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中学教学致力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要素之一。针对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并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使语文学习由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来 ,语文教学改革如老牛拉破车 ,步履艰难。面向新世纪 ,语文教学如何改革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一、更新观念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更新观念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没有教育观念之转变 ,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再高学历的师资队伍 ,也无法开创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可以说 ,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改之魂。因此 ,必须更新观念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就应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律 ,明确语文在中学课程结构中的地位 ,处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为出…  相似文献   

3.
刘文娴 《成才之路》2010,(21):I0006-I0006
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我们重新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认清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语文教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面对21世纪的形势发展与客观需要,当前中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要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其中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重新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改革的着力点则是课程、教材、教法以及考试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不幸的是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此工具的使用价值 ,我们的师生总是小心翼翼、不厌其烦地将它拆卸、安装 ,然后精心保存 ,却很少懂得拿此“工具”去使用。舍本而求末 ,以致于我们的毕业生肚子里装满了音、形、义、段、篇、章 ,却说不了自己的话 ,写不了自己的事。因此 ,笔者认为 ,语文教学要真正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还应从“学以致用”开始。首先 ,教师要转变观念 ,提高业务能力。要甩掉“本本主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将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教师是领航人 ,决定着学生航帆的航向 ,…  相似文献   

5.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语文课堂应该与生活相呼应.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可行走向。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每一次的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等同于一次“语文贸易”,教师手头上每一次到底能拿出多少价廉物美的“语文商品”?学生们每一次又到底能从教师手中心甘情愿地“买走”多少?这既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个学校领导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提出语文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准市场化”的操作过程,无意于所谓的方法创新,也不想硬性地把它归结为所谓的素质教育范畴。其意旨在于正视语文教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现状,极力倡导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教学理念。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把丰富鲜活的社会实践引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真正把握住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经过笔者的认真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准市场化”的语文教学过程应树立起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徐义 《河南教育》2005,(7):26-26
新课标强调,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教学思想,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教学思想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没有教学思想的更新,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推行。因此,我认为,首先应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深入学习新课标,领会其精神,并体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新课标,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我认为首先要树立以下两种教育理念。一、树立新的课程观新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不仅仅是教材,教材只是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教师、学生,甚至我们身处的环境(不管是软环境还是硬环境),都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还是新课…  相似文献   

8.
王忠臣 《学周刊C版》2010,(6):117-118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新的课程标准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大阅读的理念,强调阅读不只是在课内,还在课外,既要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这就要求每位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努力拓宽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之间融合的语文资源体系,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在这样的理念下,我认为小学阅读教学应重视向课外延伸。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语言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的、生活的现象,除了要优化语文课堂语言教学之外,更应树立大语文观,以生活为书本,把社会当教材,将学生学习语言的触角引向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语言营养,活学活用,从而最终实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平时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受苏联教育学理论的影响,认为语文课程其本质就是认识的过程,一味地割断语文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转变;二是语文教学中应重实践,多开展活动;三是树立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11.
试卷要革命     
付红 《河北教育》2003,(9):14-15
在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老师已开始逐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然而,由于传统的考试依然传统地存在,我们很多有“绿色语文”观的老师不得不在临考前将放飞的学生紧急收线,并和孩子们一道去争取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分数。如果考试能成为一种趣事,能科学地考查学生的方方面面,那该多好啊!1999年起我开始了我的小学语文“试卷革命”。  相似文献   

12.
以学为主、感悟语言、联系生活、丰富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践行课改,转变观念,顺学而导,树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才会让学生有所发展,才能实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进行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就决不能只限于在课堂上学语文、只用教材学语文。我很推崇“大语文”教学观 ,力主广辟语文教学资源 ,让学生见闻多、体验多 ,一旦见多识广 ,就不愁无话可说 ,而会文思泉涌。正如朱熹所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积累人生感悟 ,把广阔的社会变成学好语文的综合立体大课堂呢?经常引导学生到博物馆去 ,扩展视野 ,丰富知识 ,了解社会 ,为思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打下基础 ,从而为创新与创造力培养提供条件。心理学家认为 :“…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整体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立足本职,紧扣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可以这样做。一、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主体性的学生观。教师要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废除填鸭式的满堂灌,代之以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乐趣,教给语文学习的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不会学"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个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牲征一:语文素质教育是一种立足实践的养成型教育 中学语文课是一门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工具课。其中素质属于较知识、能力更深层次的东西,加强素质教育,强凋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养成素质,仅仅是表层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技能培养,都是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的。可是检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发现在语文教学中严重地忽视实践活动,比较普遍地存在“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  相似文献   

16.
史宏萍 《成才之路》2012,(26):33-34
正在知识信息化的今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庆幸,课外阅读的空间是那么广阔,只要做阅读的有心人,孩子随处都能够为自己创设一片阅读的新天地。这就需要教师们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小学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向课外阅读延伸,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语文素养才会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高士军 《成才之路》2012,(29):11-11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陷入“高耗低效”的状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是当前语文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看语文分数不看语文水平,只看语文成绩,不看语文能力,只看作文字数,不看作文内容。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我们就必须牢固树立“大语文”观,以学生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根据我个人教学感受,要树立大语文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八种基本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整个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如下八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我们目前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一种科学的理想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既以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又以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为终极目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自觉树立与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论相适应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面向…  相似文献   

19.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课堂创新教学,是一种观念,不是一个表演。素质教育思想,简单的说,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我们在语文教学课题研究中追求文道统一的语文观,这是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的一个重要观念。语文老师要不拘一格的去创新,在课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努力构建人文课堂,奏响和谐课堂的琴弦,彰显师生生命的华章。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21世纪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重新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树立以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的素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