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初一语文公开课,一年轻老师教《我的老师》一课后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一学生举手小声问:“老师,我没有父亲,怎么写?”“那就写你母亲吧。”老师说。那学生为难地说:“我不认识母亲,听爷爷说,我很小,父亲就死了,母亲随后改嫁了。”老师愕然:“那……那就写你爷爷吧。”从这段对话看出,教师定死作文题确实让个别学生难于写作。如果那教师把作文题定为《我的———》(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位亲人),就不会出现上面那种别扭的场面。平时作文课训练学生写作,命题范围要有一定的空间弹性,让学生在写作题材上有选择的余地…  相似文献   

2.
陈国磊 《现代语文》2013,(9):139-140
何谓“下水作文”?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教者会游泳,也不能只站在岸上指挥,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必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过来,表示老师与同学一样,也在写作文。老师就是教练,光有理论不行,还得亲自实践,因此,语文教师应常写“下水作文。一次作文指导课上,笔者正口若悬河地指导学生写作文:“应该这样写,那样写,首尾呼应,衔接过渡,要注重细节描写,要有悬念波折,感情要真挚……”忽然,  相似文献   

3.
有名家说:“作文是练出的,不是教出来的。”强调作文要多写多练。但是,学生没有兴趣,没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一味强调多写多练,也还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压在学生心里是一个多么重的包袱。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乐于练笔,勤于练笔?  相似文献   

4.
梁希 《四川教育》2014,(11):25-26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教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如何在语文课上走读写结合的道路,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找到唾手可得的写作素材?石景章老师连续执教的《爬山虎的脚》和一节快速作文课,其“阅读课是抓手,习作课是目的”的创新教学方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元人程瑞礼在《读书分年日程》曾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句话是说学习和读书肯于付出艰辛,作文就会轻松省力。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这样,老师临时指导和批改作文就可以少辛苦些,学生也可以多得些实益”。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深地体会到,成功的阅读教学将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从说起的问题,可以克服教师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蔡跃英 《云南教育》2002,(10):29-29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如何指导学生习作,让学生想写、爱写、能写,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喜欢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喜欢生动灵活的训练形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充分利用教材,认真上好语文课,学生通过对文质兼美的课文的阅读,积累词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师还要以此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听导写。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可以采用以听导写的教学方法,把事先录制好…  相似文献   

7.
教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就象教小孩走路一样,要扶要牵。第六册基础训练中安排的十个仿写习作题,就体现了这一点。指导仿写,旨在练好写作基本功,这也是搞好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关键。下面,结合第六册基础训练六的仿写习作练习(仿照《我的老师》的写作,看图写《邮递员》),谈谈指导方法。 一、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拟定提纲,练好搭架子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8.
孟忆 《广东教育》2006,(4):61-62
目前不少学生写作中仍是“一苦一难一糊涂”:作文前苦于无可炊之米。作文时难在辞不达意,作文后糊涂于修改方向。怎样解决学生这一写作烦恼呢?笔者在多年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用“鼓励广泛阅读。充实素材宝库”,“指导课外多练。写出真我个性”,“合作探究改评.师生课堂互动”的方法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训练。觉得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素养、让学生会写乐写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也是老师教授能力的一种间接体现。如何发挥教师在学生作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经常自己动笔写,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写作进步”  相似文献   

10.
作文一直是困扰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每到作文课.学生们总是抓耳挠腮,绞尽脑汁,老师们看了也焦急万分。《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方面有了新的提法,第一学段(1-2年级)叫写话,第二(3-4年级)、第三(5-6年级)学段叫写作:面对六、七岁的儿童,怎样科学地进行写话教学.从而为整个作文教学开好头、铺好垫呢?  相似文献   

11.
试谈小学生作文指导自治区文教局薜兰祖小学生写作文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如何指导,指导些什么?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难题。要搞好作文指导,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作文指导不但要指导学生“怎样写”,还要指导学生懂得“为什么写...  相似文献   

12.
在写作教学中,有个问题引人深思:“写什么”和“怎么写”哪一个更重要?也就是写作教学指导的重心应该放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还是指导学生的写作技法?倪文锦的《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9第3期)认为,“在形式出现之前,内容并不存在,‘写什么’生成于‘怎么写’之中”。  相似文献   

13.
在读中指导写 在写中引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它对指导学生作文起着铺路垫基的作用。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发挥课文的作用,将阅读和写作的知识落到实处,做到教哪一方面的知识就让学生练哪一方面的技能,使他们在写作时,有所依托,有所仿效,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逐步达到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呢?我认为其方法是:在读中指导学生写,在写中引导学生读。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所以作文教学作为当今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师生:作文怎么教?作文怎样写?作文课成了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事。作文课上常见这样的情景:老师在那滔滔不绝地说,学生在那愁眉不展地写。搜肠刮肚而形成的文章让人感到味同嚼蜡。作文真的让人感到如此痛苦吗?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5.
有些老师不爱写作文评语,认为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评”出来的,若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而言,不无道理。问题是,没有评语,作文的优劣表现在哪里?学生有那么高的悟性吗?再者,每次是个红分数,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无影响?其三,有没有学生会怀疑老师的工作态度,从而产生心理隔膜,影响师生的和谐关系?其四,集体的评讲能完全代替个体的指导吗?因此,作文评语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那么怎样写好作文评语呢?  相似文献   

16.
技校生往往不会写作,在作文中出现的毛病甚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坚持写“下水文”,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首先具有这种能力。假若教师自己不能写,光让学生写,那这样的老师只能算半个语文老师。教师“下水”,能体味学生作文甘苦,探索作文教学规律,便于在学生“下水”前有效指导,引路搭桥,触发文思,给予启示和借鉴。再者,写可促读、促思、促教。写是在职讲修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星期三,馍馍好吃作文难”,反映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作文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要写清楚哪些内容等,恐怕有些老师也心中无数。如果老师能亲自动手、亲身体验一下写作过程,那么,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能做到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8.
何为作文?《辞海》是这样注释的,“学生练习写作或练习写作而写的文章”。作文区别于写作,关键在于“练习”二字。作文充其量是一种练习。那么,作文练什么,怎样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界定小学生的作文,可以这样描述:把自己想向对方诉说的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作文。照这样定义作文,有人会说,孩子都会说话,  相似文献   

19.
胡玲霞 《作文》2023,(44):57-58
<正>一、为什么要研究作文教学模式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研究“作文教学模式”,似乎有悖于教育规律,其实不然,原因如下:从教学现状看。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得到了普遍重视,但作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多数老师既不知道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教,很少系统地上过作文指导课。很多学生面对写作题目,既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没有写作兴趣,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也有部分学校以考代写,以分代评,学生写作更没有积极性。作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游离于教与学的边缘——教师感觉教写作与不教一个样,学生感觉学写作与不学一个样。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长期以来制约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瓶颈,老师难教,学生难写。单纯依靠每学期七八篇的课堂作文训练效果总不理想,学生的作文依然呈现出肚子空空“无话说”,不知所云的“胡乱说”,千篇一律“平淡说”的现象。面对分值占语文总分40%的中考作文,什么样的写作训练才更有效?如何改变学生的作文现状,使他们有话说,说得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