上的各驿馆遗址及北京延庆县古崖居遗址,从文献记载和地望来讲,有可能是奚人的遗址.萧孝忠墓出土了墓志铭,可证明是一座奚人墓葬.关于奚人遗物,李宝臣纪功碑、萧孝忠墓志等几件碑刻,可确信为奚人遗物.奚车在文献中有明确记载,考古上虽没有发现奚车实物,但在辽代壁画墓中时常可以见到奚车图.陶瓷器皿是历史文化遗存中最常见的器物类型,但我们却没有发现一件奚人的陶瓷器,只能依据文献记载和相关考古发现对奚人陶瓷等生活、生产器具作一些推测.  相似文献   

2.
现代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使考古研究工作发生深刻变化,但历年考古发掘的大量遗址、墓葬、窑址,形成了庞大的文字、图表、胶片、影像和实物资料,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事物,传统技术手段保存纸质、照片、胶片、实物等考古资料,不能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和时代发展要求,应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抢救性保护,转化为永久保存和利用的电子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从而提升文物考古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促进和深化考古研究。  相似文献   

3.
熊岳温泉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熊岳镇东南、陈屯乡和平村西北处温泉村,熊岳河北岸台地之上,为东北地区一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战国至秦汉时期城址。1942—1944年,泽田四郎作对温泉遗址进行了首次科学考古调查和研究。他详细调查了温泉遗址一带的地理环境、遗迹与遗物分布现状,收集了一批珍贵的战国秦汉时期遗物,全面记录了温泉遗址的文化面貌,同时参考同时期鸟居龙藏、稻叶岩吉等日本学人著作,对温泉遗址的年代及性质提出了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建模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考古测绘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其不仅可以用于遗迹、遗物的平剖面图绘制,还能用来记录考古发掘遗存的出土状态、保存情况等多个方面。本文以宗家塘遗址为例,介绍Agisot Photoscan三维建模技术、Photoshop和AdobeIllustrator矢量绘图软件应用于考古工作中的具体步骤与优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牛山遗址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经20余年的10次考古发掘,获得一批丰富的文化遗物,特别是极其珍贵的古人类化石和人类生活居住面,更增添了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内涵。本文除记述该遗址的全部发掘状况外,对国内学术界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诸如遗址的地层学、古人类学和年代学等有关争议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阐明作者本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在广阔的黑龙江流域的松花江、牡丹江水系,以及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渤海国历史遗迹和遗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内.不断发现渤海国的遗迹和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发现为研究缺乏史料记载的渤海国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并为尽可能真实复原部分渤海的历史提供了可能。实际上,黑龙江流域的渤海遗迹遗物是以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为中心而展开。文章主要依据近三十年来的考古发现与文物出土情况,对渤海国的上京城遗址、二十四块石遗址、村寨遗址、寺庙遗址、边墙遗址。碑刻、壁画,以及渤海国的铁器、铜器、金银玉器、陶器、瓷器、货币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加以重点介绍,目的是为拳术界提供清晰的黑龙江流域的渤海历史遗迹币口遗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潮湿环境土遗址,特别是作为中华文明发源的直接实物证据的一些史前遗址,具有极其突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也是我们保护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分析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成因及其主要类型,总结和归纳出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了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理念,分析了保护所需的技术需求,最终得出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主要是水的问题,通过水环境控制措施,可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问题转变为“干燥环境”土遗址保护的问题;可将潮湿环境土遗址分为展示类遗址和非展示类遗址,不同类别的遗址采用不同的保护方法和措施;通过保护提前介入,促进保护与考古工作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遗址;将化学与物理加固方法有机结合,形成潮湿环境展示类考古遗址综合加固技术,是土遗址本体保护加固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从近年来对岷江上游地区考古调查及其对营盘山遗址的勘探和试掘中,发现了8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采集点,并在营盘山遗址中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近万件。此次考古工作使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的内涵得以基本明确,并以此建立起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初前序列,为进一步探讨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内涵及古蜀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美术考古学学科目标表明,美术考古研究其方法论体系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必然包含着美术史研究的需要在内而又例必达致或回归考古学和历史学层面。美术考古从器物的造型与图案纹样入手,对于分析、解读"西南夷"考古学文化的联系,判断遗物的具体文化属性,探讨考古学文化所反映的文化联系、族群关系等问题,即是"西南夷"考古学文化观察的一个可行性尝试。  相似文献   

10.
杜村遗址位于邢台清河县王官庄镇杜村东侧,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村民取土时发现,并出土一批商代文物,包括数件青铜器,但未做进一步考古发掘。从形制及纹饰看,为商代前期遗物,和二里岗文化上层器物十分接近。结合史实进一步考察,认为杜村遗址距离邢都较近,在商王室关系密切,具有商代前期王室贵族主导的地方城邑的性质,可能和"祖乙迁邢"有高度关联,和商人攻伐东夷以及王室内部军事冲突也可能有一定关系。杜村遗址在邢台境内商代遗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有待考古资料的进一步支撑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巴人是一个巫风烈烈的民族,占卜文化发达,占卜形式殊多。随着现代考古的发展,一系列巴人文化遗址被发掘,巴文化遗物得以面世。湖北长阳香炉石、忠县瓦渣地、云阳明月坝、万州麻柳沱等遗址出土了诸多的巴人甲骨,这对于我们了解巴人的占卜习俗、占卜形式、占卜文化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太阳神树”与金沙遗址出土的金箔“太阳神鸟”,作为典型器物,分别是两种考古文化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在宗教寓意和神话色彩方面,还是在古蜀人所使用的历法等科学方面,都体现了金沙遗址文化对于三星堆遗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由于燕国史料的缺乏,使燕文化的研究非常困难。燕国历史和燕文化研究得益于近几十年考古的新成绩。燕文化考古和研究的成绩主要表现在:燕地的考古和研究;燕下都的发掘和研究;琉璃河商周遗址的发掘和研究;燕国青铜器、燕币等研究。  相似文献   

14.
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良诸文化的考古发现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56年、1958年浙江省文管会、省博物馆两次考古发掘,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极大关注。考古发掘有诸多重大收获,尤以出土的丝麻织品、植物种子和木桨等重要遗物为中外所瞩目。而该遗址的发现比发掘时间早二十多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分册中虽有该遗址于“1934年发现”之说明,却未提及谁是第一个发现者。诚然,钱山漾遗址的发现,无疑是对我国考古事业的一大贡献,而钱山漾遗址考古第一人慎微之先生理当载入史册。因参加编志工作,有机会查阅了镇老先…  相似文献   

15.
考古学能从哪一方面为历史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学是一门比较新的学问。我国虽说远自北宋,已经有不少学者考证碑碣,著录古物,作了些有关考古的重要工作,可是他们当时不过是‘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玩玩古董以助雅兴罢了。因为它和史学还没有发生关系,它自身也就没有发展成为考古的学术。直到十八世纪之末,有些研究文字学者才开始用吉金(祭祀时所用的鼎彝之属叫作吉金)上的古文字考证文字的变化和源流,也时时用这些最可靠的材料订正说文解字中的讹误,而后从前的古器物学才向考古方向走了一大步。等到二十世纪初年,王国维诸人才开始拿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材料证明,解释或订正从前的历史典籍,而后古物才同历史搭上真正的关系,古器物学才真正发展成为考古学。本世纪的二十年代开始了科学发掘,地下遗物出土渐多。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关怀这门科学,推动不遗余力。加以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基建工程,整理地  相似文献   

16.
奚族的考古资料可以分为碑刻和遗址遗迹。碑刻中的萧孝忠墓志、大王记结亲事碑、耶律氏墓志铭和萧资茂墓志铭,属于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奚族历史的珍贵史料。其他几块墓志都可以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也是研究奚族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奚族的遗址遗迹主要有古北口至辽中京间辽驿道上的驿馆遗址、古崖居、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奚族墓葬等。可以确定的奚族遗址遗迹是研究奚族历史的重要依据,但存疑的应慎重利用。对奚族考古资料进行总结和认识,辨析其史料价值,有助于对这些资料的合理运用和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樊锦诗先生在《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考古篇》一书的《前言》中,将石窟考古分为六大类。今就此分类介绍敦煌石窟考古的现状。一、对沙埋土掩的遗迹和遗物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发掘。对窟前沙埋土掩的遗迹和遗物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调查和发掘是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配合崖面加固而进行的考古工作,1985年出版了《莫高  相似文献   

18.
就读体验 随着前段时间三星堆的再次挖掘,大家对考古学这一看似神秘的专业增添了几分好奇和向往.考古学是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的一门专业,通过田野考古、实验考古等方法,对古代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遗物进行研究.前几年,因为盗墓小说的流行,有人想当然认为考古等同于盗墓,这简直是荒谬之极.墓葬...  相似文献   

19.
闽台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闽台文化是指生活在闽台两地人民共同创造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它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富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本文就闽台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作初步的探讨。 闽台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联系,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原始社会。古人类学家证明,距今3万年前的台湾最早古人类“左镇人”和稍后一些的“长滨文化”的主人都是从大陆经福建迁入台湾的。考古发掘也证明,台湾新石器时代的大岔坑文化、凤鼻头文化遗址的中下层的遗物和同时期福建壳丘头文化、昙石山文化遗址的遗物在造型和类型上有不少相似之处。青铜时代,闽台之间的文化联系更加密切,同一时期的考古发现均属于以几何形印纹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0.
罗家角遗址在桐乡县石门公社利星大队,因座落在罗家角村而得名.一九五六年发现、一九六一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九年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在省文管会主持下进行了科学发掘.揭露面积1338平方米.发现了重要的遗迹和遗物,取得了较大的科学成果.不少干部群众前来参观,不少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罗家角遗址成了考古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普通的乡村也成了人们注目向往之地.罗家角遗址有什么奇特?又有什么价值!本文就发掘所得,作粗略地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