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字的声母 z、c、s 和 zh、ch、sh 是有区别的,z、c、s 是舌尖前音,zh、ch、sh 是舌尖后音。根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在普通话教学中,讲白话的人学习普通话常见的八种错误的发音,分析其原因,提出纠正方法;文中还谈了学习翘舌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的四种错误发音及其六种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3.
驻马店方言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方言有以下特点:1.中古的知、照组全部和精组的洪音合并,与日母形成一个系列,读舌尖前擦音、塞擦音;2.舌尖前擦音、塞擦音声母在儿化时读为舌尖后音;3.不分尖团;入声中,中古清声母今多读阴平,中古浊声母今读阳平;4.中古通摄三等多读细音。  相似文献   

4.
舌尖前音声母z、c、s和舌尖后音声母zh、ch、sh在普通话里有辨义的作用,二者不能相混。汉中话里也有这两组声母,但却是以分混状态来辨义的。本文对此分混状态进行了深入全面细致的分析梳理,归纳出了与普通话的整齐的异同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5.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人畜共处交往中产生了"舌尖浊擦滚音"和"吸气音"现象;民勤话里有"双唇浊擦闪音"和"舌尖双唇浊擦颤音"现象。这些发音是有音有字和有音无字的特殊音变现象,文章做了记述描写,并对每种音均以音频留示。  相似文献   

6.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舌尖后音的习得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最大的困难之一.本文从语言迁移、"中介语"等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舌尖后音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克服这一发音难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人畜共处交往中产生了"舌尖浊擦滚音"和"吸气音"现象;民勤话里有"双唇浊擦闪音"和"舌尖双唇浊擦颤音"现象。这些发音是有音有字和有音无字的特殊音变现象,文章做了记述描写,并对每种音均以音频留示。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的声母中,舌尖前音z.c.s 与舌尖后音zh.ch.sh区分严格,但在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区中,就有六大方言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或虽有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但二者所领有汉字可任意归属等问题.比如:在闽方言中,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在赣方言与客家方言中,那些本应读舌尖后音的字,大部分被读成厂舌尖前音,另一部分被读成了舌尖中音d.t'在粤方言中,那些本应读舌尖后音的字大多被读成了舌叶  相似文献   

9.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是两组难以区分的声母。南方方言一般都没有舌尖后音zh、ch、sh,北方方言的有些地方虽然有舌尖后音,但所管的字数也不完全同普通话一致。如何辨认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字?通行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利用形声字偏旁对应类推。如以zh声母的代表字“正”类推  相似文献   

10.
方言中存在的平翘舌不分的问题往往成为学生学好普通话的障碍。在分析学生平翘舌发音存在哪些问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声旁类推法、记忆法、舌尖训练法等途径帮助学生纠错。  相似文献   

11.
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它们之间的通感主要表现为:听声类形,以耳为目;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画形无象,造响无声.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是"气韵为主,笔墨为先".它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不拘限于形似,重在传神写意,创造出时空一体、富于律动感的艺术空间.西方绘画接近于雕刻和建筑;中国画则趋向于诗歌和音乐,与音乐的通感关系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12.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有一些特殊音注,其所反映的韵母关系不同于中古以后语音的发展与演变。这些特殊音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保留了上古的地名、人名的读法;二是保留了古代域外译音的读法;三是关于通假字的读音;四是记录了古今、方俗之音;五是误注了音。厘清这些特殊音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和构拟胡三省《音注》的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共时的角度对比现代汉语与现代缅语语音的异同,分析元音辅音及声调的异同及相似点,对汉语和缅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同时就汉缅语音存在的异同分析零起点缅甸留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难点问题,以便实现更为有效的汉语语音教学。  相似文献   

14.
《广韵》异读字是确定上古异读字的重要依据,在上古音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论证了依据《广韵》异读字确定上古异读字收字的原则、制约上古异读字收字方案的因素和确定上古异读的方法。认为那些体现上古音的音韵内容、音类特征和语音规律的《广韵》异读,应该推源到上古,并确定其上古音韵地位;《广韵》中还有一批中古时期乃至宋代新产生的异读,不反映上古音的音韵内容和音类特征,不能作为上推上古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普通话初步普及,解决了声、韵、调读音规范之后,针对国内外汉语文朗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韵律问题,吸收汉语韵律研究成果,提出普通话朗读的韵律规范,是提高汉语文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实践证明,在读者正确领悟文本的前提下,掌握并运用声调连读变调规则、停延规律,及句调群组合规律和语篇基调的组合模式等韵律理论来朗读指导,就能事半功倍地实现普通话朗读的韵律规范,从而把文本读得字正腔圆、语意清晰。朗读的韵律规范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使读者和听者在认知世界的同时,提高汉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把汉满语音作了系统的对比,并得出了一些对于对外语音教学法的启示,即运用国际音标把母语和目的语(汉语)语音联系起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将母语中接近目的语(汉语)的语音以改变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方式进行加工,再教授给第二语言学习者,从而促进其母语语音在目的语(汉语)语音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汉字的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讨论汉字的性质。先评论了以往的各种说法,后提出了作赞同的看法:古字阶段的汉字是语素 形意音 图符字,隶楷阶段的字是语素 意音区别 字符字。  相似文献   

18.
王念孙在“训访之旨,本于声音”这一总理论的指导下,创立了“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的训访方法;对“名之于实,各有义类”这一探求汉语词汇孳乳繁衍、词语之间意义关联的重要理论进行了科学阐发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三本通行《现代汉语》教材关于叹词、象声词的论述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叹词、象声词是实词。叹词只表示人类感情的声音,只能做独立语或单独成句;象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不含人类感情的声音)的词,既能充当独立语和单独成句,还可充当一般的句法成分。"啊、嗯"等词为兼类词。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语音学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汉语方言的发音方式或发音习惯不可避免地使英语语音的学习发生或正或负的迁移,从而影响我们学习英语语音的效果。文章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出发点,总结出河南信阳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与英语语音的异同,认为在对信阳地区的学生进行英语语音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在比较方言与英语语音差异的基础上,选用有针对性的教材和影像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的发音规则,并按照规则进行相应的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