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德华·科克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法律思想家.科克所处时代的要求以及他自身的经历对他的法律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科克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普通法至上"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科克提出的法律思想和原则不仅维护了普通法的地位,有力地推动了英国的法治进程,而且对当时英国的政治斗争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科克的法律思想也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思想根源不同,在于对人性的不同看法和历史观的差异,是其"礼治"、"德治"、"人治"与"法治"治国方略之争的理论前提.剖析儒法两家不同的治国方略和法律思想,对于我们贯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现代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治产生于商品经济社会,以自由、平等、权利等观念为基础,以宪政和民主政治制度所体现的权利制约权力为核心内容,是以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的人权保护为目的的一种关于治理国家的政治法律思想和原则.法观念的现代化则指人的法观念发展到现代最新阶段的进步状态.现代化的法治观念的培养必须积极推进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司法制度,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4.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应当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法律与生活"既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体现.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法律与生活》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法律常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其法治意识.该教材的编写遵循思想政治性、法律常识性与生活应用性等理念,对教材的使用应当结合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特点,因地制宜,采用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法律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从人性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其法治思想,认为法律应当具有至上性,制定出来的法律应该是良法;同时为实现其法治理论,亚里士多德还从立法和守法等诸多方面论述了实现法治的具体路径.他的思想影响深远,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1.爱国主义教育美国学校利用一切宣传教育手段宣扬美国的民主与自由,将美国的政治制度标榜为世界上理想的政治制度,灌输美国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等观念。培养知情的、有效的和负责任的公民即"好公民"是美国学校公民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在美国,好公民就是爱美国,爱美国的社会制度,遵守美国的宪法和法律。2.民主法治观和道德观教育美国学校要求学生学习宪法,学习独立宣言、联邦宪法、人权宣言。美国的  相似文献   

9.
谷骞 《文教资料》2015,(2):157-159
大学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政治素质的优劣、法治观念的强弱关系到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快慢、水平的高低,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发挥"基础"课对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作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且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基础"课对大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三条路径,以希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法治建设为了谁、法治推进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而这一思想的演进发展却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凝结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想尽管不够全面,也较为粗浅,但却为我们党法治道路的探索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以新民主主义法制体系为开端,经由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过渡,实现了"法治数量"到"法治质量"的提升,促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想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